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学生作业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学生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 间接融资
市场参与者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

3.
开放型基金
又称共同基金或互助基金,它可随时向公众卖出新股并按股东的要求以每日市场收盘价的每股净资产的公允股价为交易价赎回发行在外的股份。

4. 通货收缩
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过程。

5.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二、判断题(下列每小题说法中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写
“√”,错误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写“×”。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本题只需指出正确与错误,不需要修改)
1.在通货膨胀急剧发展的情况下,赊销商品对销售商是有利的。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3.浮动利率是随着官方利率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
4.中央银行通过调高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增大,从而起到扩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
5.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其方式主要是间接调控。

(√)
6.在对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中,贷款的客户集中程度越高,评信等级就越高。

(×)
7.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都是收取服务费的业务,本质上没有差别。

(×)
8.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
9.金币本位制是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

(√)
10.再贴现率是一种长期利率。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金属货币具有( C )货币流通的功能。

A.无限法偿
B.流动性
C.自发调节
D.流通性
2.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法律规定的比价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B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虚金本位制
D.生金本位制
3.消费信用是指( B )。

A.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
B.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信用
C.消费者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
D.银行对生产企业提供的信用
4.利率体系的核心是( B )。

A.拆借利率
B.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C.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D.国债利率
5.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C )。

A.商品价格
B.利率政策
C.资金供求
D.市场利率
6.下列属于间接融资的是( B )。

A.商业信用
B.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
C.债券的发行
D.股票的发行7.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对定期存款进行了重大创新,开始使用( B )。

A.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
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NOW帐户 D.自动转帐服务帐户
8.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属于其( A )。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表外业务
D.中间业务
9.最早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是( B )。

A.负债管理
B.资产管理
C 风险管理 D.资产负债管理
10.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B )。

A.自有资金
B.各项存款
C.各项借款
D.发行债券
11.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 c )的比率。

A.资产总额
B.核心资本总额
C.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D.附属资本总额
12.存款货币是指( B )。

A.各种存款
B.支票货币
C.基础货币
D.派生存款
13.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标准是货币的( A )。

A.流动性
B.流通性
C.还原性
D.可兑换性
14.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经济运行中的一对矛盾是( B )。

A.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B.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
15.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最后手段是( B )。

A.收入政策
B.货币改革
C.供给政策
D.紧缩政策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4个正
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漏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的有(ACE)。

A.国际开发协会
B.泛美开发银行
C.国际清算银行
D.亚洲开发银行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已知某国1998年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逆差,该国为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在1999
年可能采取的政策调节措施有(ACE)。

A.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B.本币升值的汇率政策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
E.紧缩性财政政策
3.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类型的依据是(ACD)。

A.国家总的经济目标
B.市场的物价水平
C.货币流通自身的要求
D.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状况
E.社会就业程度
4. 在下列业务中,属于金融信托业务的有(ACDE)。

A.委托投资
B.自营贷款
C.信托投资
D.信托存款
E.信托借款5. 信用货币的特征有(BCD)。

A.具有内在价值
B.具有强制性
C.是债务性质的货币
D.是表现商品价值的尺度
E.以黄金作为保证
6.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其作用有(ABCD)。

A.预付货款
B.支付工资
C.交纳税金
D.银行贷款
E.充当商品交媒介
7. 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这里的基本条件是指(DE)。

A.订立合同
B.提供担保
C.支付费用
D.支付利息
E.按期归还
8. 消费信用的主要方式有(CDE)。

A.教育储蓄
B.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C.赊销
D.分期付款购买
E.消费贷款
9. 金融创新包括(ABCDE)等类型。

A.金融机构的创新
B.金融工具的创新
C.金融制度的创新
D.金融业务的创新
E.金融服务的创新
10. 下列关于证券交易所描述正确的有( ACE )。

A.实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B.价格由交易双方议确定
C.大部分实行会员制
D.交双方直接面对面进行
E.属于有组织、专门集中进行交的场所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原因。

统一全国银行卷发行的需要;统一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后融通资金的需要;对金融业和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的需要。

2.简述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特点——主要以商品形式提供信用;其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局限——信用的规模和范围、期限有一定的限制;信用的方向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3.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大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盈利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安全性——在经营中尽量避免资产遭受损失;
流动性——负债流动性:随时应付客户存款的提取;资产流动性:随时保证客户的资金需要。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如商行购买国库劵,三性较好地协调),又互相制约(如在安排商行的资产结构时,若从盈利考虑,应提高长期贷款比重和扩大证劵方面的投资,但风险加大,流动性和安全性降低)。

4.简述金融风险的分类。

系统风险——金融机构本身难以改变,但可利用创新工具来规避的风险。

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非系统风险——通过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可以控制、防范、转移、减轻的风险。

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
20分)
1.试分析中央银行保持相当独立性的原因和内容。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在国家权力机构或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即并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

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
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政治家在大选时的承诺,以及执政后的政策路线,可能从长远看影响金融黄蓉经济的稳定,……)。

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稳定货币,但财政活动可能受政治因素的制约,其结果并不一定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

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的需要(中央银行主要在金融领域从事调节活动,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这样……)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以维持币值的稳定;
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2. 试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与货币学派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模型中,资产由货币和债券两部分组
成,而模型中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货币政策的传导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
的变动,即:
货币政策工具→M↑→r↓→I↑→E↑→Y↑
其中r是利率,M是货币供应量,I是投资,E是总支出,Y是收入。

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

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所反映的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③利率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这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

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

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这个传导机制可能有两个障碍,一是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陷阱”(I。

iquidity Trap),即当利率下降到某一限度以后,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无限增大的货币投机需求吸收掉,从而不可能发生资产结构的调整;二是可能出现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的现象,即利率降低对投资支出没有效应,从而利率下降并不能有效地刺激投资。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加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他们认为货币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资产,它是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内的所有资产的替代物,因此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进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使银行贷款增加、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

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即货币政策工具→M→E→Y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种学派的侧重点不一样,牵涉到的市场及传导机制也不一样,因此采用何种学派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其执行方式的选择。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10
分)
1、一张票面1000元,票面利率10%的债券,买入价为1050元,还有两年到期,请计算当期收益率和到期实际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票面利息/证券市场价格×100%=(1000×10%)/1050
=100/1050=9.52%
平均收益率(到期实际收益率)=净收益/市场价格×100%
=(年票面利息+年均资本损益)/市场价格×100%
=(1000×10%-50/2)/市场价格×100%
=75/1050×100%=7.14% 或:
=75/ (1000+1050)/2×100%=7.32%
2、假设基础货币为2000万元,存款全部为活期存款,现金漏损率为10%,超额准备率为8%,法定存款准备率为7%,利用货币供应计量的基本模式计算货币供应量。

M=B×K=B×1/(r+c+e)
=2000万×1/(7%+10%+8%)
=2000万×1/ 25%
=800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