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湿热地区烟后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景谷湿热地区烟后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佚名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烟稻轮作制已成为景谷湿热地区重要的粮经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湿热地区烟后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的优点,以及季节选择、种子准备、做墒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9(000)001
【总页数】4页(P179-182)
【关键词】湿热地区;烟后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正文语种】中文
景谷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的中部偏西(100°02′E~101°07′E、22°49′N~23°52′N),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全县国土面积7 777 km2,是云南省第四大县,有劳力18.6万个,境内最高海拔2 920 m,最低海拔600 m,县城住地海拔913 m,海拔相对高差2 320 m,气候垂直变化多样,年平均气温20.3℃,大于10.0℃的年活动积温7 371℃,年平均日照时数2 065.3 h,全年无霜期日数346 d,年降雨量1 354 mm,年蒸发量1 916.4 mm,年平均雨日数164.1 d,年均相对湿度78%,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分明等特点,县内稻田土壤质地较好,肥力较高,灌溉条件好,交通方便,光、温、水、热、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其山区、半山区以1年2熟为主,坝区以1年3熟为主,是发展烤烟生产的理想之地,也是发展烟后稻生产的“天然温室”。
因
此,景谷发展烟后稻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条件。
景谷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高效性等特点,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区和自然资源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光、温、水、热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经济作物。
近几年来,随着全县各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特别是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稻田种植的水稻逐渐被烤烟等经济作物所替代,烟植区粮经比例逐年失调,粮经作物争田地矛盾突出,农民增加单位面积稻谷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以实现烟植区农户早季拿钱,晚季拿粮,解决粮经争田地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农户钱粮双赢为目的的烟后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就迫切需要地摆在当前。
在景谷坝区、半山区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优势,在每年早烟7月份收采
结束后到下季烤烟种植前的半年多的一段空闲时间的光、温、水、热资源,种植一季水稻,形成既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稻量,又能达到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改良和培肥土壤目的的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因此,在景谷利用在稻田种植的烤烟收后稻田闲置时的光、热、水资源优势,探索烟后稻绿色高产高效的立体栽培技术,发展一季烟后稻,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2012年通过院校合作,开展以烟后稻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绿色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使烟后稻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烟后稻产量6 750 kg/hm2,最高产量可达 7 500 kg/hm2。
据调查显示,一般烟稻栽培的早季烟叶平均产值61 500元/hm2,烟后稻平均产值 17 550元/hm2,全年烟稻平均产值79 050元/hm2,与传统种双季稻比较效益显著。
烟后稻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景谷县烟后稻生产的发展,又将成为景谷县烟区农民节本增收增效的一大亮点。
烟后稻就是在烤烟烟叶采收结束后,利用夏末早秋自然热量,及时抢墒播种,移栽,肥水管理,防控病虫鸟鼠害,抽穗成熟收获的水稻,是改变传统烤烟种植模式的一项新型栽培模式。
烟后稻栽培模式在景谷县烤烟种植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笔者多年从事烟后稻生产,一直参与景谷组织实施的各种烟后稻试验、示范及推广,对烟区种植烟后
