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201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别着急,今天文老师也把他们带来了,认真看。
二、认读生字,牢记字形
猜字游戏,记忆字形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字吗?
(师出示写有金文的“目”字图片。)
生:这幅图画的是一只眼睛,我觉得是“眼”字。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谁再来猜一猜?
生:我认为是“目”字,因为它和“目”字很像。
师:你还认识“目”字,真是个有心人!恭喜你,猜对了!
1.目标达成类作业:
2.拓展创新类作业:
反思:
生1:我会组词,目光、题目。
生2:我也会,目录、目前。
生3:我还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历历在目。
师:同学们真棒,能用“目”组这么多的词,还会说成语,真了不起!其实,“目”字的意思还有很多,等你们学会了查字典,你们就会知道了。
师:这个“目”字就是象形字,你们看,它多像我们的眼睛呀!这种与所代表的东西的外形非常像的文字就是象形字。它最早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中,是中国最初的文字。
教学时间:9.11、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点: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掌握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弯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故事《五官争功》
(小组内猜字,教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猜到的字。
生1:我们小组猜到的是“手”和“耳”(生举卡片),因为这两个字的外形和手、耳朵特别像。
生2:我们小组猜到的是“口”(生举卡片),这个字很像一个张开的大嘴,而且它和现在的“口”字特别像。
生3:我们小组猜到的是“足”(生举卡片),因为这个字很像一个走路的人,而且它和现在的“足”字很像。
口耳目教案设计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内容:口耳目(2课时)
师:老师这还有几个古时候的象形字,你们能猜出来它们是什么字吗?
生:能!
师:很有信心呀!那我们怎样猜才会猜得又快又准呢?
生:要看这个字像什么东西,然后再猜。
师:你真会学习!说对了,要根据象形字的特点来猜才行!
师:你们手里都有卡片,现在就把它们都翻开,四个人一组,研究研究,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师:这个字就是“目”,是我们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窗户。古代人要写“目”字就画一只眼睛,渐渐地就越写越简单了,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目”字。(教师一边粘贴图片一边说。)
师:那你知道“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眼睛的意思。
师:你真聪明!说对了,“目”最早就是眼睛的意思。后来又有“名称”“目录”“看”的意思。你能给“目”字找个朋友,组组词吗?
我们的课文中也有相似的内容呢,我们来看一看。
3、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4、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5、学生自读,全班齐读
四、指导书写
1、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
2、示范并讲解笔画的写法。
3、指导书写三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又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
4、学生动手练习。
作业设计: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帮助这么多汉字找到了朋友,还说出了理由,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这几个字的字理演变图。)
师: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们真是火眼金睛,都猜对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字吧!
三、认读儿歌
1、音频《中国功夫》
2、你们听出来了吗,刚才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不动不摇一座钟,走路一阵风。
二、认读生字,牢记字形
猜字游戏,记忆字形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字吗?
(师出示写有金文的“目”字图片。)
生:这幅图画的是一只眼睛,我觉得是“眼”字。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谁再来猜一猜?
生:我认为是“目”字,因为它和“目”字很像。
师:你还认识“目”字,真是个有心人!恭喜你,猜对了!
1.目标达成类作业:
2.拓展创新类作业:
反思:
生1:我会组词,目光、题目。
生2:我也会,目录、目前。
生3:我还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历历在目。
师:同学们真棒,能用“目”组这么多的词,还会说成语,真了不起!其实,“目”字的意思还有很多,等你们学会了查字典,你们就会知道了。
师:这个“目”字就是象形字,你们看,它多像我们的眼睛呀!这种与所代表的东西的外形非常像的文字就是象形字。它最早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中,是中国最初的文字。
教学时间:9.11、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点: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掌握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弯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故事《五官争功》
(小组内猜字,教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猜到的字。
生1:我们小组猜到的是“手”和“耳”(生举卡片),因为这两个字的外形和手、耳朵特别像。
生2:我们小组猜到的是“口”(生举卡片),这个字很像一个张开的大嘴,而且它和现在的“口”字特别像。
生3:我们小组猜到的是“足”(生举卡片),因为这个字很像一个走路的人,而且它和现在的“足”字很像。
口耳目教案设计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内容:口耳目(2课时)
师:老师这还有几个古时候的象形字,你们能猜出来它们是什么字吗?
生:能!
师:很有信心呀!那我们怎样猜才会猜得又快又准呢?
生:要看这个字像什么东西,然后再猜。
师:你真会学习!说对了,要根据象形字的特点来猜才行!
师:你们手里都有卡片,现在就把它们都翻开,四个人一组,研究研究,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师:这个字就是“目”,是我们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窗户。古代人要写“目”字就画一只眼睛,渐渐地就越写越简单了,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目”字。(教师一边粘贴图片一边说。)
师:那你知道“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眼睛的意思。
师:你真聪明!说对了,“目”最早就是眼睛的意思。后来又有“名称”“目录”“看”的意思。你能给“目”字找个朋友,组组词吗?
我们的课文中也有相似的内容呢,我们来看一看。
3、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4、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5、学生自读,全班齐读
四、指导书写
1、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
2、示范并讲解笔画的写法。
3、指导书写三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又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
4、学生动手练习。
作业设计: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帮助这么多汉字找到了朋友,还说出了理由,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这几个字的字理演变图。)
师: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们真是火眼金睛,都猜对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字吧!
三、认读儿歌
1、音频《中国功夫》
2、你们听出来了吗,刚才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不动不摇一座钟,走路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