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藤篮”拉近与中国人民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藤篮”拉近与中国人民的距离
作者:贺潇潇
来源:《对外传播》2010年第07期
西班牙国家馆这个被中文媒体和许多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大篮子”的上海世博会外国展馆,造型独特,引无数世博园游客驻足观赏。
这个“藤篮”究竟蕴含了哪些深层的含义,带着对西班牙馆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好奇,本刊记者采访了西班牙馆中文媒体负责人阳月。
设计灵感来自中西熟悉的传统手工艺
阳月说:“我们的建筑师贝娜德塔女士从设计之初就意识到藤条编织是中国和西班牙共有的一项传统的手工艺。
在今天这个高科技日益发展的社会,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遗忘了,她觉得能让人们通过她的作品回忆起一些过去的东西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同时她也想向人们展示传统的东西通过改造和革新可能会使未来变得更好,就像藤条这样的传统原材料是可以用来做一座如此前卫的建筑的外墙,这也正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从建筑角度来看,设计师试图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四方盒子,通过篮子的形状探求更大的空间,使整个场馆的连接和沟通更顺畅。
”西班牙国家馆全部使用天然、环保的建筑材料。
藤条成为建筑外墙的主要覆盖材料,这充分体现出其在建筑工艺上的潜力。
此外,负责西班牙馆设计施工的塔格利亚布事务所还认为:“天然纤维材料,是东西方都常见的全球化的传统工艺,所以,它将成为西班牙与中国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纽带。
”
用藤条编织汉字
西班牙馆的外墙是由8524块藤编板组成的,包括原色、棕色和黑色三种颜色。
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加任何色素,而是将柳条、柳皮和叶子一起煮,棕色的要煮约5-6小时,黑色要煮9-10小时。
西班牙馆选择了一些有良好寓意的汉字,通过藤条颜色不
同的搭配显现在外墙上。
据阳月介绍,西班牙馆的设计师贝娜德塔十分熟悉中国文化,在回答记者有关贝娜德塔是不是因为这一优势才为其赢得了设计竞标时,阳月说,贝娜德塔能够中标是因为她的设计符合西班牙希望在上海世博会展现自己又可以和中国人民拉近距离的初衷。
用断续影片为中国公众留下西班牙一抹印象
要在短短的6分钟之内,向人们展示出西班牙城市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经历的变迁,这一点并非易事。
而纪录片名导巴西里奥·马丁·帕蒂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据阳月介绍,在国家馆的第二展厅,在马尼埃尔·德·法雅的歌剧作品《彼得大师的木偶剧》的背景音乐烘托中,一幅气势恢宏的装饰画向人们展示出西班牙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展示出西班牙人民的往昔与今朝。
从祖先由乡村向城市的迁徙,到人们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生动展现出不同时代生活方式、交通、教育、饮食及时尚等方面发生的剧变。
马丁·帕蒂诺结合运用了文献资料及影片材料,勾勒出一幅反映当今西班牙现实世界的画卷,由于再一次意识到中国公众在参照点方面的缺失,他有意地采用一种断断续续的方式,其目的是以一种比直接说明更有效的方式激发游客的强烈情感。
用电影导演的话说,就是“杂乱无章的片段会在交叠转换中令自己井然有序起来”。
一个被压缩至7分钟、介绍城市生活的电影短片将在装有多屏幕系统的螺旋大厅(五块屏幕在大厅中依次排开,营造出五块巨大画布的效果,它们相互之间层叠交错)中上映。
在放映完大量介绍城市中最具象征性地区的图片与电影镜头之后,电影导演马丁·帕蒂诺便达到了他的目的。
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他成功创造出“一抹印象”。
在帕蒂诺看来,时间的无情流逝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呈现出具有诗情画意的维度空间。
这为他带来最大的挑战,同样,他最大的收获也将蕴含其中。
建筑与城市空间、广场、市集,以及我们城市生活中真正的主人公——人,还有我们的城市所继承的丰富遗产,这些讲述西班牙繁复缤纷近代史的片段虽然互相独立,没有开头或结局,却能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西班牙热闹繁荣的城市街头即景。
丰富活动展现多彩西班牙
阳月告诉记者,世博期间西班牙会为中国观众带来传统的西班牙古典音乐、芭蕾舞、民族舞、拉丁和现代音乐,同时在世博园区外还会组织一些艺术和建筑展览。
特别要提到的是西班牙馆还会和塞万提斯学院合作,邀请孟京辉导演将西班牙的巨著唐吉坷德以话剧的形式搬上中国舞台。
演出将于今年六七月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阳月说:“在馆内的餐厅里我们准备了传统的西班牙美食小吃。
主厨Pedm Larumbe先生曾获得西班牙国家美食大奖,他的团队有150人,届时中国观众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西班牙小吃。
整个世博期间会有70位西班牙艺术工作者每晚为观众做两场歌舞表演,可以让大家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