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组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课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在意(多用于否定式)。 天涯海角: 本文中指鲁滨孙在荒岛上有很多的时间,不在意
工作麻烦。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本文中指 鲁滨孙希望走遍世界各地。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本文中 指鲁滨孙流落荒岛的事情是别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本文中指鲁滨孙安顿下 来后,开始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眼前的情形和环境。
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 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lòu)的帐篷。那 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从鲁滨孙对容身之所的选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儿具体描写了鲁滨孙是如何为自己选择安身之处的。从他 的选择条件中可以看出,他选择的地点有两个优势:一是条件宜 居,二是便于请求救援。这表现出鲁滨孙遇事冷静、聪明能干的 特点。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本文中指鲁滨孙难以理解自己是怎样被送到这座荒岛 上,幸免一死的。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本文中指鲁滨孙能找出理由来安 慰自己。
改善 改进
都有“对旧有情况有所改变”的意思。 “改善”改变的对象是生活、环境、条件等;
“改进”改变的对象是工作、方法等。 1.工厂改善了工人们的工作条件。 2.侦查小组改进了工作的方法,案情有了很大的
梗( gě)n概g 桅( )杆 wé简i陋( )
lòu
日晷( g)uǐ 商业簿( ) bù
chéng(乘船 乘客) shèng(千乘之国)
bó(停泊 泊车) pō(湖泊 水泊)
xù(畜牧业 畜牧) chù(牲畜 畜生)
梗概:大略的内容。本文中指《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 故事情节。
畏惧:害怕。本文中指鲁滨孙对经历的危险从不害怕。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本文中指鲁滨孙在船出事
3.“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表现的是什么? “精彩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
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 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 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没事时, 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 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 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 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的心理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 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以后,漂泊到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 安慰:心情安适。本文中指鲁滨孙在船上找到一条狗和
两只猫,就像有了伴一样,内心感到不那么凄凉、 孤独了。
容身:安身、存身。本文中指一个可以遮风避雨,让鲁滨孙 生存的地方。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本文中指鲁滨孙搭 建的帐篷很简单。
野蛮:不文明;没有开化。本文中指野人那种人吃人的不文 明的行为。
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写作背景 4.字词精讲 5.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6.课文解读
7.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重点)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难点)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 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 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当意外来临时,鲁滨孙没有抱怨,没有不切合实际 的幻想,而是学会了接受现实去了。……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 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 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 可能出现的野人。
突破。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串珠问题: 1.“梗概”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2.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3.“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表现的是什么? 4.从鲁滨孙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正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 是人们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 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 外,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 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写的都是 “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 更具真实感。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 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鲁滨孙正是这样清醒 地认识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使自己能够知足安 命,能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 的奇迹。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 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 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一个曾经那么想回到自己国家的人,为什么会 “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去呢? 鲁滨孙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劳作,已衣 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因 此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淡忘了。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 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
这两句话可以结合前文鲁滨孙把流落荒岛的“幸”和 “不幸”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 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 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 心存感激。这两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 现。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 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 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帆搭成一个简陋的帐篷。缺乏食物:鲁滨孙到森林捕猎, 到海边捕鱼,把山羊蓄养起来,并种植麦子。内心恐惧: 鲁滨孙在空地上插杨柳桩子,把羊分开养,最后救了“星 期五”,经过教化,这个野人成了他的好帮手。孤独:鲁 滨孙有两只猫和一条狗,并救了“星期五”作为同伴。鲁 滨孙总是乐观地面对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每一个可以让 他求生的机会。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鲁滨孙不再沉迷于忧郁和寂寞 中了,他已经开始冷静地面对现实,在逆境中找到安慰和 满足。
好处 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神 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 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 一连几个“但”,写出了鲁滨孙在困境中看到的希望,说 明他是不幸中的万幸者,表明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以积 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第一人称的写法
概念: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 称的即第一人称。 效果: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直 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直接抒发 了……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 2题。
教化: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导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 本文中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英语和学习文明人的 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
淡忘: 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本文中指鲁滨孙因为 在岛上生活时间长了逐渐忘记了要回国。
叛乱: 武装叛变。本文中指水手们绑架了船长,夺取控 介意: 制权。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梗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英国人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 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凭 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生活的情形。
