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2周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春季安溪八中高三年第2周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其中主体过程“海中桥隧”长达35。

1千米。

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

2016年5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海底安装,大桥建成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读图1,回答1—3题. 1。

港珠澳大桥超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
于该地
A。

基岩埋藏深 B.水面宽阔
C。

水流速不稳 D.全年高温
2.港珠澳大桥主桥实施岛隧工程主要考虑的是
A。

河水流速 B.节省投资
C。

防御台风 D.河海联运
中国早在秦汉年间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图4所示),它是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至今,“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仍然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据此读图完成3—5题.
3。

中国“二十四节气”起源于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 。

珠江流域
D 。

辽河流域
4.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 的农作物是
A 。

冬小麦
B 。

玉米
C 。

春小麦 D.水稻 5.在下列节气中,符合北京正午日影逐日增长的是 A.惊蛰至清明 B 。

小满至小暑 C.大暑至处暑
D 。

大雪至小寒
下图为世界两个著名岛屿.A 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岛的西部年降水量高达2000mm 以上,而东部降水较少,不足500mm.B 岛冬冷夏凉,天气多变,7月平均气温10~15℃,东部沿海夏季多雾。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6~7题。

6.B 岛夏季凉爽,东部沿海多雾的原因是
A .海水蒸发量大使水汽增多
B .寒流影响使近地面气温较低
C .深受寒冷的西北风影响
D .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
7.A 岛某日地方时16时日落,关于B 岛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 .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70°W
60°W
50°N
55°S
B
A
C.地方时4时后太阳从东北升起D.地方时20时后太阳从西北落下
南乔治亚岛位于南大西洋,在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之间。

左图是南乔治亚岛冰雪分布图,图右是岛上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8~9题。

8.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冰雪堆积量最大的地区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9.影响南乔治亚岛上冰雪广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理位置和岛屿轮廓B.岛屿轮廓和地形地势C.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D.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
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
D.④
11.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
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C.冬季风势力增强
D.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13.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去工业化”(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后的美国,在2009年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不属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背景的是
A.“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 B.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
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演变 D.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
15.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服裝制造业 B.石油化工业 C.金属制品制造业D.生物制药业
下图是我国某地清明时的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

图中近地面气温下冷上热,为逆温。

下列现象与逆温有关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

有关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是地中海气候 B.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C.该地河流7、8月份开始进入汛期D。

该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18-20
18。

则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19。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D。

Q地
20。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
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 公里。

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右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
力的发展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2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

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23.(34分)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

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

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
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
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
诞生……。

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材料二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

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下图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见下图)
(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

(7分)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的狮群最多.试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12分)
(3)请分析L河及图尔卡纳湖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作用.(9分)
(4)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6分)
1-5 C D B A C 6—10 B C A C D 11-15 D D C C D 16-20 C D A C D
21-22 B D
23.(共24分)
(1)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4分);高原面较为平坦开阔,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3分)。

(2)甲处于动物迁徙过河点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

(每点3分,共12分)
(3)(当地气候干旱,)L 河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水源;图尔卡纳湖物产丰富,为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来源地(或有利于发展捕鱼业);湖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

(每点3分,共9分)
(4)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

(每点3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