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老师探索出了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常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指导自学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使继续学习成为可能。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让他们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呢?
一、创设自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当学生对自学课本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记忆力增强,想象力愈来愈丰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设置悬念,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把自学课本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例如,我在教学“消费及其类型”一框时,在学生自学前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小李是IT 行业的从
业人员,工作四年了,小李的女朋友是教师,他们准备今年结婚,两人每月的收入6000 元,目前还有15 万元的积蓄,他们结婚时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呢?请你支招,并说明理由。
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议论开了,教师抓住时机,导入自学:“同学们,要科学地解决这个现实问题,请打开课本,自学第17页至19页的内容,看谁能通过自学课
本得
到好办法并说出为什么?
这个课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没有一进入课堂就让学生埋头自学,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设障立疑。
学生感到有问题可想,有矛盾要解决,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自学课本。
二、选择恰当的自学方式自学成功有赖于恰当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自学方式,既不能走“过场”,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冒进”。
只有把握好自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正确评价学生的自学水平,才能做到自学方式的最优化,取得自学效果的最大化。
笔者经过大胆尝试,摸索出以下几种自学课本的基本方式,以供参考。
1.参照提示自学。
学生在自学前,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自学提示把自学内容问题化,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一条有序的线索和明确的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自学。
2.根据教材列出自学提纲。
教师事先无任何提示,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要求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疑难问题列成提纲,建立自学卡。
这种自学方法,学生感到新鲜,兴趣会倍增。
但由于列举提纲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内化的再创造思维活动,难度较大,因而学生列出的提纲往往是照抄原文,书上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采用“快节奏、小步调”逐步完成自学卡的策略,把自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开始部分由老师带着自学,指导书写自学提纲,并展示优秀的自学卡;其余内容由学生尝试自学,只要求概括自学的主要内容,待老师讲解后,再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列在自学卡上。
3.分层次自学。
即先让学生把要学的内容泛读一遍,勾画自己确认的重点知识,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再出示自学提示进行第二次
自学。
此举的用意是让学生在初步自学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知识进行
第二次感知,有利于突破难点。
这种自学方法可操作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也最好。
例如:教学“消费及其类型”一框可以设计如下自学过程:
①自学1,请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题,找出新知识。
②自学2,请带着问题再看书:
A、除了以上因素外,你还知道哪些因素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B请你结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想一想应该怎样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C贷款消费是否适合每一位消费者?
三、自学要注意三个结合自学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⑴课内自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学生课内自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却比较充足,因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内自学课本时,只需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
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⑵独立自学与互助自学相结合。
独立自学方式是主流,互助自学是独立自学的重要补充。
互助自学一般安排在独立自学之后,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取长补短。
⑶自学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师的点拨应贯穿自学活动全过程。
由于教材的要求不同,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同,所以教师的点拨也要因人而异。
我一般采用“扶着走”、“领着走”、“自己走”三种方式。
教师点拨的切入点应选择在自学内容的重点之处、难点之处、转折
之处和学生的疑问之处,疏导阻塞,保证课堂教学有节奏地进行。
总之,影响学生自学成功有诸多因素。
老师只要抓住自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尽可能地创造有益于学生自学的条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一定可以让学生逐渐由“想”自学过渡到
“会”自学,最终“学会”自学,获得自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