精彩片段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鲁滨孙在荒岛上过着忧 郁、寂寞的生活,并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鲁滨孙对自己所处的形 势进行了理性的分析,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 之所以能孤身在荒岛生存二十多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 着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 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 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 经验,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6 《鲁滨孙漂流记》
课题解读: 鲁滨孙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滨逊漂流记,或鲁宾逊漂流记。直 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 著写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 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 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3.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近距离感受鲁滨孙的生活。
笛福: (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诞生 于商人家庭,1731年在穷困中去世。早年以写 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 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 主要作品: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 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 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小说有 《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 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查娜》等。
面对恐惧,鲁滨孙是怎么做的? 虽然恐惧,但是鲁滨孙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 办法对付野人,保证自己的安全。
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孙为什么会给这个野人起了“星期五”这样 奇怪的名字呢? 鲁滨孙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 野人取名为“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孙一贯对时 间的重视有关,从后文可以看出,他记得自己是“9月 30日”来到海岛上,“上岸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 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 间取名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 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 鲁滨孙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 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 反映出鲁滨孙的孤寂和无奈。
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 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 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bù)记上“借方” 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 排列出来:……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 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 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 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觉得这 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 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 欧洲的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概”部分 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 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他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上。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 获救,回到英国。“精彩片段”则详细记录了鲁滨孙初到 岛上适应生活、调适心理、记录时间等内容,并写出了鲁 滨孙面对现实所作的种种思考。
1.“梗概”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上 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 五’”“回到英国”等情节,突出了鲁滨孙在恶劣的 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2.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没有住所:鲁滨孙在荒岛上找了块合适的地方,用木头和船
工作麻烦。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本文中指 鲁滨孙希望走遍世界各地。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本文中 指鲁滨孙流落荒岛的事情是别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本文中指鲁滨孙安顿下 来后,开始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眼前的情形和环境。
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 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lòu)的帐篷。那 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从鲁滨孙对容身之所的选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儿具体描写了鲁滨孙是如何为自己选择安身之处的。从他 的选择条件中可以看出,他选择的地点有两个优势:一是条件宜 居,二是便于请求救援。这表现出鲁滨孙遇事冷静、聪明能干的 特点。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本文中指鲁滨孙难以理解自己是怎样被送到这座荒岛 上,幸免一死的。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本文中指鲁滨孙能找出理由来安 慰自己。
改善 改进
都有“对旧有情况有所改变”的意思。 “改善”改变的对象是生活、环境、条件等;
“改进”改变的对象是工作、方法等。 1.工厂改善了工人们的工作条件。 2.侦查小组改进了工作的方法,案情有了很大的
梗( gě)n概g 桅( )杆 wé简i陋( )
lòu
日晷( g)uǐ 商业簿( ) bù
chéng(乘船 乘客) shèng(千乘之国)
bó(停泊 泊车) pō(湖泊 水泊)
xù(畜牧业 畜牧) chù(牲畜 畜生)
梗概:大略的内容。本文中指《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 故事情节。
畏惧:害怕。本文中指鲁滨孙对经历的危险从不害怕。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本文中指鲁滨孙在船出事
3.“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表现的是什么? “精彩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
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 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 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没事时, 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 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 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 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的心理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 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以后,漂泊到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 安慰:心情安适。本文中指鲁滨孙在船上找到一条狗和
两只猫,就像有了伴一样,内心感到不那么凄凉、 孤独了。
容身:安身、存身。本文中指一个可以遮风避雨,让鲁滨孙 生存的地方。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本文中指鲁滨孙搭 建的帐篷很简单。
野蛮:不文明;没有开化。本文中指野人那种人吃人的不文 明的行为。
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写作背景 4.字词精讲 5.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6.课文解读
7.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重点)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难点)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 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 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当意外来临时,鲁滨孙没有抱怨,没有不切合实际 的幻想,而是学会了接受现实去了。……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 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 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 可能出现的野人。
