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江苏高考地理模拟题考点汇编——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江苏高考地理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22•泰州模拟)张老师还在坡峰岭发现了叠层石白云岩(图1),叠层石是蓝细菌在海水潮间带周期性生长形成的沉积构造。

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叠层石白云岩属于图2中的岩石()
A.甲B.乙C.丙D.丁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2.(2022•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黄土塬发育。

塬是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庆阳市围绕“沟头不前进、沟道不下切、沟岸不扩张”这一目标,把“固沟保塬”工程作为创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抓手之一,全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图中a到d示意合水县黄土塬演化模式。

(1)指出黄土塬的演化对农田和居民区的影响。

(2)与坡面相比,简述塬面流水侵蚀作用较弱的原因。

(3)为庆阳市“固沟保塬”提出合理的具体措施。

3.(2022•阜宁县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

材料二:某研究小组在阿克赛钦湖中心深水区采集完整的沉积岩芯,按粒级大小将沉积物分成黏土、粉砂和砂3个等级。

根据不同类型沉积物含量和粒度指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将该沉积岩心按照深度分为4个阶段。

材料三:图1为阿克赛钦湖采样点位置示意图。

图2为阿克赛钦湖岩芯粒度参数及沉积物组成示意图。

(1)描述阿克赛钦湖沉积物的构成及变化特点。

(2)推测影响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Ⅱ阶段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4.(2022•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平均深度1271米。

黑海与地中海间经历了多次隔绝和连接的过程,末次冰期后与地中海相连至今。

研究发现,黑海是一个特殊的“双层海”,表层海水盐度仅为12~22‰,而200米以下海水盐度则处在海水的正常水平,约为35‰。

材料二图为黑海示意图。

(1)说明黑海的形成过程。

(2)黑海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盐度差异极大,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推测目前黑海不同深度海洋生物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预测黑海未来的演化趋势。

5.(2021•江苏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古村落形成与保护”
为主题的考察活动。

经调查发现,形成时期不同,古村落的选址和规模差异显著。

如图为“梁坡底及其周边古村落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研学小组发现村内传统民居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民居有较高的相似性。

村民介绍,明清时期,晋商崛起,部分村民外出从商,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当地大量村民外迁,古村落不断衰落。

(1)简述古村落的布局特点及有利区位条件。

(2)推测历史时期古村落在布局上的演化趋势及其根本原因。

(3)简述明清时期村民外出从商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4)提出促进古村落经济振兴的措施。

6.(2021•天宁区校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第一高峰。

山顶白雪皑皑,山腰草木繁盛,山麓雨林茂密。

材料二:每年,上百万头斑马、角马和瞪羚会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之间迁徙。

北京的小亮同学暑假期间来到东非高原,目睹了这一大自然的壮观场景。

材料三:2015年,中国企业赢得了在坦桑尼亚建设长约2561千米的铁路项目,该铁路连接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与内陆邻国。

至2020年,有500多家中国企业到坦桑尼亚投资。

材料四:咖啡是坦桑尼亚的传统出口农产品,近20年种植面积增加了1倍多,但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1)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分析其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2)说出小亮见到角马等动物迁徙的大致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坦桑尼亚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

(4)请为坦桑尼亚咖啡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7.(2021•江苏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镇~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30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

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一: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

渭河、泾河基本数据
流域面积KM2长度KM径流量KM3输沙量105T 渭河106498818 6.86327.7
泾河43216455 1.62225.6
材料二: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模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模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大、小写字母A﹣E和a﹣e系列分别表示的土壤侵蚀方式,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两种侵蚀方式在图示区域的空间差异。

(2)指出贺兰山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两河西安北郊交汇时,形成了一道清浊非常明显的界限,是“泾清渭浊”还是“清渭浊泾”?请根据材料和地形特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有资料表明,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测得黄河入海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2000~2009年期间的年均输沙量仅为1956~1968年期间年均输沙量的10%。

