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联考高2019届高2016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三市联考高2019届高
2016级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下列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难溶于水,是弱电解质
B.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均是非电解质
C. 盐酸能够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D. 一定条件下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
A.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B.溶液中导电离子不是氨气和二氧化碳电离的,二者为非电解质;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D.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可以导电。

本题考查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基本概念即可解答,试题存在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难溶于水,但强弱电解质与溶度积大小没有关系,硫酸钡溶于水后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错误;
B.、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导电离子不是氨气和二氧化碳电离的,、均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可以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2. 相同体积的+=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跟等质量的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刚开始时两种溶液中产生的速率盐酸快
B. 若有一种溶液中锌有剩余,则有剩余的是醋酸溶液
C. 若两种溶液中锌均无剩余,则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 若两种溶液中锌均有剩余,则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解:开始时,两种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相等,生成的速率相等,故A错误;
B.氢离子的浓度相等、体积相等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弱酸醋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强酸盐酸,所以强酸盐酸中反应的锌粉质量小于弱酸醋酸中锌粉的质量,则盐酸中锌粉有剩余,故B错误;
C.如果两种溶液中锌粉都无剩余,说明酸足量,则生成氢气的量与锌粉的量有关,锌粉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量相等,故C正确;
D.如果两种溶液中锌粉均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量与参加反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氢离子的浓度相等、体积相等的强弱酸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弱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大于强酸,所以弱酸产生的氢气多,故D错误;
故选:C。

A.开始时,两种溶液氢离子浓度相等;
B.能电离出氢离子物质的量少的酸中锌剩余;
C.如果两种溶液中锌粉都无剩余,生成氢气的量与锌粉的量有关;
D.如果两种溶液中锌粉均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量与参加反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本题以酸和锌粉的反应为载体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该题中反应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成正比,与酸的强弱无关,为易错点。

题目难度不大。

3. 时,将浓度均为体积分别为和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
+=、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B. b点时,+=+=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NaCl溶液中,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浓度之和前者小于后者
D. 相同温度下,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解:根据图知,酸溶液的=,则+,说明HA是弱酸;碱溶液的=,则BOH是弱碱;
A.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且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a到b 过程中酸浓度减小、盐浓度增大,则水电离程度增大,b到c过程中碱浓度增大,水电离程度减小,则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
B.b点溶液呈中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得+=,但是其水解程度较小,所以b 点+=+=,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NaA 部分水解、NaCl不水解,所以+,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NaCl溶液中,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浓度之和前者小于后者,故C正确;
D.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溶液呈中性,说明HA电离程度和BOH电离程度相同,则
=,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图知,酸溶液的=,则+,说明HA是弱酸;碱溶液的=
,则BOH是弱碱;
A.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且酸或碱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B.b点溶液呈中性,则+=,根据电荷守恒得+=,但是其水解程度较小;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NaA 部分水解、NaCl不水解,所以+;
D.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溶液呈中性,说明HA电离程度和BOH电离程度相同。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及判断能力,明确各个数据含义及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b点溶液中的水电离出的+,因为部分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HA而导致+=。

4.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的称量以及用
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图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 用图所示装置准确称得固体
C. 用图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 用图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溶液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解: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精确到,无法称取固体,且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B错误;
C.挤压时尖嘴向上,易于空气排出,图中挤压橡胶管中的操作合理,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D错误。

故选:C。

A.转移液体需要引流;
B.托盘天平精确到;
C.挤压时尖嘴向上,易于空气排出;
D.氢氧化钠呈碱性.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称量、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等,综合性较强,侧重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 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醋酸溶液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醋酸的pH比盐酸的pH大
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醋酸钠溶液=
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速率慢
A. B. C. D.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解: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说明醋酸溶解性强,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
醋酸溶液导电能力比盐酸弱,说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为弱酸,故正确;
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说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为弱电解质,故正确;
常温下,醋酸的pH比盐酸的pH大,说明醋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正确;
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说明醋酸酸性大于碳酸,但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
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
醋酸钠溶液=,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则醋酸是弱酸,为弱电解质,故正确;
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速率慢,说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盐酸是强酸,则醋酸是弱酸,故正确;
故选:C。

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只要证明醋酸部分电离就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可以根据其一定浓度溶液的pH、其浓度溶液酸碱性等方面判断。

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为高频考点,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与电解质的溶解性、溶液酸碱性都无关,题目难度不大。

