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热点 物质制备实验中的顺序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热点
物质制备实验中的顺序问题
近年来,高考物质制备实验题中实验顺序问题成为新的热点,包括装置组装顺序、试剂添加顺序、实验操作顺序等,而学生解答时不知道回答问题的角度,无所适从,导致频频失分。

现将物质制备实验题中实验顺序问题设问角度、答题模板总结如下,期望对学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装置组装顺序:
1.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2.先除杂,后除水,加热灼烧放末尾。

二、仪器装配顺序:在装配仪器时,应从下而上,从左至右,先塞好后固定;
三、试剂添加顺序:试剂添加顺序主要从安全、环保、实验效果、速率控制等方面考虑。

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1)液体混合时防止混合产生的热量导致局部过热而是液体迸溅,将密度大的液体倒入密度小的液体中。

①浓硫酸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乙酸乙酯制备:先沿着试管内壁慢慢向乙醇中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振荡,冷却后再加乙酸。

③硝基苯制备:沿着试管内壁慢慢向浓硝酸中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振荡,冷却后再加苯。

(2)蒸馏和有机制备实验:加沸石防止暴沸,一定注意要在加热前加入沸石。

(3)银氨溶液配制:向稀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完全消失;防止氨水过量生成雷酸银(AgONC),在受热或撞击时有爆炸的道危险,同时银氨溶液本身也将失去灵敏性。

2.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

溴苯制备:先加苯,再加溴,最后加铁粉。

因溴挥发性极强,若先加溴,会导致溴大量蒸发,污染环境。

先加入苯后再加溴,加入的溴就会溶解在苯里,形成溴的苯溶液,这样溴的挥发性就大大降低了。

3.从实验效果的角度考虑。

(从药品浓度、用量、溶解度、络合、水解酸碱性等方面)
(1)检验溴乙烷水解产物:先加稀硝酸中和NaOH,再加AgNO3溶液;
(2)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
(3)侯氏制碱法: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氨气,后通CO2;CO₂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₃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₂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₃-,才能析出NaHCO₃晶体。

(4)Cu(OH)2悬浊液的制备: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可以使Cu(OH)2的受热分解实验成功。

(5)粗盐提纯:为了保证杂质离子清除干净并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离子。

试剂添加顺序有以下三种: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6)实验室通过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K2FeO4。

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制备K2FeO4时,KClO饱和溶液与Fe(NO3)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在搅拌下,将Fe(NO3)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饱和溶液中。

保证制备过程中KClO溶液过量,溶液呈强碱性环境,且无Fe3+和Fe(OH)3,防止K2FeO4发生分解。

(7)制备草酸锌晶体:在搅拌下,将Na2C2O4缓慢加入到ZnCl2溶液中,目的是避免Na2C2O4过量,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生成Zn(OH)2沉淀。

(8)验证浓硫酸与氢硫酸反应:应将氢硫酸慢慢滴入浓硫酸中以保证硫酸浓度。

(9)硫酸铜溶液与的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铜;应将氨水慢慢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防止当氨水权过量时,会形成铜铵络合物〔Cu(NH3)4〕SO4,
4.从反应速率控制的角度考虑。

固液反应制备气体:应将液体药品从分液漏斗中慢慢加入到盛有固体药品的广口瓶(锥形瓶)中,防止化学反应速率过快,难以控制;同时节约药品。

如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制氨气;电石与水反应制乙炔等四、实验操作顺序:
特别注意酒精灯点燃和熄灭顺序、开关打开和关闭顺序。

总的原则主要为“五防”:
1.防止爆炸:
①点燃可燃气体前,先验纯后点燃;
②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先检验纯后加热;
③CO、H2还原氧化铜,先排空后点灯;
2.防止倒吸:排水集气时,先撤导管后灭灯;
3.防止污染:
①制取气体时,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
②CO还原CuO:先点燃处理尾气的酒精灯
4.防氧化:
①先煮沸后加液;
②制备Fe(OH)2:如图先打开K1、K2排空,后关闭K2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先灭灯,后断氢。

氢气还原氧化铜小结:先通氢,后点灯;先灭灯,
后断氢。

(先通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先灭酒精灯,待铜冷却后再断氢气,防止外界空气进入,使灼热的铜被氧气氧化)。

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5.防止暴沸:
①稀释浓硫酸或将浓硫酸与酒精溶液混合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
②加热液态混合物时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