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同步讲练)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一网打尽(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重难点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
同学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新的学期有新的开始,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请加油吧!
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体会数据记录方法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

重点:
能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对象(本班等)、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呈现结果的方式(统计表等)。

2.在调查的过程中注意不能重复计数。

3.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整理数据时,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

“正”字的一笔代表1个数据,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只需数一下“正”字的个数,即可口算出要统计的数据。

如图是聪聪调查全班50名同学生日分别在哪个季度的统计表。

根据调查结果,第三季过生日的同学有()人。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8 19 ?9 A.24 B.23 C.14 D.13
答案:C
分析:用全班人数减去第一、二、四季度过生日的人数即是第三季度过生日的人数。

详解:50-8-19-9=14(人)
第三季过生日的同学有14人。

故答案为:C
难点:
知识点一: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知识点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一:
二:
二(1)班投票评选“书香少年”,有4位候选人,下面是同学们的投票情况。

姓名龙龙元元兰兰刚刚
得票数正正一正正正正正正
选举那天,王芳因病请假没能参加投票,如果她也投了票,那么()。

A.龙龙有可能被评为“书香少年”
B.一定还是兰兰被评为“书香少年”
C.元元有可能被评为“书香少年”
答案:B
分析:先总结目前投票的结果,再去结合未参与投票的情况来判断结果。

详解:根据投票结果:龙龙11票,元元10票,兰兰15票,刚刚5票
A.如果王芳投票给了龙龙,那龙龙12票,也不可能被评为“书香少年”
B.不论王芳的票投给谁,票数都不可能超过兰兰,所以一定还是兰兰被评为“书香少年”
C.如果王芳投票给元元,元元11票,也不可能被评为“书香少年”
故答案为:B
三:
动物学校评选“勇者之星”(每只小动物只能投一票),投票结果如下表:
候选人得票情况
大象正正
狮子正正正
猎豹正正正正一
(1)将三只小动物的得票数填在下表中。

候选者大象狮子猎豹
得票数/张
(2)回答下面问题。

()可能获选“勇者之星”。

狮子比大象多得()张票,大象比猎豹少得()
张票。

一共有()只小动物参加投票。

答案:(1)13;15;21
(2)猎豹;2;8;49
分析:(1)一个“正”表示5票,一画表示1票;数一数各种动物各得几票,然后填空即可。

(2)得票最多的可能获选“勇者之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列式计算;求几个数的和,用加法列式计算。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1)
候选者大象狮子猎豹
得票数/张13 15 21
(2)21>15>13
15-13=2(张)
21-13=8(张)
13+15+21
=28+21
=49(张)
故,猎豹可能获选“勇者之星”。

狮子比大象多得2张票,大象比猎豹少得8张票。

一共有49只小动物参加投票。

四:
二(2)班要投票选出秋游出游的公园。

全班同学每人投一票,投票结果如下:
公园名称千灯湖水上乐园长鹿乐园动物公园
人数
(1)请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填写各公园选择的人数。

公园名称千灯湖水上乐园长鹿乐园动物公园
人数( ) ( ) ( ) ( )
(2)二(2)班共有( )人。

(2)9+2+23+11
=11+34
=45(人)
所以,二(2)班共有45人。

(3)23>11>9>2,所以选择长鹿乐园的人数最多有23人,选择水上乐园的人最少有2人。

23-2=21(人)
所以最多的比最少的多21人。

(4)如果二(2)班选择出游的公园应该选长鹿乐园,理由是:选择长鹿乐园的人数最多。

一、填空题
1.整理全班一周阅读课外读物的册数。



(1)最喜欢看(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看( )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看“纪录片”的再多( )人,就和最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同样多。

(3)如果这个班男生28人,那么女生有( )人。

(4)新转来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最有可能喜欢( )视频节目。

4.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
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

(2)( )月份做的好事最多,( )月份做的好事最少。

(3)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 )件。

(4)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 )件。

二、判断题
5.用“正”字统计五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字代表5天。

( )
6.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不同。

( )
7.整理数据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 )
8.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比原始数据记录单能更清楚地反映各数量之间的多少,所以统计工作一旦完成,原始数据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 )
9.在选班长的投票中,小明得到票数是“正正”,他得到了2票。

