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每课一练2(鲁教版选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地理环境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 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蒙古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 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
3.下列选项中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 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D.墨西哥、智利、印度
解析第1题,中国和印度属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第2题,非洲、西亚降水稀少,干旱灾害频发。
第3题,只有C选项中三个国家都是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带上。
答案 1.B 2.A 3.C
4.与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损失较轻的原因是
() A.人口较多,密度较大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少
C.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能力强
D.面积小,社会财富密度高
解析欧洲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严重;但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的能力强,自然灾害对其危害程度
较轻,相对损失较低。
答案 C
5.珠江三角洲近年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
() A.寒潮频繁南下
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
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
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
解析首先注意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可把D项排除,它涉及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无关。
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隐性信息——“城市化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发生联系,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二、综合题
6.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分析各城市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其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
结合图表资料分析。
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
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
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2)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3)由A→B→C比重增大。
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