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首瑞文教育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学四年级下册语⽂教案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瑞⽂教育⽂库
⼈教版⼩学四年级下册语⽂教案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
成为会员
免券下载
⽴即下载
1下载券
下载⽂档到电脑,查找使⽤更⽅便
需要1下载券
⽴即下载
成为会员,免券下载
《乡村四⽉》《四时⽥园杂兴》(开发型)教师陈建素学科语⽂执教班级四(5)教学时间 2011年 4 ⽉ 20⽇(第 12 周星期五)教学地点四(5)班教学内容教学两⾸诗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课型精读课⽂是否集体备课否教材这⾸诗以⽩描⼿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川、⼦规、烟⾬,分析寥寥⼏笔就把⽔乡初夏时特有的景⾊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画⾯上主要突出在⽔⽥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衬托出“乡村四⽉”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幅⾊彩鲜明的图画。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字。

教学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误地默写。

⽬标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句诗的⼤意。

4、积累其他描写⽥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 1、诵读古诗并默写。

重点 2、在诵读中想象画⾯,并能够⽤⾃⼰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在诵读中想象画⾯,并能够⽤⾃⼰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制课件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导⼊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起要来学习的也是《古诗词三⾸》⼆、初读过渡: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当中既有(诗),⼜有(词)。

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两⾸古诗,请⼤家把书打开,先请同学们⾃由地读⼀读这两⾸诗。

第⼀、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借助下⾯的注释,想⼀想每⼀⾸诗的意思。

1、⾃由读两⾸古诗 2、指名读第⼀⾸诗。

师:两个平⾆⾳在⼀起,特别难读,是哪个?练读:蚕桑正⾳:了师:“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结束)。

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liao)。

再读第4句书写指导:“蚕 ” 我们来看⼀下,这个蚕,上⾯是个天...(师书写)下⾯是个...... ⾍。

(2)师:“天”、“⾍”,就是蚕。

蚕是吃什么的啊?桑叶。

请你仔细观察⼀下这个 “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特别要注意什么?范写:桑(这三个“⼜”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

)请你在书上写⼀个。

2、指名读第⼆⾸诗句(1)在这⾸诗⾥也有⼀个多⾳字,我们来看⼀下,这个字,(师指“供”),这个字在这⾥是什么意思?看⼀看注解(从事)师:那么在这⼉它怎么读呢?应该读第⼀声。

练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指名读1+1 (2)读整⾸诗(3)师:这⾥也有⼀个⽣字,我们写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耘)这是什么?(师点 “耕”)“耕”,对,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这个“耘”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4)(⽣练写“耕耘”)写好的同学先⾃⼰读⼀读。

三、找两⾸诗的共同点过渡:同学们,我在想啊,编者把这两⾸诗放在⼀起,⼀定有什么联系。

请你把这两⾸诗对⽐着读⼀读。

你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预设:(1)这些都是写农村景⾊的。

都是写农村⽣活的,(2)这两⾸诗都有⼀句到两句是写他们种⽥、种地的。

(3)这两⾸古诗都提到了它是写乡村四⽉的情景的。

(4):我觉得这两⾸诗都是写春天的。

(5)都是七⾔诗 ...... 四:感受“忙” 1、师:刚才好多同学都说到了,这两⾸诗都写了农村⽣活的,那么写了农村⽣活的什么特点呢?请你再赶快读读看。

2、写出了他们农村⼈都很忙,忙着种⽥。

(板书:忙碌) 3、学习第⼀⾸:师:那我们再来读读。

先读读第1⾸古诗,从什么地⽅能够表现出⼈们都在那⼉忙? (1)乡村四⽉闲⼈少才了蚕桑⼜插⽥预设:它这⾥说“乡村四⽉闲⼈少”。

这就是说,他们四⽉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没有⼈在休息了,没有休息的时间,都在忙着。

师:都在忙,闲⼈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读第⼀⾏(1)师:闲⼈少,反过来说就是...... 忙⼈多。

(2)师:他们在忙些什么?这⾸诗⾥写出他们在忙些什么呢?(忙着养蚕,还有种地。

)(3)谁来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解释。

什么意思?“才了蚕桑⼜插⽥”,他们在⼲嘛?(刚刚养完这种蚕,然后⼜要去种⽥了。

)(4)读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下。

4、学习第⼆⾸:师:那么在范成⼤的笔下,⼈们⼜在忙些什么呢?来,你再读⼀读《四时⽥园杂兴》这⾸诗。

找⼀找,在这⾸诗中⼈们在忙些什么?做些什么事⼉?(1)⽣⼀边读⼀边划:(2)师:找到⼏件事⼉了?“耘⽥”,还有“绩⿇”。

耘⽥?(除去⽥⾥的草——。

绩⿇?把⿇搓成线 “种⽠”。

(3)师:作者通过写⼈们在耘⽥、绩⿇、学种⽠......要做的事很多,来说明⼈们忙这就是“乡村四⽉闲⼈少”⼤家都在忙着做事⼉呢!那么你想⼀想,我们农历四⽉⼩农忙季节的时候,还可以做那些农活?采茶叶。

