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双基的回归与训练 苏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双基的回归与训练苏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通:疏通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适才
C.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望:希望
D.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修列:著述,编著
解析:A项,通:抒发;B项,适:去,往。

C项,望:怨恨,抱怨。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恨私心
..有所不尽
B.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C.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D.至激于义理
..者不然
解析:A项,古义:个人心里,内心;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B项,琢:修饰、美化,古今义相同。

C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举起。

D项,古义:正义真理;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的“于”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A项,介词,在;B项,介词,比。

C项与例句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对、对于。

D 项介词,表被动。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其翼若垂天之云
解析:A项,悟,同“晤”;C项,闵,同“悯”,忧伤;D项,垂,同“陲”,边际。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B.拜.臣郎中拜:拜见
C.臣具.以表闻具:全部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沉重
解析:拜:授予官职。

答案:B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而刘病日.笃
C.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A项为名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A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今臣亡国贱俘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刘备天下枭雄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B
二、默写、翻译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少长咸集。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3)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

(6)祖母刘愍臣孤弱,______________。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9)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群贤毕至(2)通古今之变(3)辩乎荣辱之境
(4)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5)亦足以畅叙幽情
(6)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7)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8)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9)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10)齐彭殇为妄作
9.翻译。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历史的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激起心中的感触。

(2)古人说:“死与生也是人生大事呀。

”怎么能不悲痛呢!
(3)《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三、阅读鉴赏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0.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1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
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

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
..臣庶三百余年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
..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解析: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答案:A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见故相江万里不如因.而厚遇之
B.君其.勉之君知其.难也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解析:A项因:于是,副词/趁机,介词。

B项其:可要,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指示代词,那。

C项以:凭……的身份,介词/因为,介词。

D项与:跟、和,均为介词。

答案:D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①捧诏涕泣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解析: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答案: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几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伯颜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抓。

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

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解析:“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答案:C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

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

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

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

你可要竭尽全力。

”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

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
助朝廷抗敌。

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号召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几万人。

朝廷知道此事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只是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现在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和谈,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

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被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

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

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

”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

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

文天祥临刑时特别沉着镇静,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

”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