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后进生”问题的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后进生”问题的解
决策略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与后进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取并保持知识,促进其原有学习方式的改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形态下运用信息技术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将有利地促使后进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后进生;学习方式解决策略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后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与后进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获取并保持知识,促进其原有学习方式的改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

(一)、信息技术环境的特性
信息技术环境具有与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超文体性及网络特性等特性。

A、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B、形成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C、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D、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二)、后进生的学习方式
后进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个单纯的方式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后进生的家庭、班级环境、学习动机、态度、习惯、兴趣、情感、性格爱好和自我意识等,故在研究后进生的学习方式并寻求改变方法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升入高以后,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心理障碍,因此帮助后进生走出困境,指导后进生改进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造成后进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后进生基础差,缺少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产生畏惧、厌恶心理,心理障碍由此而生。

找出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教师应该积极地、及时地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

一、给后进生理解和信任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做出自我判断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他人期待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期望将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暂时落后表示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不歧视、不讨
厌他们,相信他们并不比别人差,给他们以极大的信心和理解,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二、给后进生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做为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才能使他们产生成为优秀生的希望。

在每次考试结束后,面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应该是一味的斥责或者公开批评,甚至变相休罚,而应该个别交谈,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三、经常的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可见,表扬激励对一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非常重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把一个任务划分成若干小任务,由若干名学生来完成,那些简单的任务让后进生来做,做对后就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能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他们逐步摆脱后进生的困境。

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后进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不注意听;不注意总结知识的的共性;不爱动手操作,理论和实践不能结合;实践课上没有实践目标等。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下列方法:
1、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古人云:“谋先,事则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都讲到了预先谋划,心中有数的重要性。

通过课前预习,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预习。

会预习,能够达致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设计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

如:利用在学习Word中“制作贺卡”部分时,我简单的演示了用到的知识,“页面设置”设置纸张大小,“边框和底纹”可设底纹,可插入图片,艺术字等,让学生思考,分小组制作贺卡。

通过思考――动手,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经常归纳,善于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主要学习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拔高和提升。

,初一学习了Word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加以归纳总结,用已会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并不难。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学习Word时如何启动程序?如何打开、保存文件?如何插入图片等。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共性中找出差异。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中,其放映方式有三种:演讲者放映,观众自行浏览,在展台放映,而只有“观众自行浏览”是以窗口形式放映,其它两种都是全屏幕放映。

通过让学生总结共性,找出差异,既巩固了旧知识,也学习了新知识,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存在着差异,解决这差异的最好方法就是因材施教。

对后进生实施因材施教,要从最低基础抓起。

首先要分析其落后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基础知识差,就要适时的给他们补充基础知识;如果是因为主观上不认真听,不认真操作,就要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如果是因为操作机会少,就要适时的
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动手。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以上方法,后进生逐渐树立自信,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成绩应该普遍有一定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