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并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宜湿热地区烟区种植烟后稻栽培模式的高产优化配套技术。
1 烟后稻栽培优点
1.1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烟稻水旱轮作,土壤的环境条件在种烟与种稻条件下发生周期性的更换,使土壤的有机质积累与分解过程得到适当的调整。
在旱作种烟时,土壤通过晒垄起垄,土层更加疏松,透气性好,使土壤矿质化过程增强,促进养分的释放。
由于种烟时施下的有机肥及部分茎叶残留田中,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增加,避免了种植水稻因长期淹水而导致土壤结构恶化,土壤呈高度还原状态及氧化铁、硫化铵等有害物质对水稻根系的毒害。
同时因种烟施肥水平较高,烟叶采收后土壤还剩余有部分肥料供给水稻吸收利用,加上矿质化过程释放出的养分,土壤肥力较高,可以减少烟后稻肥料的施用量。
1.2 减轻病虫杂草害,提高烟稻产量质量
作物病原菌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专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有其相应的伴生和寄生者,病虫和杂草对田间生态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烟稻水旱轮作条件下,通过干湿交替等多样的土壤耕作及寄主的改变,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和杂草的危害程度。
在种烟时,由于烟草茎叶及根系留在田中,其烟碱对水稻病虫具有杀灭作用,水稻纹枯病减轻,螟虫明显减少;生长在水田里的眼子菜、鸭舌菜、野荸荠、藻类等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死去。
在种植水稻时,烟草的青枯病和黑胫病等病菌及地下害虫不能存活,并能减轻次年烟草赤星病等叶斑类病害的危害;在淹水条件下,荬菜、马唐等旱地杂草泡在水中被淹死。
因此,烟稻轮作能互利互补,可以有效地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烟叶及水稻产量和品质。
1.3 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烟稻轮作最显著的效果是能够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烟叶的致香物质检测结果表明,轮作烟叶中致香物质含量大多数高于连作烟叶。
研究指出,连作多年后作物的根系、叶片、植物残体会造成土壤有毒物质,如有机酸、酚类、萜烯类等根系分泌物的累积,从而抑制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1.4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提高肥效
水稻是烟草最适宜的前作之一,一是水稻与烤烟病虫害共性少,二是水稻需氮、硅较多,需磷、钾较少,而烟草则对钾需求较多,可以互相调节营养需求,不致于产生由于过度吸收而导致土壤某一形态的营养元素急剧减少,土壤肥力退化的现象,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的协调状态,均衡吸收土壤营养,保持长效供应机制。
此外,水稻与烤烟轮作,在淹水条件下可使磷素的有效性提高,在烟田施用的磷素对水稻增产有一定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稻土长期淹水产生的还原性有毒物质数量。
同时烟草和水稻的根系深浅和伸展范围也不同,深根的烟草和浅根的水稻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耕层及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
1.5 品优质高,绿色食品
烟后稻是实行水旱轮作制度的一项栽培措施,通过水旱轮作,减少了病虫害孳生,降低了土壤带菌传染机会和地下害虫发生机会,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和使用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食用安全卫生。
1.6 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烟后稻的种植,不仅解决了粮经作物争田地的矛盾,而且实现了烟植区农户早季拿钱,晚季拿粮,确保了粮食安全,达到了农户钱粮双赢的目的。
据调查显示,一般烟稻栽培的早季烟叶平均产值61 500元/hm2,烟后稻平均产值17 550元/hm2,全年烟稻平均产值79 050元/hm2,与传统种双季稻比较经济效益显著。
2 烟后稻栽培技术
2.1 选择品种,高产基础
烟后稻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状况,选择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好,及耐低温、生育期短、米质优等优质杂交稻品种,如奥龙优282、奥优83、明两优527、深两优 876、两优 15、两优 816、Y 两优 837、Y 两优16等。
2.2 适时播种,稀播育秧,培育壮秧
(1)烟后稻主要在景谷海拔1 1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烟叶收后种植,烟后稻处于秋冬季节,此时景谷气温是由高到低,日照是由长到短,同时根据烟叶历年采收季节情况,烟后稻播种节令应严格控制在6月中下旬,秧龄掌握在20~25 d,不能超过30 d,移栽期一般在7月中旬或7月下旬,最好安排在7月中旬为好。
(2)播种前2~3 d选好育秧田块,选择向阳背风,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的田块作育秧场地,并对育秧田块犁翻耥平,施足底肥,精细做好湿润育秧秧板。
