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
然而,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它与传统旅游相比,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本地文化和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特点体现在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有效提高就业率;其次,生态旅游能够保护自然资源,通过可持续的方式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能促进各地当地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四、生态旅游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生态旅游政策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在制定生态旅游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特点,保护自然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并给予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优惠。
五、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旅游景区应制定详细的规划,确保游客人数的合理控制,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同时,科学管理和开发景区资源,严格限制过度商业开发和过度开采行为。
六、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对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景区建设外,还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
此外,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好的游客服务。
七、生态旅游宣传与推广生态旅游的推广需要借助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生态旅游的概念

根据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普遍理解,结合四川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生态旅游可以界定为:一切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生态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生态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生文化,它强调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目标
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主要包括:第一,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第四,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研究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研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逐渐崛起,备受人们的青睐。
那么,什么是生态旅游?它有哪些特征呢?本文将从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旅游的本质。
一、概念生态旅游是一种“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珍稀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仅仅为了消费而盲目旅游。
二、特征1. 环保意识生态旅游的首要特征便是环保意识。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的核心就在于对环境的保护。
生态旅游强调人们要尊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在旅游过程中要遵守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整洁。
2. 美学体验生态旅游和旅游审美息息相关。
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它十分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融合,使人们在旅游中除了获得物质享受之外,更能从美学角度充分体验自然环境的情趣与韵味,领略特有的文化气息,从而获得心灵的放松与舒畅。
3. 人文关怀生态旅游是一种尊重本土风情和地方文化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的是旅游者与当地人的交流与互动,倡导旅游者在旅游中要尊重当地风俗,文化与传统,为保护当地风情提供帮助。
4. 休闲与体验生态旅游是指以人的身体、心灵、智力和感官兴趣为中心,并以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为素材,提供具有一定知识性,以及观赏和阅读性为主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通过旅游的方式,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文的魅力。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本质在于尊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既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我们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倡导低碳出行,关注生态环保,一起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_吴楚材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长沙410004)[收稿日期]2006-10-30[作者简介]吴楚材(1936-),男,湖南宁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理论与旅游开发研究,E -mail :znstly @ ;吴章文(1940-),女,湖南慈利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旅游理论与资源深度开发研究;郑群明(1972-),男,江西泰和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胡卫华(1978-),男,湖南湘阴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生态旅游与资源开发。
[摘 要]通过分析生态旅游的提出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文章将现有生态旅游概念系统地归纳为5种学说,即“保护中心说”、“居民利益中心说”、“回归自然说”、“负责任说”、“原始荒野说”,并分别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生态旅游的市场、生态旅游的资源、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和出游目的等角度,全面阐述了生态旅游的真实内涵,并提出了具有市场操作性的生态旅游概念。
[关键词]生态旅游内涵;生态旅游定义[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1-0067-051 生态旅游的起源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雏形是“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赫特泽(Hetzer )在反思当时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1]。
而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 )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 UC N )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 -Lascur áin )于1983年提出的。
他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
生态旅游概念

浅析生态旅游概念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环保问题变得越来越热点。
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和如今已成系统的生态旅游概念来进行深入的剖析。
通过这些分析,对生态旅游概念进行全面的阐述,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市场生态旅游的概念。
关键词:生态;旅游;概念在全球环境危机和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之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提出仅仅有四十年的时间,但是生态旅游的这样的一个思路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有许多的国际性的组织都参与到其中来,包括一些国家、机构和组织,主要有一些非政府组织、科研保护组织、旅游业内部、多边援助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等等,这些国际性的机构和组织委推广生态旅游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生态旅游的概念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他的实质内涵和定义却还是模糊的。
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生态旅游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保护中心说这种观点主要认为,生态旅游实质上就是在进行观光旅游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包环境。
这种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大,不但包括自然环境,还要包括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
这种观点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生态旅游协会。
2、负责任说这种观点主要就是,生态旅游的实质上就是能够让游客负责人的旅游,核心观点就是要求旅游者和游客们能够对维护好周围环境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人们作为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就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这种观点强调和放大了旅游者这个特殊的部分,所以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布诺斯(brouse)。
3、军民利益中心说这种观点概况起来是这样的,他们把生态旅游的概念定义为,在游客观光旅游的同时,要注意到环境的保护,同时把当地(旅游地)的居民受益情况也列入其中。
认为生态旅游不但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面开展起来,还要把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应该为当地居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种观点的代表主要是国际生态旅游学会。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最新定义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
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保障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

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第一章绪论生态旅游被定义为“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要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能力为目的,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手段的休闲旅行方式。
”生态旅游以其环保、可持续和文化多元性等优势,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由于其既能满足游客的健康娱乐需求,又能支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2.1 生态旅游的特点和类型生态旅游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以自然为主题、以经济和实用为导向、以教育和文化为基础、以环保和可持续为前提、以人文和休闲为目标等。
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景观类型,生态旅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景观旅游、农村旅游、生态景观旅游、生态探险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等。