试分析其原因。

8.(2021•南通二模)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主峰海拔1474m,瀑布飞泻,景色秀美,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庐山秀峰主要由花岗岩经变质而成的片麻岩组成。

如图为“庐山秀峰瀑布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景观所属的地质构造及其判断理由。

(2)指出图示山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3)简析该地貌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9.(2021•南京三模)米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

降水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

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

如图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描述该地区交通运输线的特点。

(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3)阐述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西藏农业发达地区的自然原因。

10.(2021•江苏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

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如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

(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

11.(2021•江苏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树适宜生长在潮湿、温暖、隐蔽、表土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高山茶叶较平地优良,尤其是海拔200~600米之间。

历代“草本”类医书在提及茶叶时均说它有止渴、提神、解困、分解脂肪、防治燥热等功效。

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但藏区不产茶。

材料二:茶马古道”是穿梭于云南、四川与西藏高山深谷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即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做交易,由于当时是以马
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材料三: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1)试分析高山茶较平地茶优良的原因。

(2)分析唐宋时期川、滇与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成因。

(3)三江并流区“江水并流而不交汇”,请说明理由。

12.(2021•邳州市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看到村民们纷纷赶着驴上山耕作,体型矮小的驴背上驮着农具和一天劳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抬头望去层层梯田,犹如天梯……来到石头砌成的田埂旁,发现田埂边缘种植了稀稀疏疏的花椒树。

花椒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耐贫瘠,其果实是很好的烹饪佐料。

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
如图分别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和石屋景观。

(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原因。

(2)简述村民主要用驴运输物品的原因。

(3)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推测庵子的作用。

(4)分析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的意义。

13.(2020•南通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霞地貌,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雅丹地貌是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

主要在定向风吹蚀作用下,形成彼此相间排列的垄岗、堡丘、土柱(墩)、凹地等景观组合。

材料二:图2为“我国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

图1为“我国著名的丹霞、雅丹地貌分布图”。

(1)简述我国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描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3)图2中的雅丹地貌,垄槽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分析该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14.(2020•徐州四模)塞布尔岛位于加拿大东南端,东西长约40千米,面积约80平方千米,塞布尔岛形似月牙,由洋流、海浪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岛屿周边海域浅滩、流沙遍布,如图为塞布尔岛位置示意图。

(1)判断塞布尔岛未来移动的方向并分析其动力因素。

(2)塞布尔岛的位置变化导致面积,并分析原因。

(3)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岛的影响。

15.(2020•徐州四模)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如为尕拉拉错位置示意图。

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的背景下,如图示地区沼泽面积退化。

(1)高原抬升对该地区河流的影响是。

(2)该区域沼泽萎缩的原因是。

(3)沼泽萎缩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三年江苏高考地理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地表形态的塑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22•泰州模拟)张老师还在坡峰岭发现了叠层石白云岩(图1),叠层石是蓝细菌在海水潮间带周期性生长形成的沉积构造。

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叠层石白云岩属于图2中的岩石()
A.甲B.乙C.丙D.丁
【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分析】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丙为岩浆通过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形成的乙为沉积物,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甲为沉积岩,则丁为变质岩。

叠层石白云岩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与图2中的岩石甲对应,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转化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2.(2022•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黄土塬发育。

塬是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庆阳市围绕“沟头不前进、沟道不下切、沟岸不扩张”这一目标,把“固沟保塬”工程作为创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抓手之一,全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图中a到d示意合水县黄土塬演化模式。

(1)指出黄土塬的演化对农田和居民区的影响。

(2)与坡面相比,简述塬面流水侵蚀作用较弱的原因。

(3)为庆阳市“固沟保塬”提出合理的具体措施。

【考点】流水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区域特征;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1)黄土塬面积的演化影响居民区和耕地面积的变化,黄土塬面积越小,导致居民区和耕地面积越来越小,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2)塬面流水侵蚀作用较弱与坡度、植被和下渗有关。