6. 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
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当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与溶液的体积之和,则溶液与,溶液体积比是
A. 1:49
B. 1:1
C. 4:1
D. 49:1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混合溶液pH有关计算等,关键是明确发生的反应,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解答】
当溶液中的+恰好完全沉淀时,二者以1:1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可知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是剩余的物质的量的2倍,
水的离子积常数为,原来溶液的=,则=,混合溶液=,则混合溶液中=,
设溶液与溶液的体积分别为xL、yL,则:
=+
整理可得x:=:1,
故选:C。

7. 用 NaOH溶液分别滴定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均用HA表示,利用电导率
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Ph大于1
B. 醋酸浓度大于
C. C点:++
D. 曲线I为醋酸,曲线Ⅱ为盐酸溶液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解:曲线Ⅱ为醋酸溶液,所以b点pH值大于1,故A正确;
B.曲线Ⅱ为醋酸溶液,c点是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则醋酸浓度为
,故B错误;
C.c点是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
+,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曲线Ⅰ代表盐酸,曲线Ⅱ代表醋酸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式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Na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Ⅰ代表溶液滴定HC1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Ⅱ代表溶液滴定溶液的滴定曲线,据此分析。

本题以电导率为载体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溶液导电性强弱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8.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Pt等杂质,以硫酸镍溶液为电角翠液进行粗
镍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A. 阳极首先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 电解后,Cu和Pt沉积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且溶液中+浓度要变化
D.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金属阳离子有+、+和+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解: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A错误;
B.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Fe、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电子守恒,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故B错误;
C.金属活泼性Fe和Zn较强,Cu和Pt较弱,Fe和Zn优先溶解,Cu和Pt则形成阳极泥,活泼金属溶解提供一部分电子,则+被还原为Ni时,溶液中+变化,故C正确;
D.Fe溶解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A.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阳极失电子的有Fe、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C.金属活泼性Fe和Zn较强,Cu和Pt较弱,Fe和Zn优先溶解,Cu和Pt则形成阳极泥,活泼金属溶解提供一部分电子,则+被还原为Ni时,溶液中+变化;
D.Fe溶解产生+。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阴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分析解答,知道阳极泥成分,难度不大。

9.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将一定质量的固体先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再用蒸馏水稀A配制溶液

证明向10滴硝酸银溶液中加入l mL 氯化钠溶液,再滴加B
l mL KI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除去溴苯中的溴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解:固体先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配制硝酸亚铁溶液,故A错误;
B.20滴为1mL,可知先生成AgCl沉淀,后转化为AgI沉淀,则证明,故B正确;
C.pH试纸不能湿润,应选干燥的pH试纸,故C错误;
D.溴苯与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蒸馏法,故D错误;
故选:B。

A.固体先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
B.20滴为1mL,可知先生成AgCl沉淀,后转化为AgI沉淀;
C.pH试纸不能湿润;
D.溴苯与溴互溶。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配制、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 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测得
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2: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 产物丁为硫酸溶液
C. 离子交换膜c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阴离子通过
D. b电极反应式为+=+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解:装置图分析可知是电解装置,电极硫酸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气体甲为氧气,气体乙为氢气,阳极生成氧气,电极反应=+,阴极生成氢气,++=,气体体积比为1:2,所以判断a电极是阳极,b电极是阴极,在阳极室得到硫酸,在阴极室得到氢氧化钠,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
A、分析可知a电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A错误;
B、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阳极室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生成氢离子,
生成产物丙为硫酸,阴极生成氢气,++=,生成产物丁为氢氧化钠,故B错误;
C、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阳极室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生成氢离子,生成产物丙为硫酸,阴极生成氢气,++=,生成产物丁为氢氧化钠,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d 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
D、b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装置图分析可知是电解装置,电极硫酸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气体甲为氧气,气体乙为氢气,阳极生成氧气,电极反应=+,阴极生成氢
气,++=,气体体积比为1:2,所以判断a电极是阳极,b电极是阴极,在阳极室得到硫酸,在阴极室得到氢氧化钠,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分析应用,电极产物和电极名称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电解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1. 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装置中,盐桥中的+移向溶液
B. 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的可能恢复原溶液浓度
C. 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 刚开始时装置中的溶液内的+都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有气泡产生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解:A、装置中是原电池装置,金属锌是负极,Cu是正极,盐桥中的+移向正极,即硫酸溶液,故A错误;
B、装置是电解池,石墨是阳极,在阳极上产生氧气,在阴极上产生的是金属铜,电解池复原的方法:出什么加什么,加适量的可能恢复原溶液浓度,故B正确;
C、装置是电解池,石墨是阳极,在阳极上产生氧气,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b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故C错误;
D、刚开始时,装置中的溶液内的+在铜电极上被还原,装置中的溶液内的+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故D错误。