2.2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全球生态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也将生态旅游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统计,2019年中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约为2.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市场的10%。
而在国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厄瓜多尔、挪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2.3 生态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不够环保和可持续。
其次,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混乱,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最后,一些旅游者环保意识不够,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够重视。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3.1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建设为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遵循环保和可持续的原则,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
该规划应考虑到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提高景点的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以满足游客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生态旅游的管理和运营加强管理和运营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生态旅游项目的特点和环境保护问题,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生态的日益珍视,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中备受瞩目的一种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指以探访、体验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旅游所涉及的资源包括景观、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游客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奥秘,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1、环保意识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设计要考虑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减少旅游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强调的是环保意识。
2、人性化服务生态旅游注重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服务,要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来提供不同的游览方式,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注重游客的舒适感。
3、地域特色突出生态旅游旅游要和本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旅游开发,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给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4、产业链融合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各个行业的相互配合和协作,像交通、住宿、餐饮等都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产业链的发展。
5、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要强调文化、环境保护,宣传环保意识,促进低碳出行,推崇绿色旅游,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开发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6、控制人流量生态旅游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要控制人流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游客旅游体验。
三、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1、智慧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生态旅游的智慧化已是必然趋势。
通过科技手段,游客在旅游中的行为可以被记录下来,便于旅游运营商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推荐服务。
同时,生态旅游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和体验生态旅游。
2、专业化生态旅游的专业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领域之一,其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外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总结国外经验,并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启示。
一、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1.生态旅游概念与意识的发展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从概念定义和意识觉醒开始,早期主要聚焦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随着旅游从旅游者关注到业者和目的地层面,生态旅游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而后,关注点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发展、文化保护与利用、参与与教育等方面。
2.生态旅游的管理与规划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注重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规划,地方层面的管理与监管,旅游业参与者的自律行为等方式,不断完善了生态旅游的管理体系。
此外,国外生态旅游还涌现出一些创新的管理与规划模式,如共同管理、合作经营等。
3.生态旅游与地方社区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将目光放在如何使当地社区从生态旅游中受益。
通过培育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和产品,提升社区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社区与旅游业的共赢。
4.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发现,保护、传承和利用地方文化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旅游者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国外生态旅游的启示1.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政策和规划方面的支持不足。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专业人才和加强技术支持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因专业人才缺乏和技术支持不足,导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缓慢。
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并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
3.倡导公众参与与社区共同管理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显示,公众参与和社区共同管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
生态学中的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学中的生态旅游研究生态旅游研究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探索如何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中开展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旅游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而这种交叉融合能够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部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意义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在生态系统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旨在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态价值,同时满足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生态保护,旅游是为了引导人们深入生态环境、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并通过旅游活动进一步增强对生态系统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生态旅游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因为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旅游业又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生态旅游能够将生态保护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二部分: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生态旅游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影响评价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比如人们的游览行为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旅游设施的建设可能会影响植被、土壤等生态要素。
因此,我们需要对生态旅游活动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等,我们需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同时,基于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我们还需要探索开发和设计新的旅游路线或产品,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3.旅游产业链的整合生态旅游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生态保护和旅游活动,还包括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配套服务和产业。
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产业和服务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旅游产业链条,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生态旅游强调在旅游活动中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探讨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明确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然后,将回顾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背景和发展现状。
接着,本文将重点梳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生态旅游的理论框架、目的地选择、游客行为、环境影响、社区参与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本文旨在揭示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本文将展望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为深入研究和实践生态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发展背景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追求,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旅游的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
