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青中初级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
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放热多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
2.有关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乙图中,加热试管内的水之后,瓶塞被冲开,说明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丙图中,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上方的气体密度小
D.丁图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玻璃筒内硝化棉着火,说明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了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在0℃以下时没有内能
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多
D.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同状态质量小、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5.在空气中,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含有的热量减少
B.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
C.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
D .玻璃杯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
6.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 .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
C .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 .火炉上水烧开了
7.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是非晶体
B .第6min 甲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C .甲的熔点比乙的熔点高
D .在0~8min 内甲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8.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 m m =甲乙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 t t ∆<∆=∆甲乙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比热容最小
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少
9.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 铝>c 铜),相互接触后,则( )
A .内能由铜转移给铝
B .最终铝、铜温度相同
C .不发生热传递
D .无法判断 10.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的两只小企鹅之间发生了有趣的对话,其中不正确...
的是( )
A.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
B.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在做热运动,所以冰山也有内能
C.这里的温度很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应该很慢
D.对啊,也就是说,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11.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C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C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的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与冷水的质量可以不相等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
D.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传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3.在“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为60℃B.在EF阶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在BC阶段的内能不断增加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B.沿海地区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
C.夜间遇寒潮时,应将秧田里的水放掉,以防水结冰秧苗受冻
D.夏天给房向地面洒水降温,与在城市中建人工湖减小热岛效应原理一致
二、填空题
15.(1)如图所示,将截面磨光的两铅柱对接并紧压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10天后,界面变得模糊不清。

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该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

16.甲物体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4倍,当甲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乙的温度从40℃升高到60℃时,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5∶1,则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

1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必须下面瓶子装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瓶子装空气。

这样做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

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的分子不停的 __________ 。

18.个旧市制药厂制药时,全城都能闻到药味,这是_______现象;个旧市城区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主要得益于城中心有个旧湖,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
19.如下图所示,一个厚壁筒里放有一块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用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压,棉花球会立即燃烧起来,这一过程中是将机械能转换为______。

其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______的冲程相似。

2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图像,第20min 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min 的内能;若该物质是均匀放热,且质量不变,那么50g 该液体从A 点降温到B 点,要放出______J 的热量;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液态与固态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3
=4.210J/kg c ⨯⋅水℃)
三、解答题
21.质量为2kg 的某种物质温度由20 ℃升高到40℃ (未发生物态变化),吸收的热量是
3.52×104J ,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22.当今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扬州城乡得到广泛使用。

如图所示,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在
冬季有效日照时段里,能将8 ℃、100 L 水加热到38 ℃。

请解答:[水的比热容为4.2×
103 J/(kg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 3]
(1)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什么能。

(2)热水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3)在此过程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4)若此期间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为4.2×
107 J ,则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23.一个标有“220V 1000W ”的电水壶,求:
(1)它正常工作7分钟,放的热量.
(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能使2千克水的的温度由20°C 升高多少°C .(C 水=
4.2×103J /kg ⋅°C )
24.2018年1月19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如图所示,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技术突破.铍是一种高效率的火箭材料,铍在燃烧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3
c 4.210J /kg =⨯⋅水℃,
7
=⨯
q 6.310J/kg)
,求:

()11kg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焦耳?
()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使750kg的水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A
5.C
6.B
7.B
8.A
9.B
10.A
11.C
12.C
13.D
14.B
二、填空题
15.分子间存在引力作无规则运动
16.1∶2
17.要排除气体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做无规则运动
18.扩散比热容
19.内能压缩
20.小于21002∶1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后温度升的较快,故此项错误;
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在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故此项错误;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此项错误;
D.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晚上海水温度下降慢,海水的温度高于陆地温度,使得海水上方的热空气上升,陆地的冷空气补充,故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此项正确。

故选D。

2.D
解析:D
A.甲图中,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A错误;
B.乙图中,加热试管内的水之后,瓶塞被冲开,内能转换为机械能,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丙图中,抽掉玻璃板,下方气体密度较大,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丁图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玻璃筒内硝化棉着火,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了,故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D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与是否运动无关,故A选项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但在0℃以下时仍有内能,故B选项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物体的状态等等因素有关,不能说明高温物体内能一定高,故C选项错误;
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物体的状态等等因素有关,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有可能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A
解析:A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内能差;
(4)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

