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30T10:50:59.27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9期作者:姜爱波,梁振鞠[导读] 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情况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鸡西市传染病医院姜爱波,梁振鞠 158100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7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抽液术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
结果观察组引流量、胸液吸收时间及胸膜肥厚发生率均优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胸膜厚度、胸水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水蛋白含量和胸膜厚度均优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感染1例、胸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中血性胸液2例、感染1例、出血1例、胸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1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情况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置管;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以及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所形成的胸膜炎症,最终导致胸腔积液,其发生率占胸腔积液的50%以上[1],如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引起慢性包裹性积液、脓胸等并发症[2]。
当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积液时,应及时抽液,避免造成胸膜粘连、胸膜肥厚等症状而使肺功能受损[3]。
结核性胸膜炎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抽取胸水,由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住患者70例,均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单侧),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胸水化验、结核菌素实验、抗结核治疗有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
2.0±
3.5)岁;对照组男20例,女性15例,年龄17~ 55岁,平均年龄(32.0±
4.3)岁。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病例均已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经B超或CT证实为胸膜粘连包裹,胸水中可见纤维条索状物质,积液呈分房,部分病例已有胸膜增厚改变,无糖尿病、矽肺、精神病史,无出血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术每周抽液2~3次,穿刺前均做B超探查定位穿刺点。
同时采取抗结核方案治疗,雷米封0.3 g,1次/d;利福平0.45 g,1次/ d;吡嗪酰胺0.5 g,3次/ d;乙胺丁醇0.75 g,1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采用胸腔B超定位,然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到患者胸腔内,并进行持续引流胸液。
待胸液无流出后,将10万U尿激酶溶入到50 mL 0.9% 氯化钠溶液中,通过引流管注入到患者胸腔内,夹闭管道4 h后再开放持续引流。
2~3 d后重复注射尿激酶,直到满意胸液引出为止。
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7 d复查一次胸片,观察引流量和胸液的吸收时间及发生胸膜肥厚例数;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情况。
其中胸液吸收时间是指患者完全无胸液的时间。
胸膜肥厚:采用B超测量患者胸膜厚度≥10.0mm[4]。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对各测定值进行分组检验,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差异率使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引流量、胸液吸收时间及胸膜肥厚情况比较观察组引流量、胸液吸收时间及胸膜肥厚发生率均优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中感染1例、胸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中血性胸液2例、感染1例、出血1例、胸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14.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无包裹性积液发生。
3 讨论
采用传统穿刺抽液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需反复多次重复性进行,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5],加大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率以及对胸膜损伤等[6]。
我们采用胸腔置管进行引流,其具有操作时间短和导管针在胸腔内停留时间短等特点,减少穿刺针所带来的并发症。
当固定好引流管后,患者则能够自由变换体位,便于长时间放置引流管,在引流管上装有止水夹,其能够有效地控制流速。
且拔管方便、切口小,很容易愈合[7]。
此外,由于引流管的内径较小,且流速较慢,所以患者没有发生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情况。
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其能够有效地降解患者胸腔内纤维蛋白,降低其积液的黏稠性,保障引流的通畅,进而降低患者发生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发现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明显降低患者发生胸膜肥厚现象,进而减少因胸膜肥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
尿激酶不具有抗原性,因此发生不良反应少。
但也有个别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可能是与溶液中存在致热原有关。
尿激酶的治疗效果与适应证的选择紧密联系,一般选择在病程为7~8周以内较好,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存在较多胸液量且胸膜尚未广泛粘连和分隔及肥厚。
综上,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情况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斌.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 8-10.
[2] 蒋慧,朱林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 :273-274.
[3] 杨仪,陈尊杰,黄钥藩,等.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 2011,9(5):707-708.
[4] 彭德虎,林兆原,石琳,等.B超检查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尿激酶注入疗效评估的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6):369-371.
[5] 银春莲,黄欣欣.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1,36(22) :3415-3416.
[6] 郭晓莹,钱小军,张齐龙.脑室外引流并注射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32 (21):4068-4074.
[7] 宋贵军,尹琳,曹云鹏,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8(22):1634-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