从地理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在旅游方式上,生态旅游强调对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体验,倡导游客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进行游览,如徒步、观鸟、摄影等。
生态旅游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互动,鼓励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主要受到全球环境问题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为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旅游形式。
它强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社区和环境,同时提供旅游者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机会。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生态旅游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
它的目标是促进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意味着旅游活动必须遵循环境保护原则,考虑生物多样性、河流、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其次,生态旅游还注重文化保护。
它倡导尊重当地文化、传统知识和社区的权益。
旅游者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规范,并通过参与当地文化活动与其产生互动。
生态旅游的设计应该鼓励旅游者学习和欣赏不同文化,并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此外,生态旅游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益。
然而,这种发展必须是环境友好的、社会公正的,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避免对当地社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生态旅游还建立在教育和宣传的基础之上。
它致力于提高旅游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体验来增进他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旅游从业者和社区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加强监管和执法。
总而言之,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它强调自然资源和文化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生态旅游的实践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创造和支持环境友好的旅游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走进自然,亲近大自然。
然而,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谨慎考虑,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要旅游资源,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为基础,以促进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科学、有序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1. 生态旅游与景区联动模式在生态旅游与景区联动模式中,生态旅游和景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开发并不是独立的。
景区作为生态旅游的载体,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实现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例如,在张家界旅游景区,就推出了生态大巴旅游、户外体验旅游、生态骑行旅游等旅游产品,使旅游者感受到了自然生态的魅力,同时也推动了景区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2. 生态旅游与农业联动模式在生态旅游与农业联动模式中,农业和生态旅游是相得益彰的,旅游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生态,也可以通过参与农业活动,了解农村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上海的崇明岛就是一个以“农业+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这里旅游者可以采摘水果、品尝农家饭菜,还可以了解崇明岛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3. 生态旅游与文化联动模式在生态旅游与文化联动模式中,旅游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就是一个集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可以感受到古城的历史文化,又可以欣赏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获得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三、生态旅游的意义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推动旅游业、农业、文化等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
此外,生态旅游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而生态旅游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能够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目标和原则出发,探讨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并介绍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案例。
一、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生态旅游规划是指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的目标、策略和具体措施的过程。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地域划定、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目标和政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等。
二、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生态旅游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与文化保护的目标。
生态旅游规划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弘扬地方文化等。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协调。
首先,生态旅游规划应以科学性为基础,依靠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生态旅游规划需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兼顾社会公平和谐、文化保护等原则。
四、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1. 能够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通过科学的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和区域规划,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并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规范管理和合理分配,可以实现旅游收入的最大化,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3. 能够改善社会公平与谐。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需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通过公众参与和利益协调,确保旅游发展惠及当地社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公平与谐。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

提高文化素养
生态旅游可以让游客了解和体验 不同的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 养和审美水平。
生态旅游的环境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
01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
多样性。
提高环保意识
02
生态旅游可以让游客了解自然环境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他们
的环保意识。
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生态旅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特点
保护优先
生态旅游强调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必须优先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 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社区参与
生态旅游强调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受益,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使当地 居民成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
境的协调发展。
03
生态旅游的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
自然资源
包括山水、森林、湖泊、海洋等自然 景观,这些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和美学价值,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 力。
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游客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和探索动植 物的生态习性,增加对自然生态系统 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人文生态资源
游客管理问题
生态旅游需要有效的游客管理 措施,以减少游客对环境的影 响,并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满意 度。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问题
生态旅游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生态旅游的对策
强化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 生态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积极推广可持 续发展理念,提高游客和当地社 区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节约和 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实践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实践随着人们对环境价值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真实、自然、文化的旅游体验,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传统文化,同时创造当地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生态旅游的特点和价值。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一种在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真实而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尊重当地社区的特点和文化传统的旅游形式。
它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能够传递旅游区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信息,它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和谐。
把生态旅游定义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可以更清晰地描述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在经济层面上,是要在保护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创造经济效益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亲近自然,打破城市生活中的束缚,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和充实,生态旅游是现代城市人获得调节身心健康和享受生活的一种新方式。
