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重点知识总结归纳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5页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
(一)注意“大一统”概念(必修ⅠP8):两个基本层面: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支配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开创者秦始皇,延续两千多年,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和价值判断。
(二)古代(封建帝制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措施)
1、过程
(1)秦代(综合必修Ⅰ专题一第二课和选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
A、总体结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必修ⅠP9 或“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选4P5
B、措施:第一、实现统一:攻灭东方六国+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长城+平定西南夷+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交通设施(灵渠、五尺道、驰道、直道必修ⅠP9+选4P6)第二、将郡县制遍及全国(注意南北边疆地区设置的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与县平级的“道”:ⅠP9+选4P5两地图)
(2)西汉:秦汉之际,匈奴重新占领河套地区,西汉初被迫忍辱退让。
经过七十多年休养生息,西汉国力空前强盛。
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夺回河套地区,占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联系必修ⅡP12)。
在反击匈奴的同时,又多次大修长城,向西延伸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汉长城超过一万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选修6P45 (3)唐代(唐太宗)选4P10:
A、总体结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B、措施:对东突厥军事讨伐+“战而后和”+羁縻府州;对西突厥(与今新疆有关)攻灭后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对吐蕃和亲(红山宫)+唐太宗后与吐蕃会盟
(大昭寺)选修6P54-56
(4)元代:A、总体结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B、措施: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中国、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宣政院+土司制度)必修ⅠP16、20
(4)清代前期(康雍乾时期):A、总体结论:巩固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注意内外两个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B、措施——
内:第一、“清朝前期三个皇帝的边疆政策”:必修ⅠP19-20 原则、措施、作用
第二、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参加扩建-布达拉宫选6P55。
第三、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册封蒙藏地区四大活佛、分而治之第四、每年除夕,清朝皇帝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
选6P61
外:康熙帝抗击沙俄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推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必修ⅡP24 提醒:容易漏掉
2、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1)始终以中央王朝为核心,坚定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2)军事手段击败威慑少数民族——秦始皇和康熙帝(3)恩威并用:唐太宗、康熙帝(4)通过制度建设,掌握民族政策的主动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秦始皇、唐太宗、元代、清代(5)加强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化联系:秦始皇、唐太宗、清代说明:其中的(1)、(4)、(5)也是现代中国民族政策的特点。
3、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的影响:(1)证明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促进中华文明各领域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使古代中国社会发展长期居世界前列。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影响近代现代政治的发展:A、近代中国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中两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必修ⅠP40 B、为现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历史基础必修ⅠP67第二段C、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统一问题的执着:一国两制,台湾问题(容易漏掉)(三)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斗争
1、背景:列强入侵,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2、斗争:参见上面的“A”
3、作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和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四)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1、背景:历史依据+目的……必修ⅠP67
2、政策:参见上面的B、C
3、意义:必修ⅠP68末段-补充: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一国两制”成为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五)从古到今中国中央政府对今新疆地区的政策
1、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新疆地区战略地位重要,中央政府又往往面临分裂势力的挑战
2、过程(政策):(1)汉朝:汉武帝打败匈奴,打通通往西域(含今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重修长城,并向西延伸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选修6P45;
(2)唐朝:攻下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选4P10
(3)清朝前期:A、康熙帝打败了征服南疆回部(新疆天山以南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如
维吾尔族等)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选4P14 B、雍正帝设军机房,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必修ⅠP18 C、设置理藩院,兼管新疆地区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辖区(P19地图标注为“新疆”)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成果显著必修ⅠP19文字+地图
(3)清朝后期:A、1876-1878年,钦差大臣左宗棠确定“先北
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中亚地区的阿古柏入侵势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挫败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的阴谋;1880年,左宗棠再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抗俄基地,用军事力量支持曾纪泽的(中俄)外交谈判。
B、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又称《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C、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必修ⅠP30
(4)新中国: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5年10月1日,新疆自治区成立。
P68
3、意义:(1)发展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使新疆地区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创造了因地制宜解决边疆问题的经验,加强了民族团结
(六)历代围绕今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
1、唐朝: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红山宫),唐蕃和亲及影响选4P10 +唐朝后期与吐蕃的唐蕃会盟碑(大昭寺)
2、元代:设置宣政院,西藏地区开始由中央政府管理必修ⅠP16
3、清朝前期:A、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选修6P55 B、康熙帝特别尊重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直辖朝廷,分而治之选4P15+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布达拉宫的扩建工作。
选修6P55 C、清政府设置理藩院,兼管西藏,成果显著必修ⅠP19
4、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15年是50周年。
(七)从古到今大陆和台湾的联系:
1、康熙帝统一台湾;
2、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的开端;必修ⅡP69-70
3、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设置台湾省;
4、年的中日《》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