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 蛋白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量凯氏定氮装置
① 样品消化
2 NH2-(CH2)2 -COOH + 13H2SO4 → (NH4)2 SO4 + 6CO2 + 12SO2 + 16H2O
❖ 浓硫酸的作用: 脱水作用—使有机物脱水并碳化为C、H、N 氧化作用—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硫 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2H2SO4 +C =2SO2+ 2H2O +CO2
(NH4)2SO4=NH3↑+(NH4)HSO4 2(NH4)HSO4=2NH3↑+2SO3↑+2H2O
除硫酸钾外也可加入硫酸钠,氯化钾等盐类 来提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 加入硫酸铜的作用 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2CuSO4 → Cu2SO4 + SO2↑+ CO2↑
Cu2SO4 + 2H2SO4 → 2CuSO4 + 2H2O + SO2↑ 此反应不断进行,待有机物被消化完后,不再有
② 蒸馏与吸收:
❖ 按图安装好微量定氮蒸馏装置。于水蒸气发生 瓶内装水至2/3容积处,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 硫酸数毫升,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
❖ 在接受瓶中加入10mL 40g/L硼酸及2滴混合指示 剂,将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 准确吸取消化液10mL于反应管内,经漏斗再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漏斗, 夹好漏斗夹并水封,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 水进行蒸馏。
(4)冷凝管下端先插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才能蒸 馏;吸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若超过时可置于冷 水浴中使用;蒸馏完毕后,应先将
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再蒸1分钟,将附着在尖 端的吸收液完全洗入吸收瓶内,再将吸收瓶移 开,最后关闭电源,绝不能先关闭电源,否则 吸收液将发生倒吸。
(5) 在每次测定前及两次测定之间,均要洗涤 反应管(倒吸法,在吸收瓶中加入蒸馏水,其余 同测定时的做法,在蒸汽发生器中水剧烈沸腾 后,立即移开电炉,水即从吸收瓶中倒吸入反 应管,再倒吸入汽水分离管或蒸汽发生器中, 打开夹子,即可放出废水。
❖ 氨氮标准溶液(1.0g/L):精密称取经105 ℃ 干燥的硫酸铵0.472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临用时用水稀释至0.1 g/L
双缩脲法
➢ 双缩脲的性质:当脲被小心地加热至150~160℃ 时,可由两个分子间脱去一个氨分子而生成双缩 脲,其与碱及少量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紫红色的 配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6)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 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4) 结果计算
W c(V2 V1) 0.014 F 100 m 10 100
式中: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空白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V2—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m—样品质量,g;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
在食品和生物材料中常包括蛋白质,可能还包 括有非蛋白质含氮的化合物,(如核酸、含氮 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等;含氮类脂、卟啉和含 氮的色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11%~13%总 热量来自蛋白质。无论动物、植物都含有蛋白 质,只是含量及类型不同。
蛋白质是食品的最重要质量指标,其含量与分 解产物直接影响食品的色、香、味。
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原理:试样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 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在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铵 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化合物。在 波长40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 量,结果乘以蛋白质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与双缩脲中肽键相 似),因此有双缩脲反应。
➢ 在一定条件下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用吸收光度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最大吸收波长 为560nm。
双缩脲反应:碱性环境
H2N CO
H2N
H2N
+
CO
H2N
180 0C
OO H2NCNHCNH 2 + NH3
多肽及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均含有许多肽键,其 结构与双缩脲分子中的亚酰胺键相同。因此, 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也能呈现出类似于双缩 脲的呈色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
一般说来,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 性食品。例如
牛肉20.0%,猪肉 9.5%, 兔肉 21%, 鸡肉 20%, 牛乳 3.5%, 带鱼 18.0%, 大豆 40%, 面粉 9.9%, 菠菜 2.4%, 黄瓜 1.0%,苹果 1.4%
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分三大类: 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射率等测定蛋白
❖ 指示剂变绿色后继续蒸馏10min,将冷凝管尖端 提离液面继续蒸1min。
③ 滴定
将接受瓶内的硼酸液用0.01mol/L盐酸标准 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做一试剂空白(除不 加样品,从消化开始操作完全相同)。
❖ 注意问题:
①加入样品不要沾附在凯氏烧瓶瓶颈; ②消化开始时不要用强火,要控制好热源,并注 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 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促进其消化完全; ③样品中若含脂肪或糖较多,在消化前应加入少 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作消泡剂,以防消化 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
2NH3 + 4H3BO3=(NH4)2B4O7+5H2O
④ 滴定 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蓝绿色→灰红色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 适用范围:此法可应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含 量测定
➢ 仪器、试剂: 500mL凯氏烧瓶、凯氏定氮装置 消化用:① 浓硫酸 ② 硫酸钾 ③ 硫酸铜 蒸馏用:④ 40%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用:⑤ 4%硼酸 滴定用: ⑥ HCl标准溶液 ⑦ 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0.1%溴甲酚绿乙醇 溶液混合指示剂
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的含量一直是某些发酵产品如调味品 的质量指标,也是目前许多保健食品的质量指 标之一,其中的含氮量可直接测定,不同于蛋 白质的氮,故称为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反 映的是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
