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综合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符合要求的是()
A.B.
C.D.
2.当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树木,你会发现同一根枝条上相邻的叶片是互不遮挡的,每个叶片都能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表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不影响生物
C.环境能适应生物D.生物不影响环境
3.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风调雨顺时瓜果获得大丰收B.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变成刺状
C.夏天温度升高霉菌繁殖速度加快D.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4.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也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分裂的结果都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B.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再一分为二
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完全一样,分裂前都要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遗传物质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6.下图是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图像是
A.①B.②
C.③D.④
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丙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
0.0540.0330.0020.1610.010
(毫克)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10.“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是一则描述花生的谜语。
请结合下图选出叙述错误的一项()
A.“麻屋子”指结构①,是花生的果皮
B.结构②说明花生属于种子植物
C.“红帐子”指结构②表层的种皮
D.结构②中有1片子叶,说明花生是单子叶植物
11.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下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①、②两处应为
A.20℃不充足B.20℃充足C.30℃不充足D.30℃充足
12.葫芦藓和肾蕨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单细胞生物B.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C.都具有输导组织D.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13.如图分别为玉米、向日葵、葫芦藓、肾蕨、油松、水绵六种植物,将它们分类,正确的选项是()
A.③⑤⑥为苔藓植物B.①③④为蕨类植物
C.③④⑥为藻类植物D.①②⑤为种子植物
14.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组别营养液种类营养液数量营养液温度草履虫数量
甲组稻草浸出液500毫升25℃2只
乙组牛奶营养液500毫升10℃2只
A.可设置清水做培养液的对照组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统一用牛奶营养液D.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液泡、线粒体体和叶绿体
C.与植物细胞比较,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草履虫有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6.如图是人体细胞形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的变化是细胞在生长B.过程b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C.过程c表示细胞在进行分裂D.过程c代表细胞已经发育到器官层次
17.下列各图按照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②④B.⑤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③⑤
18.下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据回答,正确的选项是()
A.图中A是细胞壁,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图中C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C.图中D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吃西瓜时的汁液,主要来自图中的F。
19.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是细胞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
B.②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③是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③⑥⑦
20.下列表格中,对实验所需器材或试剂,表述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器材/试剂
1观察桃花的子房结构显微镜
2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碘酒
A.1 B.2 C.3
21.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操作步骤应是()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22.脱掉叶绿素的叶片,呈现出的颜色是()
A.透明无色B.白色C.淡绿色D.黄白色
23.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B.热水C.碘液D.酒精
2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及叶片下表皮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和5具有保护作用
B.7和8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2和4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属于营养组织
D.通过6进出叶片的气体不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25.图所示为四种不同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细胞的形态不同,功能也有差异
C.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D.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6.下列植物类群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
B.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
D.银杏俗称“白果”种子外有白色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7.下列哪种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
28.如图甲为显微镜,乙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_____________。
(2)转动反光镜来辨别两面的区别,当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____________镜。
(3)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
态,应转动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___进行调节。
(4)在观察过程中,若将10×的物镜换为40×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更__________。
(5)在视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_____________。
29.下列是四名同学对叶片结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片上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
B.叶片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C.大多数植物叶片的上表皮气孔数量多,下表皮气孔数量少
D.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
30.图1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昼夜间某些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2表示气孔的两种状态,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甲代表呼吸作用,乙代表光合作用
B.在a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乙曲线bc段过程中,叶片部分气孔呈现图2中②状态
D.-昼夜间,b点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补充 _____部分和_____者。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 条食物链。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
(3)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_____
(4)在“草一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鼠的数量会_____,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32.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图一中草、树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它通过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5)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_________。
(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33.花生是我市普遍栽种的农作物之一,下面的四幅图表示的是花生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的谜底就是花生果实,请问“白胖子”在生物学上是指
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乙图中花生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乙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是由光合作用制造的,请写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是自花传粉植物,丙图所示结构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说属于_____________。
对于花生繁衍后代来说,丙图所示结构的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
3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
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环境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明亮潮湿0只1只2只0只2只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捕捉的鼠妇处于长期饥饿状态,它的运动能力会减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作用弱,释放的能量少。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
