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2.1-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掌握荒漠化的一般防治和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1.荒漠化的原因
2.荒漠化的防治
【课堂导学】
你知道上面的四幅图是什么现象吗?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一.荒漠化的含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什么是荒漠化?它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2.什么是土地退化?
【合作探究】
1.有的人认为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这种观点正确吗?
2. 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思考荒漠化发生的可能征兆。

二.荒漠化的成因
(一)风蚀荒漠化
我国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37页内容,完成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议一议,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3.西北地区荒漠化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与自然因素相比,哪个是更主要的因素?
(二)水蚀荒漠化
在我国,水蚀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主要发生在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以人为活动破坏植被的地段作为突破口而进一步发展。

【自主学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

试分析成因。

【答案】(1)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大)。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土质疏松)
④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①植被破坏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不合理的开矿
【自主学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红壤分布,因此其水土流失又被称为“红色荒漠化”,请分析成因。

【答案】自然因素:红壤自身粘重,贫瘠,酸性的特点导致红壤生产力低。

江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

对地表土壤起到冲刷作用,带走有机质。

人为因素: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加剧,不合理的开发(多表现为乱砍滥伐——能源)导致水土流失。

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红色荒漠化。

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石漠化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因素所致。

1.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2.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表现为:
(1)过度樵采。

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监测区的能源结构中,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50%。

(2)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岩溶地区山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

由于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据调查,监测区现有耕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20%。

(3)过度开垦。

岩溶地区耕地少,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新开垦地,由于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被冲走,石头露出。

(4)乱砍滥伐。

建国以来,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如大炼钢铁时期大规模的砍伐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以粮为纲”的政策等,使森林资源受
到严重破坏。

由于地表失去保护,加速了石漠化发展。

(5)乱放牧。

岩溶地区散养牲畜,不仅毁坏林草植被,且造成土壤易被冲蚀。

据测算,一头山羊在一年内可以将10亩3-5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

(三)土地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偏高;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自主学习】华北平原是我国土地盐碱化较重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答案】春季是华北平原用水量最大的季节,但是春季经常发生春旱灾害。

因此大水漫灌(不合理的灌溉)是该地区在春季的主要灌溉方式。

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是土壤里的盐分集中于地表,形成盐碱地。

(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四)冻融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是由于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的破坏或质量的退化。

中国冻融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13. 8%。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三.荒漠化的危害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及下面材料,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全球性的灾难,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口;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危害程度深
四.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空格内容
荒漠化造成的严重恶果及扩展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1994年,联合国正是通过了《_________》。

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________性的行动。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__”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从此得到广泛重视,许多地方的土地荒漠化状况得到河大的改观。

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长期存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__________。

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以下材料,掌握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导致草场退化
(3)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40页活动,回答问题
1.(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该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3.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