挖笋。

种⾖⼦。

挖野菜。

种稻⾕。

养蚕。

养鸡养鸭。

种⽔果 (4)
师:哎呀,总⽽⾔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

那么,我们就学着诗⼈的样⼦啊,把这些没有写进诗的“忙”,把他写进去,能不能?来,我们试试看啊。

“乡村四⽉闲⼈少”他们在⼲什么呢?(板书:闲⼈少)来,也请你们⽤“才……⼜……”。

把我们刚才说的那么多的农活,选择⼀下把它写到诗⾥去。

预设:⽣3:乡村四⽉闲⼈少,才了喂鸭⼜种⾖。

⽣4:乡村四⽉闲⼈少,才了喂⽜⼜种⽠。

…… (5)师:⼀件事接着⼀件事,看出⼈们⾮常的忙啊。

那么在这⾸诗中除了说农活多,能够反映⼈们忙以外,还可以从哪⼉看出忙了?抓“昼夜” 师:⽩天在做什么?(⽣:耘⽥)晚上回来⼜在做什么?(⽣:绩⿇)晚上做,⽩天做,真的是忙啊!这个⽩天也做,晚上也做,你看,⾮常得⾟苦,像这样的情况,你能⽤⼀个词来说吗?⽩天也在做,晚上也在做,⼀刻也不停啊,你能不能⽤⼀个词来表⽰?(忙得不可开交,昼夜不分。

夜以继⽇……)(6)引读:像这样不停地做事,表现在(⼀起读)昼出耘⽥夜绩⿇,村庄⼉⼥各当家。

师:像这样夜以继⽇地,不分⽩天和⿊夜地在这⼉做就是,读师:从时间我们也能够看出⼈们忙,还可以从哪⼉看出⼈们忙?再读读这⾸诗。

“ 童孙未解供耕织” 师:⼩孩都在——⼲嘛啦?种——⽠——,⼩孩⼦在种⽠,那么⼤⼈呢?这⾸诗中是怎么写的?有⼀⾏诗的,写到了⼤⼈。

昼出耘⽥夜绩⿇,村庄⼉⼥各当家。

师:“村庄⼉⼥各当家”怎么理解?“各当家”是有⾃⼰的拿⼿本事。

师:是呀,各有各的本领啊!这⾥的“⼉”“⼥”不是指我们⼩孩⼉,这⾥的“⼉”是指——男⼈们,这⾥的“⼥”呢?是指——⼥⼈们。

这⾥的男⼈和⼥⼈各有各的本领,那么男⼈们在⼲什么?种⽥。

⼥⼈们在⼲嘛?师:连孩⼦们也在学种⽠。

⼤⼈忙,孩⼦也在忙,所有的⼈都在忙。

所以说—— 乡村四⽉闲⼈少。

师:同学们,按常理,这些不懂事的孩⼦应该在⼲啥?(在玩)在玩些什么呢?放风筝钓鱼…… 师:总⽽⾔之,这些孩⼦应该在玩耍!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来,我们读⼀读。

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 四、感受忙中
之乐:师:⼤⼈们也在忙,孩⼦们也在忙,⼀边忙,⼀边⼼⾥会想些什么呢? 1、预设:今年的丰收⼀定很⼤。

等到明天,我种的⽠成熟了,我就可以吃到⾃⼰的劳动成果。

2、师:现在虽然忙,但是⼼中却怀揣着丰收的期盼,以后的⽇⼦可过得舒坦,过得乐滋滋的。

是吗?哎,虽然忙,但是忙中有乐。

(板书:忙中有乐。

)来,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诗,读出忙中有乐的感觉。

3、师:⼼中充满着对丰收的期盼。

我想,除了劳动能够给⼈们带来快乐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让我们来看⼀看。

来,你再读读这⾸诗,你看看还有什么也能够给⼈们带来快乐?预设:(1)⼦规声⾥⾬如烟”,⼦规呢,就是杜鹃的意思,那么杜鹃的声⾳在⾬中,飘飘洒洒的,这种⾬滑过来的话,⼀定会给⼈以⼀种很舒适的感觉。

师:听着⼦规的歌声,⼼⾥会⾮常愉悦,那么你想想它会唱些什么呢?会唱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什么呢?(2)师:好,那么除了听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呢?⽣:⼭⾥和原野都是绿⾊,稻⽥⾥的⽔⾊映着天空的光辉,让⼈⼼旷神怡的。

师:就像⼀幅画,让⼈感到⼼旷神怡,这个到处都处都是绿⾊的,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绿遍⼭原除了绿还有什么颜⾊? “⽩满川”(稻⽥⾥的⽔⾊映着天空的光辉。

) 4、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幅美景(多媒体出⽰⽥野风光),哇,真的是满⽬是绿啊!稻⽥⾥的⽔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原⽩满川”,这样的景,这样的⼈,组合成⼀幅美丽的“乡村四⽉图”。

此时此刻,你的⼼情是怎样的啊?哎,你的⼼情是怎么样的啊?(轻松,舒畅。

5、那么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情,来,读⼀读这⾸诗。

指名读第⼀⾸师:想不想听⼀下由这⾸诗改编的⼀⾸歌曲啊?来,我们来欣赏欣赏。

(⾳乐响起)师:同学们,我们虽然不会唱这⾸歌,但我们能在这么美妙的⾳乐声中尽情地朗读这⾸诗吗?(学⽣齐读)板书:两⾸故事板书设计作业摘录优美词句设计教学反思
上传我的⽂档奖下载券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