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分析
作者:马金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8期
马金山
(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现如今,习作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授课环节,小学生养成习作的良
好习惯可以更好地为其他学科课程及自身的表达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
学习中发挥思维想象能力,更有效地学好语文知识。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与判断
能力,中高年级也是小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最好时期,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小学生对语文习作的兴趣及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对于
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写作能力还很薄弱,要怎样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性,我们就从小
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不足之处和有效性举措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8-0074-02
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是最基础的学科教育,而语文习作教学在初等教育阶段起到十分
重要的作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拥有了一些文化功底,语文老师的大体教学任务是提升孩子们
写作能力和锻炼其思维的想象能力。
但有一部分孩子还是会对语文写作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即使能够写出作品也是言不搭物,所以,语文老师需要培养孩子们对写作的热忱,要因人而异,寻找到符合学生自身的方法,促使孩子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小学生欠缺一定的习作练习和语言文化基础
若想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必须对其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习作练习。
现在语文老师对学生阅
读和写作的督促还较为欠缺,在语文课堂上也没有高度重视随笔练习,因此,就阻碍了语文教
学内容与写作活动这两者之间合理有效结合,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明显提升。
另外,虽然
有一部分老师很重视孩子们习作练习,不过在锻炼期间其手法不够独到,这样也会影响孩子们
写作的水平[1]。
如今孩子作业负担都很繁重,学校安排的课程也比较多,语文老师也不关注对孩子们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大多数孩子们的阅读量欠缺,语言表达水平不佳,孩子们的写
作练习是需要秉承一定语言功底之上的,孩子们对基础语言知识储备欠缺,从而导致孩子们的
写作缺少方向感。
习作内容也就显得比较空洞无味,所以,大部分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语言
对事件进行表述,习作水平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此外,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弱,他
们不够注重对语言文化的沉淀,就会导致孩子们不能利用语言表述出内心的情感。
(二)语文老师在习作练习中没有合理的做出指导
小学生对习作的理解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他们并不理解什么叫作习作,也不知道为什么
要进行习作。
在这个过程中,若是语文老师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就会致使学生的积极性被淹没,也就不能够积极表现出对习作的兴趣,对小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失去了写作兴趣,
就会对习作教学的效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语文教师也只是以应试考试为目的来展开习作教
学工作,就会把习作教学当作一种任务,不能带着感情来展示,这样就无法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尽管目前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能够代替学生去思考,但是对于习作练习,小学
生并不能独立自主完成,他们需要老师的帮助,语文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学生适当地加以
引导,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就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教
学的效果,推动习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压制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小学高年级教育中,最令人失望以及心疼的地方就是对学生个性创造力的压制,小学
生的性格特点是比较活泼多变的,教师应当在小学生开始接触作文学习的过程当中,紧紧抓住
这一特性,有效地引导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开阔学生的文学事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
能力。
而不是抑制住他们的创造力,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灵魂。
(四)忽略了对作文的指导以及修改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进行写作前的指导过
程中。
而对于学生在写作完之后的修改没有进行重视,小学高年级作文整体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并没有将学生的主观思想加入进去,使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写作练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
作文的命题以及材料大纲等,进行一系列的考量,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导致教学效率
低下。
(五)没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够有效理解课文知识
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一般都是围绕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展开教学,直
接了当地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个中心思想,它里
面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阅读指导,导致了学
生不能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积累好的词语以及句子等,使
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不到加强,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非常大的坏处的。
(六)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前阶段下的学生,他们不管是在校园还是在家庭当中,生活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但是,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有无从下笔的迹象。
兴趣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重
要基础,由于教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不能够进行细致观察,
这就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任何题材可以写,不知道如何去写好一篇文章。
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扩大阅读量,沉积优质素材
孩子在学校实践机会并不多,很多知识都是取自书本中,老师可以运用语文教材做示范,
帮助孩子们解析和观察作品的精华之处并积累下优质的知识。
与此同时,高年级孩子的识字量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高,老师应该指引高年级孩子正确地阅读一些课外书刊,并让其知
晓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写作源自阅读,要想创作出一篇精美的篇章,阅读是必经
之路。
(二)用心感受生活,吸取创作灵感
大多数孩子们的作品都有相似之处,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不善
于利用真实感观来创造出丰满的作品,导致写出来的东西没有灵魂。
语文老师应该带领孩子们
走进实践生活中,去体验实际生活。
比如说:在“我最尊敬的人”的随笔练习中,老师应该指
引孩子们对身边的人进行细微地观察,把亲人、朋友、老师等熟知的人当成写作目标,观察他
们显著的特点,利用随笔练习的方式用文字编辑出来。
通过实践的淬炼,孩子们会对人物的描
述更加生动,充满活力,深深感受到只要一动笔就停不下来。
(三)参加课外实践,使写作充满动感
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爱闹、爱动,而习作教学是在规定的范围里进行创作,老师应该经
常带着孩子们接触一些实事新闻,养成对事物感性的认知,通过一系列的浏览和升华才有助于
对作品的创作。
比如说:在六年级口语交际练习中,老师为学生设置一个关于情感的话题进行
创作,如“写给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信”,学生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和敬意的话,之后
正确的创作出来,用邮递或电子邮箱的方式传递给对方。
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写作的水平,也
提升了与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落实语文基本语法和文体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授课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强化孩子们对写作能力的锻炼,帮助孩子们提升
写作的手法。
同时,高年级的孩子们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如若老师没能给予正确的指引,孩
子们会把写作这么重要的问题漫不经心地去对待,不能够恰当地去诠释自己的心声。
在授课期间,老师可以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择取适合的题目进行续写或扩写等,让孩子们在上课期间
做口头表述或随笔练习,也可以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从而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
充分的发挥[2]。
(五)利用反复修改来提高对习作的水平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小学语文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形成
良好的写作习惯,应该在自我反思和反复审查中突破自己。
写作修改在小学教育阶段十分重要,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和详细的指导。
通常都是以老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老师统一传教写作的修
改方法;孩子们对自己作品实行自我修改;孩子们相互之间修改。
总之,只有找到作品不足之
处和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次的创作中要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就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无论在哪种修改形式下,各自的修改方式都是对写作水平有所助益的。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
(一)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文体知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着重对学生的写作技能以及写作能力进行强化
训练,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能够以高超的写作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与转换。
在当前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可以有机地将写作
内容变成材料简单地进行分析整理,在写作过程当中,能够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
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可以
要求学生做一些课堂小练笔以及口头作文等,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写作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
够模仿分析优良作文当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风格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
关于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外貌特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
学生模拟这篇课文的写作模式,结合自己熟悉的某种动物,做出口头作文阐述。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能够真诚大胆地进行课堂表达,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学习,进一步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对生活的看法
在大多数优秀的文章当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文章中所蕴含的当地民俗文化以及情感情绪、心理特征、精神状态等因素,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所
蕴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章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正确的抒发自
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主观想法。
文章在触动了学生的思想深处或者是情感时,
一定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学生语文习作的重要内涵,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对触发自
己情绪的事件进一步发掘出来,经过优美笔触的加工,形成对事件的独特表达。
教师要注重点
拨学生,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实现习作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体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授课中,孩子们对习作能力认知和合理运用,其最
主要的因素就是受自身知识水准所制约。
为此,在习作授课中,力求老师改掉陈旧的教育理念,关注并引导小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多写作等方面的培养,在不断的读、练、写的过程中提升
孩子们习作能力,老师一定要结合以上叙述的分析,并且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归总
分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津津.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分析[J].小学时代(奥妙),2018(11):13.
[2]吕琳.翻转课堂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刊),2019(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