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民屯 • 军屯
屯田的利处
节省国家的军费支出 省徭役 有利于充实国家财政 屯田发展了边疆社会经济
屯田增强了边防军事实力
三、其他收入
1.贡献收入 • 献费、户赋、酎金都属于贡献类收入,按户征收,也具有人头税的性质
2.卖官鬻爵、赎罪、买复等收入 • 卖官鬻爵收入是国家向富有的地主或商人出卖一定级次的官阶和爵位,
3.王莽执政时期的错位改革
●王莽执政以后,财政收入制度越发混乱,统治集团的腐败越来越 严重,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王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实 行王田制、限制奴婢买卖、改革币制和实行“五均六筦”等措施, 但这些改革脱离了当时社会实际,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触犯了商人、地主和官吏们的利益,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加剧 了社会的动荡,广大民众的生活更加困苦。新朝的国民经济就在 这种无序改革中崩溃了。
一、田制与户籍 2.户籍
• 秦汉时期,征收赋税以人头税为主,所以对户口的管理十分严格。
• 编制和核查户口,汉称“案比”。“案比”的方式,一种是集县内民 众至县衙所在地,统一案验、登记,验视地点在户曹。另一种方 式是县衙有关官吏直接到各乡进行案比这种做法,便利了百姓。
●两汉时的户口数字,据杜佑考证,衰时(建武中元二年)427.6 万户,2001.7万人;盛时(孝平元始二年)1223.3万户, 5959.4万人(《通典》卷七,《食货·历代盛衰户口×丁中》)。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赋役
一、田制与户籍 二、租赋 三、徭役与更赋
一、田制与户籍
1.田制 •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朝廷宣布“使黔首自实田”。在全
国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汉承秦制,并在 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发展。 • 秦汉时期的土地占有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公田(或称官田);另一 类是民田。
一、皇室支出
秦 汉 时 期 的 皇 室 支 出 占 全 部 财 政 支 出 的 比 重 是 很 大 的 , 仅 次 于 军 费支出和官俸支出,这是因为秦汉时期宫室建筑支出急剧膨胀、 皇室生活日益侈靡、后宫人数包括宫女、宫廷杂役大量增加,致 使皇室支出大幅度增加。
二、官俸支出
秦 汉 时 期 的 官 俸 制 度 有 很 大 的 变 化 。 此 前 的 官 俸 制 度 , 实 际 上 就 是分田制禄制,而自商鞅变法以后,废除了分田制禄制,实行军 功爵制,秦统一中国后沿袭未改,汉承秦制并稍有变化,这标志 着中国的官俸制度,已经封建制度化。
1.中央集权为主的纵向财政管理体制
2.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立
二、财政管理机构
1.中央财政管理机构 • 国家的财政管理机构 • 皇室的财政管理机构(少府)
2.地方财政管理机构 • 在地方,郡设郡守,郡下设县,县有县令,
县下设乡,乡官的啬夫是主管乡财政的职官
三、预算、审计管理
预 算 审 计 自 西 周 以 来 就 受 到 国 家 统 治 者 的 重 视 , 至秦汉时,预算审计管理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 完善。 1.预算年度
汉代的官吏俸中不仅有正俸,而且还有定期不定期的赏赐。
三、军费支出
1.秦朝的军费支出 • 秦统一中国之后,其战争费用,支出浩大。 • 北伐匈奴、南攻越,这些应属于战费支出;而戍五
岭、筑长城,则属于边防支出。
2.汉代的军费支出 • 汉代时期的军费,除平时的养兵费外,还有对匈奴、
鲜卑、羌的战争经费和大量的边防经费。
• 酒专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 • 此法只实行了17年,因在盐铁会上遭到贤良文学的坚决反对,
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昭帝元始六年(前81年)七月,改专卖为 征税,每升税四钱。
3.实行专卖的利弊
• 利: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好处,解决了战争造成的 财政困难,有助于增强财力,有助于国防建设和 边境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汉代经济的稳定 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秦 朝 统 一 中 国 后 就 开 始 在 全 国 各 地 兴 修 道 路 , 使 全 国 形 成 四 通 八 达的交通网。
汉代沿袭了秦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也同秦代一样重视农田水 利建设,而且较之秦代又有更大的发展。
六、移民垦殖支出
秦时的移民政策包括二大类,一类是政治移民,既充实了国 都咸阳,又便于控制六国旧贵族及其后裔,还可节省移民之 费。一类是经济移民,主要是为了充实琅邪台下的户口,
