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的政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的政策思考
作者:黄安驹
来源:《种子科技》 2019年第2期
我国的耕地面积虽然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
而且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耕
地状况不容乐观,耕地盐碱化、土壤层变薄、白色污染等问题非常突出,严重阻碍了粮食生产
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现状
粮食产量和耕地质量、土壤肥力有直接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耕地质量正在逐渐下降,而且土壤肥力的恢复难度大,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改变。
由于人均土地的占有量不足,所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粮食生产属于高投入与高产出。
在这种情况下,耕地一直处于一种
高负荷的状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耕地被大量占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农业耕作方式是粗放型的,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等高污染、高消耗的模式,其不利
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土壤的肥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耕作中使用高污染的化学肥料,是导致农业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化肥使用量每年成倍地增长,在1979—2016年的37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 086万t增加到5 984万t,年均增产率将近5%。
在这些化学肥料中,有机肥占有的比例不足2/5。
其中,秸秆养分直接还田率为35%左右,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
2 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计划政策
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的治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政策。
首先
需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新农田面积将增至5 333.3万hm2;在问题比较突出的化
肥使用上,推广新化肥,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研究使用不同的化肥,最终实现土壤肥力的提升。
国家相关部门还组织了农田改造、水利设施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田利用率和粮食
生产质量。
同时,中央也在积极引导各地进行技术上的探索,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在农业产
区黑龙江等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其是对秸秆的二次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
推行秸
秆还田,也是推广机械化耕作的时机。
黑龙江垦区在实施秸秆还田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机械化
耕作的技术要求,提高了耕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现在黑龙江垦区
的还田率已经达到80%左右。
3 建立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机制
维护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保护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政策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中。
今
后耕地保护政策的重点是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强化耕地资源“量质并重”和耕地保护“质量
红线”的理念,实现土地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耕地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在发展目标上,要围绕实现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高田间
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环境,确保到2020年建成5 333.3万hm2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
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达到80%,降低粮食生产中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
用量,直至零增长;控制耕地中比较严峻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问题。
在支持政策上,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提高支持效率。
具体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在农业生产中践行耕地保护和土壤肥力改善的经营者要有一定的经
济补助,使得经营者无后顾之忧。
在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处理还田、豆科作物和绿肥种植项目
中给予适当经济支持。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和评价制度及标准。
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为耕地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实
地考察,研究耕地的土壤肥力,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
最后,要从政策的角度支持和研发
农业新技术,支持开展耕地生态系统评价及其调控、土壤有机质提升与实用技术、土壤微生物
状况及变化规律、新型肥料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
4 结语
综上所述,耕地问题关系着百姓民生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肥
力提升,针对耕地和土壤的问题制定有效政策,支持耕地新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