(3)庆阳市“固沟保塬”包括打坝淤地、植树种草、治沟造地等。

【解答】解:(1)读图a可知,大塬时黄土大塬塬面宽广且完整,大塬连成一片,导致居民区、农田分布较均匀;随着大塬面积遭受侵蚀,形成沟谷,且沟谷侵入塬面,导致大塬不平,居民区和农田开始向塬面内部聚集,可利用的土地减少;之后,沟谷切穿大塬面,将原来面积较大的塬分割成多个小塬,则导致居民区和农田分散,形成破碎化;早残塬时期,小塬逐渐演化为残塬,塬的面积进一步减少,则农田和居民区规模进一步缩小。

(2)与坡面相比,塬面面积大,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塬面地表水水流速度慢,容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塬面地形平坦,适于从事农作物种植,则植被覆盖
率较高,可以起到水土流失的作用。

(3)由于塬面较平坦,沟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要合理治沟造地,调控塬面径流;沟头、沟岸采取工程措施,加固防护,减少冲蚀;由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增加坡面和塬面的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采取工程措施,采取筑坝的方式蓄水蓄沙等。

故答案为:
(1)大塬时黄土大塬塬面宽广完整,居民区、农田分布较均匀;中间过程,沟谷开始侵入塬面,居民区和农田开始向塬面内部聚集,可利用的土地减少;之后,沟谷切穿塬面,将原来面积较大的塬分割成多个小塬,居民区和农田分散;残塬时期,小塬逐渐演化为残塬,农田和居民区规模进一步缩小。

(2)与坡面相比,塬面地势平坦,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塬面地表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小;墟面多耕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3)合理治沟造地,调控塬面径流;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增加坡面和塬面植被;加强沟道水沙集蓄(筑坝蓄水蓄沙)。

【点评】本大题以黄土高原的庆阳市的相关材料和图片为切入点,设置3个小题,涉及黄土塬的演化对农田和居民区的影响、塬面流水侵蚀作用较坡面弱的原因和庆阳市“固沟保塬”的措施,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课本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素养。

3.(2022•阜宁县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

材料二:某研究小组在阿克赛钦湖中心深水区采集完整的沉积岩芯,按粒级大小将沉积物分成黏土、粉砂和砂3个等级。

根据不同类型沉积物含量和粒度指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将该沉积岩心按照深度分为4个阶段。

材料三:图1为阿克赛钦湖采样点位置示意图。

图2为阿克赛钦湖岩芯粒度参数及沉积物组成示意图。

(1)描述阿克赛钦湖沉积物的构成及变化特点。

(2)推测影响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Ⅱ阶段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考点】流水作用与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陆地水和水循环.
【分析】(1)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空间分布是否均匀;二是如果不均匀,哪里多,哪里少;三是分布多的有无规律可循,比如是否与地形,河流等其他因素具备相关性。

(2)影响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从气温的变化对冰川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

(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解答】解:(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右图中四条曲线自左向右分别表示黏土、粉砂、砂的比例随深度的变化及平均粒径随深度的变化。

读图可知,从沉积物的构成看,以粉砂为主,其次是黏土,砂的含量最低。

从四个时段看,第I和第IV阶段,沉积物的含量
比较稳定,第Ⅱ和第Ⅲ阶段,沉积物的含量变化大。

(2)根据材料“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封闭型高原湖泊”,可知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左图中北部有冰川分布,可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川融水。

气候温暖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多,湖面上升,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减小,河流的落差减小,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的粒径小;气候寒冷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少,湖面下降,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增大,河流的落差增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的粒径大。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该湖泊属于内陆封闭性高原湖泊,气候干旱,湖区植被稀疏,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小;读图可知,Ⅱ阶段沉积物的粒径偏大且变化比较明显,说明Ⅱ阶段气候寒冷干燥,冰川融水补给少,湖水蒸发旺盛,湖泊水位降低,湖面和冰川的相对高度增大,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粒径偏大;此阶段气温变化较为明显,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大。

