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

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鱼类B.软体动物C.哺乳动物D.两栖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A、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A错误。

B、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B错误。

C、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美人鱼”的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

因此“美人鱼”属于哺乳动物,C正确。

D、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描述的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①前肢变为翼②体温高而恒定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体温高而恒定;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都是与空中生活相适应的。

【详解】
“黄鹂”“白鹭”都属于鸟类,适应于飞行生活,其结构特点为:①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③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②体温高而恒定;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都是与空中生活相适应的。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明确“黄鹂”“白鹭”都属于鸟类。

3.骨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
A.关节的变化B.关节的牵拉
C.骨骼肌的牵拉D.躯体位置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4.下列各项不属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特点有()
A.身体呈梭形,体表覆盖鳞片B.用鰓呼吸
C.有能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游泳的鳍D.以水中的有机物为食
【答案】D
【解析】
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A不符合题意;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不符合题意;
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有利于水中生活,C不符合题意;
鲫鱼以水中的有机物为食,但是这与适于水中生活无关,D符合题意。

点睛:明确鱼类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5.野狗擅长捕食野猪,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
A.有发达的门齿
B.门齿不发达,臼齿咀嚼面宽
C.犬齿数目比臼齿多
D.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详解】
肉食性动物具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适于撕裂肉食。

野狗擅长捕食野猪,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

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哺乳动物牙齿出现了分化。

6.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遗传物质
②细菌、真菌和病毒都能独立生活
③酵母菌既可以用来制面包发馒头又可用来酿酒
④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
①细菌、真菌和病毒虽然结构不同,但是都具有遗传物质,正确;
②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独立生活,但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错误;
③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用来酿酒;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来制面包或馒头,正确;
④并不是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有些病毒可以研制成疫苗,预防某些疾病,错误。

因此这四项中完全正确的是①③。

【学科网考点定位】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7.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蚯蚓体表有许多相似的体节,是典型的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C.兔的盲肠发达,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鸟类的气囊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答案】C
【解析】
蚯蚓的身体成长圆柱形,有许多体节构成的,故称为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分节,能使其躯体运动灵活,故A不符合题意;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多数具有贝壳或退化的内壳,故B不符合题意;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消化植物纤维相适应,不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C符合题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有利于提供更多的氧气来消化食物,获得足够的飞行动力,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散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螅的身体由3层细胞构成,内胚层中的刺细胞是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
B.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头部有眼点,腹部有口、咽、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共同完成运动
D.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腹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节肢动物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由2层细胞构成,外胚层中的刺细胞是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A错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食物主要在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B错误;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肌肉的蠕动和刚毛的配合共同完成运动,C正确;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的蒸发,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D错误。

【点睛】
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9.关于生活中生物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乳酸制品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C.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利用了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D.厨师常在夏天将做好的菜肴放在冰箱中冷藏,其目的是为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2)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
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酸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A正确;
B.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制作泡菜时要密封,创造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发酵,B错误;
C.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D.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
保鲜的目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10.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杜鹃自己不孵卵,对其孵卵的小鸟的行为,是鸟类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1.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请结合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屈肘时A处于舒张状态,B处于收缩状态
B.A是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关节运动
D.C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表示屈肘动作图中A表示肱二头肌,B表示肱三头肌,C表示关节。

【详解】
A. 屈肘时 A 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B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A选项错误。

B. A是肱二头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选项正确。

C.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牵引着骨绕关节运动,C选项正确。

D. C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D选项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骼肌的组成、屈肘动作的产生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12.我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5000多年,下列有关我国酿造白酒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时需创设无氧条件
B.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
C.需要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两类微生物
D.一般包括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环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解答即可。

【详解】
酒精发酵需要的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故A正确;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淀粉能分解成葡萄糖,酿酒时酵母菌是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如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酿酒一般包括制曲、糖化、发酵、蒸馏四个环节,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酿酒的制作过程。

13.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恩斯特•海克尔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彔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

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A.软体动物B.环节动物C.腔肠动物D.节肢动物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的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如海蜇、海葵、水螅。

【详解】
由题干知,该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该动物说明有口无肛门。

而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故可判断该动物为腔肠动物,C正确。

【点睛】
熟记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B.白鲸是胎生和哺乳的动物
C.河蚌的运动器宫是足
D.蛭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

哺乳类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
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A正确;白鲸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体内有膈等,B正确;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贝壳,运动器官是斧足,C正确;蛭是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节肢动物的特征,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

15.一些放久的橘子上,常会长出灰绿色斑块。

这些斑块通常是
A.曲霉 B.青霉 C.酵母菌 D.枯草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青霉的孢子成灰绿色,曲霉的孢子成褐色。

【详解】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橘子发霉,所以橘子上长出灰绿色斑块主要青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青霉的孢子成灰绿色。

1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测是
A.四种动物中乙动物最高等B.四种动物中丁动物最高等
C.无法判断哪种动物比较高等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详解】
ABC.丁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丁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A、C错误,B正确。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B。

17.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答案】A
【解析】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

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
的毒品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故A错误。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故B正确。

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故C正确。

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故D正确。

故选A。

18.“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描述了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美妙情景。

该和尚在推门的过程中,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A.收缩→舒张,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收缩→舒张
C.收缩→舒张,舒张→收缩D.舒张→收缩,舒张→收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在推门的过程中,状态是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19.下列关于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经典的实验材料 B.虾、蟹——提供动物蛋白
C.昆虫——传播疾病,都是害虫 D.蝎、蜈蚣——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传粉、传播疾病等。

【详解】
果蝇是经典的实验材料,A正确;虾、蟹等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B正确;有些昆虫对农业有益,有的昆虫会有危害,如蝗虫;有许多昆虫可以传粉,如蜜蜂,保证农作物有好收成等,C错误;蝎、蜈蚣、蝉蜕等可入药,治疗疾病,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0.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我们应对它()
A.想尽办法赶尽杀绝B.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
C.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D.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称为“四害”,我们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详解】
老鼠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了解四害的知识,正确对待四害.正确的做法就是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