(3)秧田底肥施农家土杂家肥15 t/hm2,秧板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600
kg/hm2与土壤耙匀,播种前2 d畦面施呋喃丹37.5~45 kg/hm2,根据秧板面积称肥称药称种到墒。
(4)秧墒按2.4 m开厢,保证1.7~1.8 m的墒面。
种子播种前晒种1 d,用强氯精浸种24 h,洗净后播种。
按照节令,适时早播,大田用种量27 kg/hm2,采取分墒定量,稀播、匀播,然后腐熟细农肥薄盖种,用遮阳网距面高30~50 cm 处搭架履盖,并固定牢固,形成四周通风透气,防雨遮阳的环境,促进种子快速发芽、生长。
当小秧生长到2叶1心时,及时把遮阳网撤出,并灌浅水淹过秧板1~2 cm。
(5)在移植前 10 d 轻追尿素 90~120 kg/hm2,同时每公顷用三环唑150 g、叶枯灵150 g对水675 kg,喷雾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1次,做到带药移植。
拔秧前夜灌5~6 cm深水,以免损伤茎叶和根系,促栽后返青成活快,低节位分蘖多,成穗率高,为高产打好牢固的基础。
2.3 清理烟秆,精耕细耙,备田插秧
在烟叶采收结束后,应将烟田中的烟株残体、杂草等杂物最大程度地清理干净,把清理出的杂物堆放田外焚毁沤肥。
同时结合耕田耙田备田插秧在施底肥时加入石灰,用量750 kg/hm2,以促进田内尚存的烟株残体、杂草等杂物腐解进程加速,有
效地对其分解后所产生的酸性和其他有毒物质发生中和效应,对烟后稻的“坐苗”现象有较好防治效果。
2.4 合理密植,增苗增穗,创立高产群体
烟后稻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温度从高向低变化,在种植密度上可适当增加田间栽插密度,促使有效穗增加,以达到高产目的。
因此,在栽插上采取“靠插不靠发”的办法,一般栽插规格15 cm×20 cm或13.3 cm×16.7 cm,每穴栽双株,每公顷栽45万~75万穴,保证基本苗45万~75万/hm2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注意适当浅插,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
2.5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合理的肥水管理是促进群体平衡生长的关键。
在施肥上采用“前促、中控、保尾”的施肥原则,强调早施、重施底肥,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方施肥,适当增磷钾,适时适量追肥的办法,每公顷施N 180~240 kg,N∶P2O5∶K2O 为1∶0.5∶0.8,肥料搭配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施入。
每公顷总用肥量控制在氮 240 kg、磷 150 kg、钾 120 kg,即总有效肥量510 kg/hm2作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分蘖肥在插后7~10 d追施,占总施肥量的20%~30%,始穗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加15~22.5 kg/hm2尿素溶液,以促功能叶保持青绿,延长根系寿命,壮秆大穗重粒,提高结实率。
在管水上本着浅水栽插,寸水活稞,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孕穗深水,施肥水不干的原则。
2.6 综合防治病虫鼠鸟害,确保增产增收增效
在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等农业措施预防的基础上,加强预测预报,遵循“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避免高残留农约的使用。
重点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等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高产、稳产、增效。
常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稻瘟病用40%克瘟散乳剂100 mL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对水900 kg/hm2喷雾。
纹枯病用20%稻脚青750~1 125 mL或5%井冈霉素1 500 mL对水900 kg/hm2喷雾。
细菌性条斑病用25%叶青双1 125~1 500 g对水 750 kg/hm2喷雾或用农用链霉素1 500 g对水
900 kg/hm2喷雾。
稻飞虱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0~450 g或稻虱净1 500 g对水900 kg/hm2喷雾。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用48%乐斯本乳油1 500 mL或毒唑磷2 250 mL对水900 kg/hm2喷雾。
稻瘿蚊用10%益舒宝颗粒剂22.5 kg或益舒丰150~225 kg/hm2拌细沙撒施,施药后田间保持寸水层。
同时在孕稻期后重点防治鼠、鸟害,移栽时重点防治螺害。
2.7 抽穗防寒,确保齐穗
杂交水稻在抽穗扬花期时,如遇持续3 d以上日平均温低于23℃,或日最低温低于19℃时就会受到冷害危害,影响到水稻的正常抽穗,出现包颈、黑谷,甚至严
重不实,导致减产,或绝收现象。
因此,在烟后稻抽穗时要特别注意气象预报,如遇秋寒危害时要及时灌深水层保温防寒促穗齐穗,并在稻田有20%~30%出穗时
喷施赤霉素,用赤霉素30 g对水450 kg/hm2喷雾,提高抗寒能力,促进早抽穗和安全齐穗,保花授粉结实,增加产量和质量,确保烟后稻增产增效。
2.8 适时收获,增产增收
当有90%以上的稻田稻秆和稻穗变黄,谷粒基本转黄时就基本成熟可收获,此时
收获有利于高产,过早收割,青谷多,出米率低,谷粒饱满度低;过迟收割,易落粒,影响产量和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