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本身则被氧化为三氧化硫, 氨随之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 加入硫酸钾的作用:提高溶液沸点而加快有机 物的分解(3400C— 4000C)
K2SO4+H2SO4=2KHSO4 2KHSO4=K2SO4+H2O↑+SO3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 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而 造成损失:
④消化完全后要冷至室温才能稀释或定容。所 用试剂溶液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
❖蒸馏、吸收注意问题:
(1)整套装置不能漏气,要注意各蒸汽控制夹子的 操作,以防蒸汽受阻爆炸或吸收液倒吸。
(2)在蒸汽发生瓶中要加入硫酸和甲基橙使呈酸性 以防氨蒸出。
(3)加碱量要足,应使消化液呈深蓝色或产生黑色 沉淀。操作要迅速,漏斗要采用水封防氨逸出。
质含量;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酸性和碱性基因以及芳
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还有一类是使用色谱和质谱,通过色谱的分离,和质谱的质量分析
进行测定。
食品和其原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主要(也是最常用的)用凯氏定 氮法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一个蛋白质换算系数。这里也包括非蛋白的 氮,所以只能称为粗蛋白的含量(但马铃薯等非蛋白氮多的要单测)。
至今仍 被作为标准检验方法。
三聚氰胺事件
2007.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中 国出口的宠物食品原料小麦蛋白粉中查出三聚 氰胺(C3N3H6),被怀疑是宠物中毒死亡的 元凶。
之后,中国政府开始严打三聚氰胺、蛋白精。 饲料级蛋白精是以工业氮和异丁醛为原料在酸
催化剂的情况下,经缩合反应而生成的,异丁 叉二氮英文名:isobuty ildene diurea。(或 尿素糊化淀粉,其蛋白高达100)
是通过测出样品中的总含氮量再乘以相应的蛋白质系数而求出蛋 白质的含量。
此法的结果称为粗蛋白质含量: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非蛋白质含
氮化合物,如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以及含氮色素等非 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总有机氮量较为准确、操作较为简单的方法之 一,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分析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分析,可 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故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是个经典分析方法,
硫酸亚铜(褐色)生成,溶液呈现清澈的蓝绿色。。
消化完全指示:蓝绿色; 蒸馏时碱性反应完全指示:变深蓝色或产生黑 色沉淀。
② 蒸馏 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 碱性,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NH4)2 SO4 + 2NaOH → 2NH3 ↑ + Na2SO4 + 2H2O
③ 吸收 用硼酸溶液,并加入混合指示剂,硼酸呈微弱 酸性(Ka1=5.8×10-10),与氨形成强碱弱酸盐, 酒红色→蓝绿色
计算
W c(V2 V1) 0.014 F 100 m 10 100
式中: 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空白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V2—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m—样品质量,g;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
氨基酸的测定
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和营养知识的普及,食物 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及氨基酸的构 成,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为提高蛋白质的 生理效价而进行食品氨基酸互补和强化的理论, 对食品加工工艺的改革,对保健食品的开发及 合理配膳等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 食品及其原料中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和定量也 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氨基酸的测定
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 茚三酮显色法 氨基酸的分离及测定
氨基酸的测定
➢ 蛋白质可以被酶、酸或碱水解,其水解的最终 产物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 物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种, 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常会因 其在体内缺乏而导致患病或通过补充而增强了 新陈代谢作用。
微量凯氏定氮装置
微量凯氏定氮装→ 滴定
①样品消化 : 步骤: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 硫酸铜0.5g、硫酸钾10g和浓硫酸20mL、玻璃珠数 粒→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固体或 粉末用纸卷成纸筒送入),轻轻摇匀,以45º斜支于 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用电炉以小火加热(或先烧瓶 放在距电炉较远处),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 止产生后→加大火力(或将烧瓶放在电炉上),保持 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变蓝绿色透明后→继续加热 微沸30min→关闭电炉,取下烧瓶、冷却→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具体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最常用的,国内外应用普遍。 双缩脲反应、染料结合反应、酚试剂法 红外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法 液相色谱和飞行时间质谱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的含氮量一般为 15%~ 17.6%,有的 上下浮动。据此,可以测出总氮 N,从而推算样品中蛋白 质含量。
N N 6.25 蛋白质含量 16%
第四章 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
水分的测定 灰分的测定 脂类的测定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维生素的测定 酸性物质的测定
第五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很大。主 要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某些蛋 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 P、Cu、Fe、I 等。
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用F表示。不同种类 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
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 品为5.71,小麦粉为5.70,牛乳及其制品为6.38。
凯氏定氮法
由Kieldhl于1833年提出,现发展为常量、微量、自动定氮仪法, 半微量法及改良凯氏法。
常量凯氏定氮法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 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 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 使氨蒸出。
① 用H3BO3吸收后再以标准HCl溶液滴定。根据标准 酸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② 也可以用过量的标准H2SO4或标准HCl溶液吸收后 再以标准NaOH滴定过量的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