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永恒的教育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根据学校的部署,利用寒假时间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很受启发,也使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25年的从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
‘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
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
”这些话是李镇西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
“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我了。
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
“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
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
”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
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
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李镇西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着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
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
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
李镇西老师给我的深刻启示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正是抓住了学生易于反弹的心里而采取的措施。
李老师的耐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写信上,无论是开学初的第一封信还是平时与学生交流的书信,都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少有的耐心。
正是因为这种耐心,李老师才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班主任工作才得心应手。
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班级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李镇西经常强调说,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教育。
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温暖他们的心。
李镇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
李镇西善于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非功利谈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
李镇西还指导学生上网,艺术地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心灵。
李镇西与学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为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点上我始终做的不好,我与学生除了学习上的事情之外从不探讨其他的事情,从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我才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加以改正。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
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因此,他向我们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作为徒弟们的必读书目,每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沙龙,这两个人的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最后,引用这本书序中的一段话——“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
教育需要爱,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都能够自省自检,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