同时,生态旅游能够带来旅游业所需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在环境层面上,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
生态旅游的活动是大自然的一种利用方式,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长期得到有益的反哺。
生态旅游提倡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既不会破坏旅游区自然环境,也不会破坏当地社区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活动的持久性和可延续性。
生态旅游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是为了保护和开发本地传统文化遗产,维护和申报本地文化遗产,希望通过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生态旅游都注重着眼当地,以旅游人群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互动为中心,为旅游者展示当地文化,让旅游者在旅行中接触到最原始、真实、纯粹的文化。
同时,生态旅游也促进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交流和互动,增进了人们的了解和了解,有利于社会构建和谐稳定的人类与自然关系。
二、生态旅游的实践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它往往较为注重旅游区景点的自然特色和规模。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旅游是一项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它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过度的旅游开发和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各国纷纷开始提倡生态旅游的发展。
那么,生态旅游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呢?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指人们在旅游时通过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敬畏自然的方式,达到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不仅注重旅游的乐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注重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1.环保意识强烈生态旅游的主导者是那些对环境保护有着高度关注的人。
旅游时,游客会自觉遵守当地环保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动植物生态等行为。
2.低碳环保生态旅游以“低碳环保”为基本理念,旅游活动应该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降低碳排放、减少浪费。
3.文化保护生态旅游旨在用旅游的方式,宣传历史文化背景、传统风俗、地方特色,及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保护和传承各种历史文化。
4.多元化生态旅游包含了观光、自然保护、文化交流、学习、休闲、体验、农业旅游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1.资源保护和创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不断减少,生态旅游将更加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例如: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景点应该把生态环保融入景区建设的设计和规划中,切实做好生态旅游的各个方面,保护景区内的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2.深度体验和文化交流旅游活动的深度体验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因为旅游不仅是为了看见世界而出发,更是为了了解世界。
因此,深度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需求将成为未来生态旅游的趋势。
3.数字化智能服务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智能服务将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
预定旅游景点、旅行规划、文化解释、导航、购物等服务都将智能化,方便游客的生态旅游体验。
4.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生态旅游的服务产品也在多元化方向上做出改进,比如自驾游、森林管家、野生动物保护员等,这些均是生态旅游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而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和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
本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特性、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概念,背景,国内外,特征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源于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在其论文《有当地居民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中提出的“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
1983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咯瑞(H. Ceballos-Lascuráin)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用以指“前往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Ceballos lascurain,1987)[1] 在这个概念中他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
他认为生态旅游是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权威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则定义为“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自然旅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护当地的环境,并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可持续福利”。
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岛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
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发展

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关注不仅是因为生态环境的退化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质量,更是因为人们对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渐加深。
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对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是指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和传承当地文化传统、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下,以游览自然、文化、历史景点为主要内容,以开展生态、环保科普教育、亲近自然、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是一种环保、健康、低碳、文化的旅游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生态旅游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废墟式的破坏性旅游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生态旅游开始受到关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林峰会)的《地球峰会宣言》及《一切行动纲要》的通过,将生态旅游推到了世界舞台。
2002年,《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报告》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开端。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将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三、生态旅游对生态保护的意义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倡导和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绿色出行的革命性旅游。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方面,生态旅游能够激发人们形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动,促进各地区普及环保意识,降低资源浪费和破坏程度,保护生态紫色生态环境的品质。
四、生态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生态旅游是具有绿色性的经济活动,可提高地区经济收益,创造多元化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与当地的文化、自然景观、社区资源相结合,使旅游活动成为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途径和手段,增加当地文化和社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并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当地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绿色发展。
五、发展生态旅游的途径和措施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充分认识本质内涵和意义,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机构合作,推行标准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旅游品质监督体系,推广旅游保险,优化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品质保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作者:吴楚材, 吴章文, 郑群明, 胡卫华, WU Chu-cai, WU Zhang-wen, ZHENG Qun-ming , HU Wei-hua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长沙,410004刊名:旅游学刊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年,卷(期):2007,22(1)被引用次数:71次1.Fennell D A Ecotorism:An Introduction 19992.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1987(02)3.诸葛仁借鉴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中国生态旅游市场 2006(04)4.Orams M B Types of Ecowurism 2001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 20016.The Ecotourism Society Newsletter cited in Catrina Brandon,Ecotourism and Conservation:A Review of Key Issue,Envirnment Department Papers 19967.郭岱宜生态旅游--21世纪旅游新主张 19998.Kutay K Ecotourism and Adventure Travel 19899.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 199310.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11.Elizabeth Boo Ecotourism:The Potentiais and PitfailsWWF 19901.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2,17(2)2.张跃西.ZHANG Yue-xi生态旅游理论创新与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7(11)3.刘青.王智.钱谊.秦卫华.蒋明康.LIU Qing.WANG Zhi.QIAN Yi.QIN Wei-hua.JIANG Ming-kang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3)4.