故答案为:
(1)以粉砂为主,黏土次之,砂质含量最少;第I和第IV阶段,沉积物含量比较稳定;
第I和第Ⅲ阶段,沉积物含量变化较大。

(2)气温;阿克赛钦湖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冰川融水补给;气候温暖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多,湖面上升,水动力搬运弱,沉积物粒度细;气候寒冷时期,冰川融水补给少,湖面下降,水动力搬运强,沉积物粒度粗。

(3)封闭性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干旱,湖区植被稀疏;Ⅱ阶段气候寒冷干燥,冰川融水补给少;湖水蒸发加强,湖泊水位降低,湖面收缩;水动力增强,沉积物粒度偏大。

【点评】本题以阿克赛钦湖沉积物变化为背景,主要考查流水作用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4.(2022•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平均深度1271米。

黑海与地中海间经历了多次隔绝和连接的过程,末次冰期后与地中海相连至今。

研究发现,黑海是一个特殊的“双层海”,表层海水盐度仅为12~22‰,而200米以下海水盐度则处在海水的正常水平,约为35‰。

材料二图为黑海示意图。

(1)说明黑海的形成过程。

(2)黑海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盐度差异极大,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推测目前黑海不同深度海洋生物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预测黑海未来的演化趋势。

【考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盐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的塑造;流水作用与地貌.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分析】(1)黑海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河流径流注入量、结冰或融冰、温度、洋流、开敞或闭塞。

(3)黑海不同深度海洋生物的差异主要从盐度、光照、含氧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4)黑海未来的演化趋势主要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材料一“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平均深度1271米。

黑海与地中海间经历了多次隔绝和连接的过程,末次冰期后与地中海相连至今”可知,黑海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山脉隆起,古地中海不断萎缩,黑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

(2)根据材料一“黑海是一个特殊的“双层海”,表层海水盐度仅为12~22‰,而200米以下海水盐度则处在海水的正常水平,约为35‰”可知,黑海表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盐度高。

读图可知,黑海面积较小,周围陆地上数条径流量较大的河流注入,淡水
注入多,稀释表层海水盐度。

根据黑海的经纬位置可知,黑海区域降水较丰富,淡水补给较多。

黑海海水蒸发量小于补给的淡水量,使上层海水被淡水充分稀释,盐度较低。

读图可知,黑海海水深度变化大,再加上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盐度不同,存在密度差,盐度较低、密度较小的表层海水难以与深层盐度高的海水进行交换,因此,深层海水不易被稀释,而且表层盐类物质不断下沉积累,使黑海深层盐度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

读图,地中海与黑海经博斯普鲁斯海峡相连,因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海水密度的差异,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使深层海水盐度较高。

(3)差异:黑海不同深度海洋生物受海水盐度、光照、含氧量等条件不同存在显著差异,黑海表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而深层海洋生物少见。

原因:结合上题分析,黑海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水浅光照条件好,海洋环境适合海洋生物栖息,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深层海洋海水盐度高,因水深光照条件差,黑海表层与深层海水交换少,深层海水含氧量稀少,生物较难生存。

(4)黑海未来的演化趋势与板块运动趋势有关,随着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黑海面积将继续减小,可能演变为内陆湖。

故答案为:
(1)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山脉隆起,古地中海不断萎缩,黑海与地中海分离而形成。

(2)①黑海面积较小,汇集了周围陆地上数条径流量较大的河流,淡水注入多;②黑海区域降水较丰富,淡水补给较多。

因此黑海海水蒸发量小于补给的淡水量,使上层海水被淡水充分稀释,盐度较低;③由于密度差,盐度较低、密度较小的表层海水难以与深层盐度高的海水进行交换,不仅使深层海水不易被稀释,而且表层盐类物质不断下沉积累,使黑海深层盐度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④充足的水源补给使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海水密度的差异,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使深层海水盐度较高。

(3)黑海表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而深层海洋生物少见。

黑海深层盐度高,光照少;黑海表层与深层海水交换少,深层海水含氧量稀少,生物较难生存。

(4)如板块运动趋势不变,那么随着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黑海将演变为内陆湖。

【点评】本题以黑海演变过程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板块构造学说、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