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生用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最新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____________水平和人民____________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________,充分发挥各地区的____________。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________。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____________代价。
2.途径
(1)区域内部________: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________: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知识点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利于增进社会________,提高各地区人民的________质量。
2.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________。
3.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发展水平的________提高。
4.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________发展。
思维拓展
重点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情境探究
材料一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材料二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问题1 由材料一可知,早期区域协调发展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哪些方面?
问题2 由材料二可知,目前区域协调发展涵盖了哪些内容?
问题3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分别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哪种协作发展?
知能升华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学以致用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江苏的经济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苏南、苏中、苏北差距仍然较大,三个区域长期存在“1+1+1<3”的现象。
为此,江苏提出“1+3”功能区战略,以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使苏南、苏中进一步融合起来,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增长核,更好地辐射、带动和支撑包括苏北腹地在内的其他区域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
A.经济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
C.生态持续发展 D.区域协调发展
2.以下观点不符合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是( )
A.统一区域文化建设,全部实现脱贫
B.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
C.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D.正确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重点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情境探究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首都“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材料二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图。
材料三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顺利通水。
问题1 据图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给河北带来的影响。
问题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对京津冀的有利影响。
问题3 试分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知能升华
区域协调发展
(1)分析思路
(2)案例——京津冀协同发展
①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a.一核:北京。
b.两城:北京和天津(主要引擎)。
c.三轴: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主体框架)。
d.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e.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等节点城市。
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分别具有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a.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b.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格局。
c.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d.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
a.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的联系。
b.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
c.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
d.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e.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学以致用
下图为京津冀一体化区位优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京津冀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的流动( )
A.资金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B.资源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C.技术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D.资金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2.京津冀一体化( )
A.使三大区域人口集中度增加
B.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
C.分散河北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
D.突出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
下图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
据此完成1~3题。
1.京、津、冀各自优势产业对应正确的是( )
①采掘业、重加工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③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甲箭头代表的含义是( )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C.信息和资金支持
D.资源、劳动力以及初级产品
3.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③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④大气环境治理、改进区域的生态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读“京津冀都市图”,完成4~5题。
4.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中,京、津的优势有( )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资金、技术和人才
5.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
知识点一
1.(1)经济发展生活(2)分工比较优势(3)壁垒(4)资源环境
2.(1)统筹(2)协作
知识点二
1.公平生活
2.合理化
3.整体
4.和谐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
重点一
【情境探究】
问题1
提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问题2
提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问题3
提示:分别是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和区域内部统筹发展。
【学以致用】
1~2.解析:第1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1+3”功能区战略旨在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差异,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实现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2题,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区域文化是多元的,各级政府要保护好各地优势的文化资产,使其不断传承。
答案:1.D 2.A
重点二
【情境探究】
问题1
提示:有利:调整产业结构,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京津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不利:加剧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问题2
提示: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善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3
提示: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交流与联系;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学以致用】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北京具有知识优势,河北具有资源优势,天津具有加工优势,因此资源应由河北流向京津两区域,技术应由北京流向河北、天津两区域,京津地区较河北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应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
故D项正确。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京津冀一体化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分散了北京的人口和交流压力,突出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职能。
故B项正确。
答案:1.D 2.B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
1~3.解析:第1题,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优势产业应是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天津作为直辖市,优势产业为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河北优势产业为采掘业、重加工工业。
第2题,区域要素流动中,从北京流向河北、天津的应是产业技术、信息、资金;从河北流向北京、天津的应是劳动力、农产品、资源;天津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比河北高,甲从天津流向北京应是工业产品,即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第3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大气环境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②③④均正确。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①错误。
答案:1.B 2.B 3.A
4~5.解析:第4题,相比河北,京、津两地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故D项正确;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故A、B、C 项错误。
第5题,发展重型工业,会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故C项错误;京津地区应该是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故D项错误。
答案: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