A.使用显微镜时,虽然是左眼观察,但是右眼闭着,应该右眼睁开,故A错误。
B.使用显微镜时,用的右眼观察,并且用手将左眼蒙着,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C.使用显微镜时,用的是右眼观察,左眼闭着,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
D.使用显微镜时,观察者的双眼都要睁开,目的是左眼看目镜,右眼记录,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
阳光是从上往下照射的,若叶片相互遮挡,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因此杨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3.B
【详解】
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因此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4.D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所以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蚯蚓也能影响环境。
这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B
【分析】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
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首先细胞核分裂,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均分,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详解】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A错误。
B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前首先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在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遗传物质平均分到到两个新细胞核中,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B正确,C错误。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核分裂期按时间依次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出现纺锤丝、染色体,核仁、核膜消失;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清晰;后期时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向两极运动;末期时纺锤丝消失,染色体变为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核.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是③图。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7.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根据汞的含量可写出食物链:甲→乙→丁→丙,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8.D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C、0.002、E、0.010、A、0.054、B、033、D、0.161。
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C→E→B→A→D。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
9.C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A、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而不是5条,A错误;
B、猫头鹰是鸟类,蛇是爬行类,食草昆虫是节肢动物,鼠是哺乳动物,因此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B错误;
C、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在“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所以说,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C 正确;
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猫头鹰体内汞的含量最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概念及书写形式,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的危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D
【分析】
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下图:
图中①果皮,②种子。
【详解】
A.麻屋子指的是①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A正确。
B.②是种子,说明花生是种子植物,是由胚珠发育来的,故B正确。
C.红帐子是指种皮,位于②的外层,是由珠被发育来的,故C正确。
D.②种子中有2片子叶,说明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11.B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影响”的探究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如温度、水都相同,因此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20℃和充足。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B
【分析】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的,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葫芦藓和肾蕨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葫芦藓和肾蕨都是多细胞植物,A错误;
葫芦藓和肾蕨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葫芦藓没有输导组织,C错误;
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点睛】
熟练掌握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的类型,就能正确解答。
13.D
【分析】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如图①玉米,②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③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④肾蕨属于蕨类植物,⑤油松属于裸子植物,⑥水绵属于藻类植物。
【详解】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图中③④⑥都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①②⑤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的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4.C
【分析】
作为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的对照试验,根据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营养液,其它条件应该都一样。
【详解】
A.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用甲乙分别与之作对照,A正确。
B.温度应该一样,并且是适宜温度25℃,B正确。
C.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营养液,其它条件应该都一样,因此应该除了甲组用稻草液,乙组用牛奶营养液之外,温度、草履虫的数量等都一样,C错误。
D.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2只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没有科学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对照实验组的变量与探究的条件有关,必须要保持变量的唯一。
15.C
【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洋葱根尖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只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进行细胞分化。
题后总结: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
A.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过程a中细胞的体积变大,表示细胞在生长,A正确。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所以,过程b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B错误。
C.过程c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表示细胞在进行分化,C错误。
D.过程c表示细胞在进行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组织,D错误。
故选A。
17.A
【分析】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图中的①是胃,属于器官,②是脂肪组织,③是消化系统,④是细胞,⑤是完整的人体。
因此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⑤→③→①→②→④。
故选A。
【点睛】
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会分析并结合图形作答。
18.C
【分析】
观图可知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E液泡,F细胞质。
【详解】
A.图中A是细胞壁,其功能是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C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它不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D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故符合题意。
D.吃西瓜时的汁液,主要来自图中的E液泡,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内有各种甜味、辣味等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9.B
【分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
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
图中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⑦是线粒体。
【详解】
A.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控制进出的作用,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以清楚看到⑤细胞膜,A错误。
B.②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正确。
C.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C错误。
D.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⑥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①大液泡和③叶绿体,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