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成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成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的大体情形。
明白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缘故。
通过分析“文景之治”显现的缘故,提高透过历史现象熟悉本质的能力。
3.熟悉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衰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修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增进生产的恢复和进展。
【重点、难点】:
重点:修养生息政策
难点:修养生息政策
【自学指导】:
1、课前预习:认真熟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勾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
二、小组要求:学习组长、历史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催促检查,确保一起提高。
【自主导学】:
一、西汉的成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成立汉代,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缘故:(1).
(2).
(3).
(4).
(5).
2.目的:
3.开辟者_______继续推行者_______|_______
4.内容:(1).
(2).
(3).
5.作用:
三、“文景之治”
1.背景缘故:(1)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2)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一些酷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2.含义:
【合作探讨】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述了哪一朝代的成立( ) A.西汉 B.东汉C.西晋 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增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进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要紧方法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节约治国③奴仆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4.汉代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专门大进步,耕耘技术也有了专门大提高,以下图是显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耕具,它的要紧用途是( )
A.浇灌 B.播种
C.收割 D.耕地
5.以下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致使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6.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方法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切农桑B.下令士兵回籍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节约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7.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缘故是( )
A.社会经济超级萧条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D.社会劳动力缺乏
8.以下是四位同窗排演的历史讲义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
...历史史实( ) A.农人张三因为尽力耕耘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切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人征收繁重的赋税,迫使农人将2/3的收成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人背井离乡,离开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受到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超级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连累。
(1)依照材料一分析秦亡的缘故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如何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宁,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老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臭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索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如何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别离采取了哪些治国方法?(至少举出3点)
10.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址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超级注意俭仆,并以身作那么。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什么缘故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缘故吗?
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