王潇.WANG Xiao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10)5.关于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5(10)6.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LIU Zhong-wei.WANG Yang-Lin.CHEN Zhong-xiao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期刊论文]-地理研究2001,20(2)7.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3,18(2)8.李文杰.乌铁红.张宏磊.LI Wen-jie.WU Tie-hong.ZHANG Hong-lei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旅游发展观的比照[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9)9.薛怡珍.Hsueh I-Chen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台南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10.叶文.薛熙明.YE Wen.XUE Xi-ming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1.王燕.孙德亮.张军以.周秋文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13(6)2.刘小莉.魏伟.李中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吴保刚.张跃西浅谈丽水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 2011(8)4.吕珊珊.陈景翊.白妮君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模型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5.卢睿.李星群IPA与SERVPERF对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测评的研究[期刊论文]-大众科技 2010(5)6.冉燕四川旅游业发展策略浅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10(18)7.黄梅英当前四川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0)8.申建军政府规制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 2009(6)9.何方永大熊猫生态旅游的泛化与科学发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23)10.杜文芝.童磊.曾明.杨庆华浅议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期刊论文]-河南林业科技 2009(3)11.吴章文.吴楚材.谭益民生态旅游背景体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5)12.申建军政府规制企业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 2009(4)13.邱云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期刊论文]-丽水学院学报 2008(6)14.王然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及策路研究[期刊论文]-邢台学院学报 2008(3)15.王金伟.李丹.李勇.佟连军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9)16.耿莉萍.孙小婷焦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8(9)17.文首文.孔辉森林旅游地生态保育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期刊论文]-中国城市林业 2008(5)18.张军谋关于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现状与方法的分析[期刊论文]-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9.丁海燕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探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1(20)20.姚迪.李雯静浅谈承德市的生态旅游[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11(30)21.石良玉安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 2011(11)22.胡北明.王挺之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不同利益群体认知研究——九寨沟风景区生态旅游的社会认知差异分析[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5)23.曹晓鲜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24.卢睿基于生态旅游体验的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28)25.吴春霞.刘瑞涵.何忠伟北京沟域经济背景下山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26.方世敏.赵金金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供给需求与竞争场视角[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27)27.李星群.文军.邓小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的利益诉求研究——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期刊论文]-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1)28.文首文旅游生态道德的内涵探讨[期刊论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29.张保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绿色规划研究[期刊论文]-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11)30.刘宇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政府规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8(7)31.汪辉.韩建玲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与一般原则[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2.张曼.王佳.邵方.李亚基于SWOT分析下的邢台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期刊论文]-职业圈 2007(18)33.李丽娟.张勃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6)34.张机.代姗姗.徐红罡.高凌中外游客生态旅游观的比较[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5.凌强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问题与启示[期刊论文]-日本问题研究 2010(1)37.程增建.张东玲.王金叶社区生态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8.宋松.张建新.温丽娟.肖波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9(6)39.王国聘.是丽娜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期刊论文]-学术交流 2008(2)40.成凤明.贺小荣.王金安"生态旅游热"的冷思考[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41.张机.代姗姗.徐红罡.高凌中外游客生态旅游观的比较[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42.石宝军.李兴光衡水湖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衡水学院学报 2012(1)43.陈志奎.岑况桃花岛旅游产业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3)44.宋丽娜近十年来国内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期刊论文]-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0(1)45.康磊.王文美.赵磊.张余.陈颖荷兰泰尔斯海灵岛发展生态旅游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6.董锁成.李斌.金贤锋大旅游战略下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研究——以若尔盖县为例[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5)47.陈景翊.吕珊珊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48.刘忠良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特征——基于概念的分析[期刊论文]-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2)49.张勇生态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生态旅游的重新认识[期刊论文]-旅游论坛 2008(1)50.Li Bin.Li Yu.Dong Suocheng Study on the ecotourism model of the ethnic region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strategy: a case of Zoige County[期刊论文]-生态经济(英文版) 2008(4)51.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52.石坚韧.周刚生态节能旅游景区设计的若干关键性技术探索[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12(6)53.李先跃体验式生态旅游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林业经济 2010(4)54.赵玉萍.张虹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4)55.李霞建宁县森林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2(18)56.李先跃体验式生态旅游初探[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管理 2010(2)57.邱云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10(2)58.鲁小波.李悦铮21世纪初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9(6)59.周荣华.郭凌低碳旅游:实现生态旅游的一种有效路径[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12(6)60.刘雁.石丹.李秀霞中国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原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资源与产业 2009(6)61.任淑华.蔡克勤舟山海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6)62.汪辉.韩建玲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与一般原则[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63.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埼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期刊论文]-世界林业研究2010(1)64.彭晓娇生态旅游概念探究[期刊论文]-传承(学术理论版) 2009(7)66.旦增卓嘎.周玲强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67.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68.刘云.甘开鹏国际公约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兼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径[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2010(1)69.安然.张舟.罗静基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70.姚长宏.陈田.刘家明西南岩溶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8(1)71.陈锋仪现代旅游发展竞争元素分析[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5)72.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9(5)本文链接:/Periodical_lyxk200701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