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过程
●产生的主要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
策措施
【设计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的过程对我国其他区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节主要探讨其发
展的条件、过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措施.在发展条件中除了内因外,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等外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二是产生的主要问题。

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图1
【教学目标】
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推进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运用该案例对相关知识
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目标展示部分的考试要
点及具体的考
试内容,要求学
生说出考点关
键词。

键词并根据自
己理解简要分
析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等。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区位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经济发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非农业人口已占70%。

材料二图2是珠三角地理位置示意图,图3是我国不同区域城
市化模式图,图4是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完成表1(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经济发展条件)
条件优势
地理位置
经、纬
度位置
位于低纬度、东(东、西)半球
地区
海陆位

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
图4 图2
图3
图5 该地区利用 劳动力、地价、政策
等优势吸引企业来投资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3中空白区域。

据此判断:一般来说,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来自________,根本动力是______________;反过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并尝试绘制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模式图。

(4)从图4可以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5)结合图5,完成表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
低廉、政策优势、
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6)根据所学
知识完成表3
(珠江三角
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图7 图6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忽视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环境
答案:(1)答案见表1中横线部分内容(2)图3自上到下,自左向右依次是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

工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
发展)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业产业向城市的
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
变。

模式图如图6
(4)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多
(5)答案见表2横线部分
(6)答案见表3横线部分
思路点拨:
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比较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一般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
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如图7)。

[典型例题1](2013届苏州模拟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8
材料一 图8是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图 。

材料二 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形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位于中国最中心的“三角形”就是“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它圈涵三省精华,承载着三省加速崛起的希望。

材料三 近年来,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的三个城市群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增反减,在项目、资金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彼此间的竞争常常超过了合作,其结果是虽然经济都有所发展,但在国家中的地位却下降了。

(1)武汉所在省份简称_________。

“中三角”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三省矿产资源特点是_______和____等;应大力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省中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最具优势的是_____省,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_____________ 答案:(1) 鄂 低温少雨
(2) 分布广 种类多(或者有色金属特别丰富 ) 水能 水能丰富,水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建设水电站具有综合效益
(3) 湖南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产最丰富
(4) 【酌情给分】问题(答出四点):①产业结构相似(老化),以重化工业为主;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恶化;③盲目竞争、重复建设;
④“城市病”系列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建议(答出四点):①对外加大开放,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③防治污染,改善环境;④区内加强分工与协作;⑤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法.
[典型例题2]
甲为“珠江三角洲略图”,乙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

试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缺乏大型港口。

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
(3)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通过对黄河三角洲1981年与2000年卫星遥感图片的判读,获得了某些地理事项的变化资料。

请从下表五项内容中任选两项说明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理事项
分布1981年
2000

①植被很少多
答案:(1;毗邻香港、澳门,便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黄河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
(3)①植被:提倡植树种草;建立保护区,保护天然植被:土壤改良,农田增加.②三角洲面积:黄河泥沙不断淤积。

③沿海海水含沙量: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效果显著,输沙量减少;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使河水输沙能力减弱;黄河上世纪出现过断流等.④盐场面积:市场需求量增加,促进了晒盐业的发展。

⑤东营市城市用地面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石油资源开发。

思路点拨:(1)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技术等方面作答即可.(2)泥沙淤积、通航条件及河口改道等方面思考即可。

(3)任选两项,注意
从变化趋势上有针对性的阐述其原因.
知识体系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①引导学生回
忆本节课复习
的主要内容
②投影展示学
生绘制的知识
结构,组织学生
点评。

③投影展示本
节课的知识框
架(图1)。

①学生回忆本
节课主要考点,
并在笔记本上
绘制本节课的
知识结构.
②互评,完善知
识结构.
帮助学生建
立完善的知
识结构,加深
理解,形成思
维的完整性
和深刻性。

[重点图像]
图像解读:该图信息丰富,根据图例可知:矿产资源丰富是其发展重要条件,推动该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面临挑战是:自然:洪灾频繁;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可能雷同,需要加强分工协作;环境污染较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