• 算商车,是对车、船所有者征收的税 • 算缗钱, 是对商人手中积存的缗钱及货物所征的税 • 告缗令,鼓励百姓揭发检举偷、漏税之人。
实施缗钱税、车船税、告缗令的社会效应
正效应 • 充实了国家财政,缓解了财政危机,支持了汉武帝的对外政策 • 削弱了分裂和守旧势力,巩固了封建政权 负效应 • 在打击商人富豪的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商品经济 • 没收的奴婢过多,增加财政负担 • 国家财富的徒然增加,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化欲望 • 私田变为公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减少了田租的收入
(四)建武永平的经济恢复与永元以后经济的衰落
王 莽 的 错 位 改 革 , 加 剧 了 矛 盾 , 引 发 了 大 规 模 的 农 民 起 义 。 刘 秀 借 助 绿林起义军的力量消灭了其他义军,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东汉政权, 国号为建武,是为光武帝。此后明帝、章帝相继即位。这个时期,统 治者恢复了西汉初年的若干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已经逐步得到发展。
2.常平仓 • 常平仓同平准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平抑
粮价,而非为赢利。只是作用的方向有区别,常平仓实 行于边郡,旨在保证边郡粮食价格的稳定;平准实施于 京师,旨在保证京师物价的稳定。
二、屯田
汉代的屯田之制,包括民屯与军屯两种制度。 所谓民屯,即由官府组织百姓实行屯田;所谓军 屯,是由军将组织士兵一面屯种,一面守边。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工商税收
一、盐铁酒的征税与专卖 二、关市税 三、算缗、算商车及告缗令 四、贳贷税 五、牲畜税 六、山林川泽税
一、盐铁酒的征税与专卖
1.盐铁的征税与专卖
• 在各地设置主管盐铁专卖的官府和官吏 • 严厉制裁私自煮盐、冶铁者 • 全国各郡县实行统一的盐铁专卖制度
2.酒的征税与专卖
四、祭祀等迷信支出
祭祀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支出内容之一,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已较奴隶社会大幅度降低。如封禅、祭山川、祠祀等。
汉代的祭祀承秦制,既有封禅、祭山川之事,又有寻长生不老药 之事,而且更甚于秦。特别是修建祖庙一事,尤甚于秦。
五、交通、农田水利支出
秦 统 一 中 国 前 , 就 大 力 兴 修 水 利 。 如 兴 建 都 江 堰 工 程 , 开 “ 郑 国 渠”。
二、租赋
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国家对私有土地所课之税,称为“田 租”,属收益税性质。国家按人头课征的税,称“赋”。因秦汉时期 实行按田征租、按人征赋的制度,故统称 “租赋制”。
• 1.田租:秦汉时期的田租包括正税和附加税,多以实物交纳。田租的 征课依据是每年“案比”的土地数量。
• 2.人头税:人头税在秦朝称“口赋”。汉代的人头税在秦朝的基础上 更为完善,其内容包括口赋、算赋。
二、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1.汉初的休养生息
1.调整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2.“约法省禁” “与民休息”,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2.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与昭帝宣帝的中兴
1. 强化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削弱和打击地方势力 2. 大肆开疆扩土 3. 厉行重农抑商政策,重点打击富商巨贾 4. 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 5. 重视农业技术,发展农田水利
四、贳贷税
贳贷税,是指对放贷、赊欠人的行为及财产所 课之税。这种税的征收主体是高利贷者,征收 对象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属于财产行为税, 而不属于利息所得税。
五、牲畜税
牲畜税是对牲畜所课之税。汉初,对牲畜并不 征税。汉武帝时,因对外用兵,军费猛增,入 不敷出,所以,在实行盐铁酒专卖、官铸货币 的同时,也开征牲畜税。
• 弊:在盐铁专卖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主要 是价格太高,民多不便;铁器质量粗劣,又无选 择的余地;有时还征调人民去服徭役,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
二、关市税
1.关税
• 秦汉时期的关税包括关津税(境内关税)与边关税(陆路国境关税)两 种。
• 关津税包括城关税和水关税。 • 汉代的边关税,可能在汉初即已征收,只是视边关的形势而时开时
汉代的移民与秦一样,也有政治移民和经济移民两大类,但 这两类移民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其政治移民的目的既有控 制富民,加强统治的目的,又有移民实边,开发边疆以巩固 国防,抵御匈奴目的;其经济移民,则主要是为了解决灾民的 安置问题。
