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探析
摘要地下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的情况下,在对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需求量和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量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政策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各种成分进行统一的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并将各种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地下空间资源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旦开发就很难改变,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适时、有序地加以开发利用,使有限的城市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用。
制定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不仅可以保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
1)空间规划设计对象。
①地下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信息、通讯、能源、给排水、水处理厂等),交通设施(地铁、地下快速公路、地下停车场、地下人行通道等);城市共同沟,地下综合体(地下街等);②城市特殊地区地下空间包括:市中心、旧城区等再开发地区,地下建筑物连续、积聚的地区,对活跃地区经济有重大意义的地下街、地铁站点等地区,各种设施较为集中,且有城市新设施增加需求的地区,新城区、新开发区、城市中有大规模土地置换的重大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等。
2)空间规划设计内容。
①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
在对现有地下空间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空间资源做出评价和预测,作为地下空间布局和选址的依据;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
要根据城市性质、特点、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条件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开发思想、开发重点、开发区域、开发规模、开发层次、开发模式等;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层次、内容、期限。
应分别对地下空间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制定近期和远期开发利用规划图,要区分工程的用途及开发利用的期限;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投资规模、使用功能与平面布局形式、剖面设计及各工程间的相互关系,工程的的建筑面积与空间体积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等。
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施步骤、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
指明地下工程的具体地点、出入口和通风口的具体位置、地下工程不同地段的高程、各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下工程与地面建筑的关系等;⑦地下工程配套工程的综合布置方案等。
3)空间规划设计目标。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动因之一是城市人口的激增同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矛盾,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的优越性也表现在此。
开发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构成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功能上的基础和重点。
①建设动态的城市地
下交通网络和静态的交通设施,如地铁、地下公路网、各种交通隧道、地下过街道、地下车库等;②结合地下空间的特点,建设各种能源的贮存、生产、输送、中转、余能回收及利用设施,保证城市中能量流的畅通和城市各种职能的发挥;③城市的供给和排放设施是最早设于地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实现各种供给与排放设施的综合管廊化,即建设城市共同管沟,提高供给与排放设施抗干扰的能力,保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畅通;
④根据“人在地上,物在地下”的人本原则,除建设现代化的综合管廊外,各种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以及供给物的贮存,各种地下污水、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地下水库等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⑤城市的高度集约化使城市防灾减灾的作用不断增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所具有的防护性,使地下空间在平时的防灾中具有显著作用,是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础与重点层次的重要内容。
2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探讨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在于其所具有的综合性。
由于涉及到城市几乎所有功能,需要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要素,而这些要素既是互为依据又是互相制约的。
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综合性是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既要与地上空间协调配合,又要综合研究解决各种地下设施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的问题,还涉及大量的技术经济和人的生理、心理问题。
1)上下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
地上与地下结合,形成地面上下贯通的、有机联系的空间体系。
地上地下的统筹兼顾、协调配合,不仅使地下空间之间相连,而且使地下与地上的建筑连通,由单一系统向复合系统发展。
如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系统,地下商业街与文化娱乐、停车等综合一体化的多功能地下公共活动中心。
地上与地下应协调发展,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节省开发投资,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城市地上空间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城市地上、地下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地下空间在功能上成为地上空间的补充、完善和扩展,在空间上成为地上空间的有机延伸,使两者构成完整的空间整体。
2)长远考虑近期着手相结合的设计。
既要从战略角度出发,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又要从解决城市现有的突出矛盾入手。
如交通问题、市政基础设施问题等,切实缓解城市己有的矛盾.开发顺序应优先考虑需求紧迫的系统和区域,如地面商业密集地区、交通严重堵塞地区等,把解决具体问题包含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长远性和先进性之中。
规划的实现应是分期分步的,以使目标的实现始终与我国经济实力的现状相适应,特别要处理好近期建设高层建筑的桩基对远期建设的地铁、地下物流输送管道、地下管线共同沟等有延续性的地下构筑物限制的矛盾。
3)点轴网络发展的设计。
点轴网络结合的发展,即形成以中心区大型地下综合体为节点,由网络状快速地下轨道交通线和人防干道相连的地下空间布局体系。
在城市地区只有各区中心的地下空间利用与地下公共运输系统(如轨道交通、公交汽车)达到一种充分协调的状态时,才能有效地体现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优势。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功的关键在于地铁的合理规划建设及主要
节点地区的地下空间的开发。
4)综合效益的提升设计。
开发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比在地面建设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若不计土地价格因素的话,其开发要比地面开发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如果不考虑土地地价因素及特殊情况,不论是一次性投资还是日常运行费用,地下开发与地面建设在投资效益上无法竞争。
但是,开发地下空间的综合效益确是无法替代的。
因此,为了城市的整体效益,为了保护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需要对地下空间开发实行鼓励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并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应当进行城市地下规划。
地下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的情况下,在对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需求量和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量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政策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各种成分进行统一的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并将各种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格兰尼.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赵建彬,彭建勋.论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5,21.
[3]陈志龙.运用博弈论分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地下空间,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