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高一地理课件高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6页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
• 发展变化的观点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就华北平原 – 西北干旱区引水灌溉和绿洲形成 – 气候干旱和玛雅文明衰落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空间尺度
– 全球性的分异 – 大陆性的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读图5.6
• 横穿大陆的自然带
• 东岸:雨林+亚热带常绿阔+温带落阔+针叶林 • 内部:热带草原+亚热/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 西岸:雨林+亚热带常绿硬+温带落阔+针叶林
地理课件高一地理课件高一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成因:水热组合 植被景观 气候类型
植被的气候域
自然带的水平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中纬度
• 距海远近 • 水分变化 • 干湿状况
• 森林、草原、荒漠
山地垂直地域分环
配套教学资源
• 试教通讯 • 新教材新学案 地理1必修 • 教学投影片 地理1必修 • 地理教学图册 地理1必修 • 地理填充图册
森林
系统:联系 生产 平衡 反馈 演化
• 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 自然地理综合体 或 生态系统
相互联系 自然地理
要素 组成
演化过程
植被演替 地貌演变
土壤发育
相互作用
观念养成
• 相互联系的观点
– 工程建设如水库或调水对自然环境影响 1958年吉林松花湖水库竣工,小丰满水 电站发电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课标: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 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 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自然环境和科学认识
• 自然地带学说 •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四个版本的比较
篇幅上 • 人教版和湘教版比较详细 • 鲁教版其次 • 中图版内容最少
冬季夜间,4℃~5℃温水 零下20℃~25℃严寒大气 浓雾; 雾中零下而未结冰的水滴 撞冻==雾凇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新安江水库 • 闸口10℃~11℃冷水 • 25℃~35℃大气 • 江面上1~2米厚云雾 • 一直到约10公里以外
(林之光《浓雾美景人工制造》)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
相对地理教学大纲的变化
• 删除:生物 土壤 陆地资源 • 扩充: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不同侧面 • 要素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物循环 •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 平衡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水土流失 湖泊演变 •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北
• pep 中学地理
文章
• 高中地理课本太阳辐射图的判读 • 华北仲冬大雪:区域气候特色的天气过程 • 透视印度洋海啸 • 从科学史看地域分异规律认识的发展
谢 谢!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刘南威《地理景观》,香港:教育图 书
• Haggett,P.《地理:全球观》2001 Geography: A Global Synthesis. Prentice Hall, New York. 833 pages.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 (1972, four editions, six translations)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刘南威主编,2002年,《自然地理学》,科学出 版社:干湿度地带性
• 白光润 《地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海陆位置地带性
• 白光润 《现代地理科学导论》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海陆梯度干湿地带性
第五章的内容结构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各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全球 (海陆)、大陆(水平)、 山地(垂直))
四个版本的比较
概念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纬度地带性 山地的垂直分异
经度地带性
水平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
垂直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 1960S 陈传康 景贵和(伊萨钦科)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 2:经向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