突破。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串珠问题: 1.“梗概”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2.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3.“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表现的是什么? 4.从鲁滨孙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正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 是人们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 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 外,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 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写的都是 “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 更具真实感。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 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鲁滨孙正是这样清醒 地认识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使自己能够知足安 命,能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 的奇迹。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 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 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一个曾经那么想回到自己国家的人,为什么会 “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去呢? 鲁滨孙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劳作,已衣 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因 此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淡忘了。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 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
这两句话可以结合前文鲁滨孙把流落荒岛的“幸”和 “不幸”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 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 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 心存感激。这两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 现。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 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 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帆搭成一个简陋的帐篷。缺乏食物:鲁滨孙到森林捕猎, 到海边捕鱼,把山羊蓄养起来,并种植麦子。内心恐惧: 鲁滨孙在空地上插杨柳桩子,把羊分开养,最后救了“星 期五”,经过教化,这个野人成了他的好帮手。孤独:鲁 滨孙有两只猫和一条狗,并救了“星期五”作为同伴。鲁 滨孙总是乐观地面对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每一个可以让 他求生的机会。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鲁滨孙不再沉迷于忧郁和寂寞 中了,他已经开始冷静地面对现实,在逆境中找到安慰和 满足。
好处 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神 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 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 一连几个“但”,写出了鲁滨孙在困境中看到的希望,说 明他是不幸中的万幸者,表明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以积 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第一人称的写法
概念: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 称的即第一人称。 效果: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直 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直接抒发 了……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 2题。
教化: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导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 本文中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英语和学习文明人的 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
淡忘: 印象逐渐淡漠以至于忘记。本文中指鲁滨孙因为 在岛上生活时间长了逐渐忘记了要回国。
叛乱: 武装叛变。本文中指水手们绑架了船长,夺取控 介意: 制权。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梗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英国人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 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凭 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生活的情形。
精彩片段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鲁滨孙在荒岛上过着忧 郁、寂寞的生活,并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鲁滨孙对自己所处的形 势进行了理性的分析,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 之所以能孤身在荒岛生存二十多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 着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 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 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 经验,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6 《鲁滨孙漂流记》
课题解读: 鲁滨孙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滨逊漂流记,或鲁宾逊漂流记。直 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 著写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 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 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3.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近距离感受鲁滨孙的生活。
笛福: (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诞生 于商人家庭,1731年在穷困中去世。早年以写 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 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 主要作品: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 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 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小说有 《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 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查娜》等。
面对恐惧,鲁滨孙是怎么做的? 虽然恐惧,但是鲁滨孙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 办法对付野人,保证自己的安全。
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孙为什么会给这个野人起了“星期五”这样 奇怪的名字呢? 鲁滨孙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 野人取名为“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孙一贯对时 间的重视有关,从后文可以看出,他记得自己是“9月 30日”来到海岛上,“上岸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 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 间取名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 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 鲁滨孙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 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 反映出鲁滨孙的孤寂和无奈。
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 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 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bù)记上“借方” 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 排列出来:……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 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 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 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觉得这 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 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 欧洲的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概”部分 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 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他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上。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 获救,回到英国。“精彩片段”则详细记录了鲁滨孙初到 岛上适应生活、调适心理、记录时间等内容,并写出了鲁 滨孙面对现实所作的种种思考。
1.“梗概”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上 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 五’”“回到英国”等情节,突出了鲁滨孙在恶劣的 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2.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没有住所:鲁滨孙在荒岛上找了块合适的地方,用木头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