故选:B。

装置中是原电池装置,金属锌是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u是正极,氢离子在该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装置是电解池,石墨是阳极,该电极上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金属铜是阴极,该电极上是铜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解池复原的方法:出什么加什么。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明确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离子和电子的移动方向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 A、B两种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有关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B的分子式一定相等
B. 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 A和B可能是同系物
D. 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解:故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为乙烯、环丙烷等,故A 错误;
B.A、B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二者不一定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如为乙烯、丙烯等,二者为同系物,故C正确;
D.二者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则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A、B两种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故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为烯烃、环烷烃;二烯烃、炔烃等,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与同系物概念、有机物结构判断等,为高频考点,注意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13. 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是
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
用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制取乙烯
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解: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错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乙炔、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可以用碱溶液除去硫化氢,故错误;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故错误;
将苯和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苯和溴水不反应,故错误;
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时,因为敞口所以不能收集到乙炔,故错误;
故选:D。

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乙炔、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将苯和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时不能收集到乙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除杂、气体的收集、气体的制备、实验操作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评价性进行分析判断,易错选项是.
14.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验证RX为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待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B. 乙烯、苯均能与氢气反应,二者分子中都有碳碳双键
C.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混合气体与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变为乙烷
D. 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将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不可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
为乙烯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解:水解后应在酸性条件下检验,则水解后先加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检验,故A错误;
B.苯不含碳碳双键,乙烯含碳碳双,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易混入新杂质氢气,不能除杂,应选溴水、洗气,故C错误;
D.乙醇易挥发,乙醇与生成的乙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则不可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烯,故D正确; 故选:D。

A.水解后应在酸性条件下检验;
B.苯不含碳碳双键;
C.易混入新杂质氢气;
D.乙醇易挥发,乙醇与生成的乙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5. 下列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数目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基环己烷
A. B.
C. =
D. ==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解:中有3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
中有5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5种;
中有3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
中有2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
甲基环己烷中有5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5种,
则一氯代物的数目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故选:D。

含H种类越多,一氯代物的数目越多,结合有机物的对称性及等效H的方法判断H的种类,以此解答
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对称性、等效H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H原子的种类,题目难度不大。

1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B. 的溶液中:+、+、、
C. 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D. 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解: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强酸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N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的溶液呈酸性,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含有大量的溶液呈碱性,、+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水电离的+=的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强酸性条件下生成弱电解质
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强酸性;
B.的溶液呈酸性;
C.含有大量的溶液呈碱性;
D.水电离的+=的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本题考查限制性条件的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共存条件及离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结合限制性条件分析解答,注意D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
17. 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种溶液,除含+、一外,还含有+、和,测得+、和三种离子
的浓度分别是、和,该溶液的pH为______
溶液显酸性,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在时,氯化银的
=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氯化镁溶液中
硝酸银溶液中氯化铝溶液中盐酸溶液中。

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下表所示的是某些弱酸的电离常数常温下,请根据要求作答。

弱酸电离常数弱酸电离常数
===
=====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盐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的大顺序______
通过计算判断溶液显______性要有计算过程和判断结果
【参考答案】2;+++++
+;酸
【试题解析】解: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
+++=++++=
+++=+,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浓度很小,所以+,则溶液的pH值=,
故答案为:2;
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水解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都抑制AgCl
溶解,溶液中+、越大其抑制AgCl溶解程度越大,
氯化镁溶液中=、硝酸银溶液中
+=、氯化铝溶液中=、盐酸溶液中=,则抑制AgCl溶解程度=,硝酸银溶液中含有+,其浓度最大,则这几种溶液中+大小顺序是,
故答案为:;
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则钠盐溶液pH越小,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水解程度,则溶液的,
故答案为:;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的水解程度远远大于水解程度,二者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故答案为:++;
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呈酸性,
故答案为:酸。

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
+++=++++=
+++=+,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浓度很小,所以+,据此计算溶液的pH值;
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
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都抑制AgCl 溶解,溶液中+、越大其抑制AgCl溶解程度越大;
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则钠盐溶液pH越小;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的水解程度远远大于水解程度,二者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点,明确化学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多余酸中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平衡常数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