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井点降水明沟降水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
金华市金东污水提升泵站一号泵站管理用房和水泵房建筑面积105.1㎡,其中管理用房85.3㎡,水泵房19.8㎡,其中水泵房开挖深度为-8.6米,根据金华市大华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资料可知该区域地下水位为-1米,而土质可塑性又较高,所以必须降水处理后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

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金华市大华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可知地质情况如下:
1.47.60~44.02m处耕土,灰褐色,湿,软塑,含植物根茎。

2.41.57~41.15m处粉质粘土,黄灰色,稍湿,可塑,中压、
塑性。

3.45.90~40.25m处粉细砂,黄褐色——浅灰色,湿,流塑—
软塑。

4.4
5.50~40.80m处砾石,黄褐色——浅灰色,湿,可塑——
硬可塑。

5.40.80~38.50m处强化粉砂岩,紫红色,局部,浅绿色——
绿色。

岩芯呈风化碎石混粉质粘土状,手捏可掰碎。

三、降水设计方案
根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结合本公司基坑降水经验,本基坑降水采用井点降水和明沟集水井排水相结合的降水方
案。

1、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常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干,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该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于15m;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不受土层限制;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较简单,施工速度快;适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

2、明沟集水井排水: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均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沟汇聚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四、明沟集水井排水施工方案
在底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

如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设置明排水沟、集水井,以保证及时排除涌入地下水。

(一)明沟、集水井布置
1、排水明沟:一般布置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基础边0.4m以外,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

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基底底0.3m,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

排水沟宽度为300mm,排水坡度为2‰-3‰。

2、集水井:在基坑四角设置集水井,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
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证水流畅通。

集水井宽度设为700mm。

(二)水泵选用
集水明排水采用泥浆泵从集水井中排处。

五、深井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一)降水井井点布置
1、井点布置:沿基坑或基槽两侧呈直线型布置,井中心距基坑(沟槽)边缘的距离,依据所用钻机的钻孔方法而定;当用冲击钻时为0.5-1.5m,当用钻孔法时不小于3m。

管井埋设深度和距离,根据需要降水面积和深度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确定,井点宜深入到透水层6~9m,还应比所需降水深度深6-8m,间距一般相当于埋深,由10-30m。

本工程拟定采用管井埋深深度:12.9m,间距:6-8m。

具体布置见附图二: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2、降水井井身结构
降水井深度:12.9m
降水井井径:Ф600mm
滤水管管径:Ф500mm (无砂管)
滤料:Ф2—4 mm(细砾石)
降水井间距:6-8m
井身结构见附图一。

(二)施工准备
1、材料:
无砂混凝土管(滤管)φ500mm、滤网、3~8mm砂砾混合料、潜水钻机、泥浆车、泥浆泵、长轴深井泵、潜水泵(DN75mm)、疏水管等。

2、作业条件:
(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2)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三)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定位: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2、成孔: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孔径为600mm,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下管前保证井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方可下放滤管。

3、井管安装: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

井管安放严格按现场技术交底进行,用4根竹片,10号双铁丝捆绑;管口内
壁不错位,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滤管安装于含水层对应部位。

4、填砾:填砾前井管必须居中,使填砾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
管两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填至
井口1—2m米时用粘土填实。

在填滤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
象,应及时停止填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5、洗井:洗井为关键性工艺,在滤料充填完之后,要立即进行
洗井,洗井采用井管外注清水循环法工艺,抽、停交替,直
至水清砂净为止。

洗井结束前测量井深,清理井底,使井底
沉淀小于0.3-0.5m。

6、下泵:下泵深度距井底1.0-2.0m左右。

7、井点保护: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降水井井管应高于自然地坪
20—50cm,并加井盖予以保护,避免杂物落入井内,以免破
坏。

8、观测记录: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井水位,以次检验施工
方案的正确性。

必要时对方案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基坑降水
效果。

(五)质量要求
1、基坑周围井点应布置均匀、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1米之内。

2、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20~50cm。

3、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应一次完成,从井底填到井口下
1.0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4、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
路设置。

5、大口井成孔直径,必须大于滤管外径300mm以上,确保滤管外围的过滤层厚度。

6、滤管在井孔中位置偏移不得大于滤管壁厚。

(六)安全要求
1、加强水位观测,使靠近建筑物的深井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1.0m,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

2、施工现场应采用两路供电线路或配备发电设备,正式抽水后干线不得停电停泵。

3、定期检查电缆密封的可靠性,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机内,影响正常运转。

4、遵守安全用电规定,严禁带电作业。

5、降水期间,必须24小时有专职电工值班,持证操作。

6、潜水泵电缆不得有接头、破损,以防漏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