( )
三、选择题
10.有10个人接受了市场调查访问:在过去一个月,去了超市多少次?调查结果是:3,4,2,2,2,3,1,5,3,4。

下面哪个点子图正确表达了这个调查报告的数据?()
A.B.
C.D.
11.李明同学想帮助学校解决午饭浪费的问题,你认为他们最需要收集的信息()。

A.调查同学们吃午餐的地点B.调查同学们喜欢吃的食物种类
C.调查同学们吃午餐用的时间D.调查同学们排队领午餐的时间
12.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

仰卧起坐达标测试规定,1分钟做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做21至39个为及格,做21个以下为不及格。

你们小组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你的成绩排名第7,你可能做了()个。

A.27 B.38 C.39 D.43
你认为在这10分钟后,哪种车会通过学校门口?你的选择是()。

A.小轿车B.面包车C.客车D.货车E.都有可能14.下面可以列式为16÷4的数学问题有()。

①16个苹果,吃了4个,还剩几个苹果?
②16个苹果,每天吃4个,几天能吃完?
③16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苹果?
④原来有16个苹果,又买了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A.②和③B.①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
15.有30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与30÷5相对应的问题是()。

A.有几个苹果B.还剩几个C.每盘有几个D.可以装几盘
16.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A.12÷6 B.9÷3 C.16÷4 D.1÷1
四、计算题
1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12÷6=9×7=5×8=
7÷7=16÷4=6+35=18÷3=
()÷4=59÷()=3()×4=8()÷2=5
五、解答题
18.胜利小学要举行阳光少年评选。

二年三班要从这三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评选,下面是同学们投票的情
(2)()的得票数最多,()的得票数最少,()可能获得“阳光少年”

正正正
(1)喜欢芒果的人比喜欢梨子的少5人,那么喜欢芒果的有()人,每人只能选一种,那么二漫画书:正正
(1)把投票的结果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2)一共有人参加投票。

(3)根据统计结果,当选班长。

(4)选票那天,小芳请假没有参加投票,如果她也参与投票,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1.(1) 15 18 12(2)45(3)
连环画(4)6
分析:(1)根据正字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表格即可;
(2)把三种类别的书的数量相加,即可求出全班共读了多少册课外读物;
(3)将三种数量进行比较,找到最多的即可;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根据减法的意义,列算式即可。

详解:(1)记录的结果填写如下:
类别 少儿文艺 连环画 故事大王
册数 15 18 12
(2)15+18+12
=33+12
=45(册)
全班共读了45册课外读物。

(3)根据18>15>12可知,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是连环画。

(4)18-12=6(册)
读连环画的册数比故事大王多6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统计表并回答问题即可。

2.(1)69
(2) 羽毛球 围棋
(3)5
(4)23
分析:(1)把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和,即可解决此题。

(2)比较一下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的大小,找出参加人数最多和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即可。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4)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详解:(1)12+8+13+7+18+11
=20+13+7+18+11
=33+7+18+11
=40+18+11
=58+11
=69(人)
故,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一共有69人。

(2)18>13>12>11>8>7
故,参加羽毛球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围棋组的人数最少。

(3)13-8=5(人)
故,选择篮球组的人数比选择舞蹈组的人数多5人。

(4)11+12=23(人)
故,选择绘画组和书法组的共有23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统计表的应用,要认真分析,避免错误。

3.(1) 动画片新闻报道
(2)6
(3)24
(4)动画片
分析:(1)观察统计表中“正”字的笔画数即可完成作答;
(2)用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减去喜欢看纪录片的人数即可解答;
(3)先计算出全班总人数,用全班人数的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即可;(4)根据同学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画片作答。

详解:(1)相声小品:9人纪录片15人
动画片:21人新闻报道7人
21>15>9>7
最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看新闻报道的人数最少。

(2)21-15=6(人)
最喜欢看“纪录片”的再多6人,就和最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同样多。

(3)9+15+21+7=52(人)
(2)40>35>30>30>25
所以,三月份做的好事最多,二月份做的好事最少。

(3)40-25=15(件)
所以,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15件。

(4)根据统计表可知,
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150件。

点睛:正确填写统计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分析:用“正”统计五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有5笔,1笔代表1天,据此解答。

