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 ) A.大肠杆菌B.质粒C.植物病毒D.噬菌体
8.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
A.限制酶和连接酶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D.连接酶和运载体
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猎豹捕食斑马
C.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数量激增
10.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的是( )
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11.下列有关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B.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已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C.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所有学者摈弃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1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8% B.6% C.7% D.10%
13.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14.对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C.自然突变频率很低,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很小
D.多数对生物体有害,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二、非选择题:
15.(14分)假如有两种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D),能抗锈病(T);另一种是矮秆(d),易染锈病(t).用这两种纯种小麦进行以下两种不同的育种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小麦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F1秆抗锈病→F2矮秆抗锈病→F3矮秆抗锈病→…→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
B:小麦矮秆抗锈病→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
(1)A方法为__________育种,这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
(2)A方法中,F2矮秆抗锈小麦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符合要求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占植株总数的
__________.
(3)B方法为__________育种,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
1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F2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Ab幼体,再利用
__________处理得到AAbb植株.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过程⑤⑥应用的遗传学原理为
__________.
(3)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
17.(14分)河北农科院的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需要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出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的细胞中与棉花的DNA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切割抗虫基因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此工具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其特点是__________.
(2)苏云金芽孢杆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获得抗虫基因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具体做法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
__________,再通过运载体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它们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__________分离出来.
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解答】解:A、B、C、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猎豹捕食斑马、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均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A、B、C属于共同进化;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这种情况由于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鹿群退化,不属于共同进化,D不属于共同进化.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共同进化的概念:“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着重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10.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的是( )
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解答】解: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是按照人类的喜好进行选择、遗传、积累形成的,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是蛾子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变黑的环境对蛾子的适应性进行了选择,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可以使细菌适应环境避免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变种存活下来,表明这些变种具有抗药性,可以避免被DDT杀死而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原材料,B正确;
C、自然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由于个体数目多,因而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较大,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记得相关知识点即可解题.
二、非选择题:
15.(14分)假如有两种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D),能抗锈病(T);另一种是矮秆(d),易染锈病(t).用这两种纯种小麦进行以下两种不同的育种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小麦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F1秆抗锈病→F2矮秆抗锈病→F3矮秆抗锈病→…→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
B:小麦矮秆抗锈病→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
(1)A方法为杂交育种,这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A方法中,F2矮秆抗锈小麦的基因型有2种,其中符合要求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ddTT,占植株总数的.
(3)B方法为单倍体育种,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考点】杂交育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获得小麦新品种的两种育种方法,其中方法A为杂交育种过程,方法B为单倍体育种过程.方法B中①所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②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解答】解:(1)A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将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中,叫杂交育种,这种育种方法依据的是基因重组.
(2)F2矮秆抗锈小麦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两种,其中符合要求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ddTT,占×=.
(3)B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单倍体育种,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故答案为:
(1)杂交基因重组
(2)2 ddTT
(3)单倍体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点评】本题结合育种过程图,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要求考生识记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过程及优缺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或采用的方法;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杂交育种,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F2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2)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Ab幼体,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AAbb植株.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⑤⑥应用的遗传学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3)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的明显优势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⑤⑥为单倍体育种,④是基因工程育种,⑦是诱变育种.
2、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和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都说明种群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分析题图: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缺少基因型VaVb).
【解答】解:(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3)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4)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5)Va的频率=×100%≈33%.
(6)就V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
故答案为:
(1)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
(2)D
(3)自然选择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和题图,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及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它们的共同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出种群中Va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