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支出
汉武帝末年,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曾大力推广 赵过的代田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恤贫、养疾、“礼高年”
3.借助官吏和民间财力赈灾

第六节 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
一、财政管理体制 二、财政管理机构 三、预算、审计管理 四、漕运管理
一、财政管理体制
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从纵向上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为主 体的财政管理体制;从横向上看,则主要是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 分开管理。
但 好 景 不 长 , 到 和 帝 时 就 遭 遇 了 连 年 的 天 灾 , 加 之 与 西 北 边 疆 的 少 数 民族不断发生战争摩擦,政治局势出现不稳定因素,东汉政权开始衰 落。
至献帝,小股的农民起义终于汇成大规模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被 地主武装镇压下去了,但东汉政权也随之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无休 止的诸侯割据争霸。
所取得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 • 赎罪收入是国家出卖免刑权取得的收入,触犯国家刑律的人向国家缴纳
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死罪可以变成徒刑,徒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 买复收入是国家出卖免役权取得的收入,百姓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货
币或实物,即可获得免征徭役的特权。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
一、皇室支出 二、官俸支出 三、军费支出 四、祭祀等迷信支出 五、交通、农田水利支出 六、移民垦殖支出 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支出 八、社会保障支出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政治方面 • 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 统一官制 • 统一文字和交通。
经济方面 • 实行“黔首自实田”政策 • 补充和修改《秦律》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 打击各国奴隶主贵族
牲畜税征课的对象,六畜,即马、牛、羊、鸡、 犬、豕。
六、山林川泽税
山泽税:对经营山泽产品的征税 江河海陂税:对经营江河湖海产品的征税 园池税:对经营园池产品的征税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官营事业及其他收入
一、均输、平准与常平仓 二、屯田 三、其他收入
一、均输、平准与常平仓
1.均输、平准 • 均输是行之于郡县的调剂运输的制度 • 平准是行之于京师的平抑物价的制度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开垦土地的速度和耕种土地 的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八、社会保障支出
1.赈灾 • 两汉时期的赈灾措施主要有:(1)免租、免役、免赋。(2)开仓赈粮。
(3)贷予种子、口粮或耕牛,甚至免收债息。(4)将皇室园林、公 田、荒田租借给百姓以赈灾。(5)皇帝和官府节约开支以赈灾。(6) 对受灾百姓,官府给以医药、衣物。(7)对因灾死亡者,官府发 给丧葬费,或直接收敛。(8)对因灾民,实行赈粥。
三、徭役与更赋
徭役是指国家对百姓征发的各项劳役,其中包括力役(或称劳役)和兵 役两部分。
• 秦朝的徭役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内兴功作”的力役,二是“外攘 夷狄”的兵役。
• 汉代的徭役包括在地方、郡县、京城和边境所服的各种兵役,还包括 为皇室和郡县所服的各种劳役。
实际上,真正到边境去从事防守或参加作战的,只能是有限的一部分 人,其余不去戍边者,要交纳一定的代役金,即更赋。所以,更赋就 是对按规定应该服役而未能服役的人所征课的代役钱。
禁。
2.市租
• “市租”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市赋”。到了秦汉时期,市租既包括 对市肆商品营业额所征的税,这种税具有营业税性质,同时也包括 对集市上的流动商贩所征收的税,属于交易税性质。
三、算缗、算商车及告缗令
算 缗 、 算 商 车 属 于 一 种 财 产 税 , 它 们 及 告 缗 令 , 都 是 汉 朝 实 行 的 抑商政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