详解:一个“正”字有5笔,所以一个“正”字代表5天,所以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一个“正”字有5笔。

6.√
分析:根据收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不同。

详解: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不同。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不同。

7.√
详解:整理原始数据时的方法很多,如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可以用画“√”号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字的方法,等等。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8.×
分析:因为统计图和统计表也可能会做错,所以要保存原始数据,方便查询。

详解: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比原始数据记录单能更清楚地反映各数量之间的多少,所以统计工作一旦完成,原始数据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9.×
分析:“正”字一笔表示1张选票,一个“正”字代表5张选票,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选班长的投票中,小明得到票数是“正正”,他得到了10票。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一个“正”字表示几张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分析:由题意可知,线段上的数字表示次数,黑点表示人数,去过1次的有1人,去过2次的有3人,去多3次的有3人,去过4次的有2人,去过5次的有1人,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C项能正确表达了这个调查报告的数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变形,明确线段上的数字表示次数,黑点表示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11.B
分析:统计的是解决午饭浪费的问题,午饭浪费一般多是因为学生对某种食物不爱吃或者午饭打的太多吃不完有关,所以收集的应该是跟食物种类和学生午饭饭量有关联的信息,据此解答。

详解:A.同学们吃午餐的地点跟午餐浪费无关;
B.同学们喜欢吃的食物种类,跟需要收集信息相关;
C.同学们吃午餐用的时间跟午餐浪费无关;
D.同学们排队领午餐的时间跟午餐浪费无关。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分钟做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小组内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的有9人,排名第7可能做了43个。

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成绩优秀的有9人,排名第7,做的数量大于40个,所以可能做了43个。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3.E
详解:略
14.A
详解:略
15.D
详解:略
16.C
详解:略
17.24;2;63;40;
1;4;41;6;
20;3;2;10
(2)6<10<15
所以刘强的得票数最多,王红的得票数最少,刘强可能获得“阳光少年”的称号。

(3)15-6=9(张)
15-10=5(张)
刘强比王红多得9张票,孙芳比刘强少得5张票。

(4)6+10+15=31(人)
一共有31人参加投票。

(5)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没有改变。

点睛:熟练掌握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是解题关键。

19.(1)5;8;18;15;2;
(2)21~25千克;
(3)31千克及以上
(4)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答案不唯一)
48人
(2)18>15>8>5>2
体重在21~25千克的人数最多。

(3)体重在31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最少。

(4)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答案不唯一)
5+8+18+15+2=48(人)
答:二(2)班一共有48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0.(1)8;58
(2)梨子;桃子;香蕉;西瓜
(3)喜欢香蕉的人数比喜欢苹果的人数多2人。

(本小题答案不唯一)
分析:(1)喜欢芒果的人比喜欢梨子的少5人,从图中得知喜欢梨子的人数是13,所以用减法;
每人只能选一种喜欢的水果,那么这些数据就没有重复,所以把所有的数据相加就可以得到总人数。

(2)比较数据,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喜欢梨子的人最多,喜欢桃子的人最少,喜欢香蕉和西瓜的人一样多。

(3)结合表格写出数学信息即可,本小题答案不唯一。

例如:喜欢香蕉的人数比喜欢苹果的人数多2人。

详解:(1)13-5=8(人)
答:喜欢芒果的有8人。

9+11+11+8+13+6=58(人)
答:二(3)班一共有58人。

(2)13>11>9>8>6,所以喜欢梨子的人最多,喜欢桃子的人最少,喜欢香蕉和西瓜的人一样多。

(2)20>13>6>5,所以最喜欢借阅故事书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借阅科技书的人数最少。

(3)20+5+13+6=44(个)
答:二(1)班一共有44个人。

(4)因为喜欢借阅故事书的人数比较多,建议老师在购入新书的时候可以多购买故事书。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数据统计、统计表的填写、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2.(1)见详解
(2)37
(3)小东
(4)结果不变,原因见解析
分析:(1)“正”字的一笔表示1票。

(2)把所投票数加起来,就是参加投票的人数。

(3)小东12票最多,他应当选班长。

(4)如果她也参与投票,结果不变。

详解:(1)二(1)班竞选班长,四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如表(每人只能投一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