A.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因此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故A正确;
B.同一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内能差,故C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查学生对内能、热量、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5.C
解析:C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描述,故A错误;
B.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不能传递,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是水将热量传给了玻璃杯,故B错误;
C.水释放出的热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空气,所以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故C正确;
D.由
Q
t
cm
∆=可知,水放出的热量不等于玻璃杯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和玻璃的比热
容不同,水的质量和玻璃杯的质量也不同,所以玻璃杯升高的温度不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B
A.饮料中放入冰块,冰块能吸走饮料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火车经过,铁轨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符合题意;
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是阳光把热传递给柏油路,故C错误;
D.火炉上水被烧开,是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这些热量传递到水身上,于是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B
A.由图可知,甲由确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乙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故A错误;
B.第6min甲物质处在熔化过程中,所以状态是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
C.乙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C错误;
D.在0~8min内甲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
AD.由图知可知
22
Q Q Q
==
甲乙


Q
c
m t
=

吸可知,甲与乙相比吸收热量、质量相同,因
t t
∆<∆
甲乙
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乙与丙相比,乙吸收的热量为丙的一半,因
m m
>
乙丙,t t
∆=∆
乙丙
则丙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大,即乙的比热容最小,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乙放出的热量最小,故A正确,D错误;
BC.甲、乙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同,但温度变化量不同,故比热容不相等,由于初温未
知,则末温无法计算,故BC错误。

故选A。

9.B
解析:B
=可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因为c铝>c铜,由Q cmΔt
铝块的温度比铜块高,相互接触后,内能将由铝块转移给铜块,且最终二者温度相同时不再发生热传递。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A
A.一切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冰山温度虽然很低,但分子仍然具有内能。

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构成冰山的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在运动,因此冰山具有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慢。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C
A.由图可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均为400s,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热水温度下降30︒C,冷水温度升高10︒C,所以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的快,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存在热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的热量会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C符合题意;
=,温度变化量不同,则热水的质量与冷水的质量可以不相等,故D正D.根据Q cmΔt
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C
A.气体分子之间由于距离比较远,故没有作用力,故A选项错误;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不是分子,分子太小,是不可见的,故B选项错误;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是正确的,故C选项正确;
D.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传播,病毒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D
A .图中水平线段BC 所对应的温度为45℃,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物质的熔点为45℃,故A 错误;
B .在EF 阶段,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故B 错误;
C .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间为3min ,故C 错误;
D .该物质在BC 阶段处于熔化过程中,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故D 正确。

故选D 。

14.B
解析:B
A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故A 错误;
B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地区盛夏的夜晚,海水温度降低得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水温度,使得海面上方热空气上升,陆地上冷空气补充过去,所以,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故B 正确;
C .夜间遇寒潮时,应向秧田里注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降低较小,使秧田温度不至于太低,故C 错误;
D .夏天给房向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在城市中建人工湖减小热岛效应,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点使城市温差变小,两者的原理不一致,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5.分子间存在引力作无规则运动
解析:分子间存在引力 作无规则运动
(1)[1]将截面磨光的两铅柱对接并紧压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作无规则运动。

16.1∶2
解析:1∶2
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
51(60-40)1====14(70-20)2Q c m t Q m t Q c Q m t m t ∆∆⨯⨯⨯∆⨯∆甲
甲甲甲甲乙乙乙
乙乙甲甲乙乙
℃℃℃℃17.要排除气体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要排除气体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做无规则运动
[1]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中,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放在上方,把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方。

[2] 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撒现象。

18.扩散比热容
解析:扩散 比热容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个旧市制药厂制药时,全城都能闻到药味,这是扩散现象;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者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个旧市城区气候宜人,冬暖夏凉.
19.内能压缩
解析:内能 压缩
[1]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压,气体内能变大,故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压缩冲程相似,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0.小于21002∶1
解析:小于 2100 2∶1
[1]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所以第20min 的内能小于第10min 的内能。

[2]因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该物质是水,在AB 阶段该物质处于液态,那么50g 该液体从A 点降温到B 点,要放出的热量
()3=4.210J/kg 0.05kg 10=2100J Q cm t =∆⨯⋅⨯⨯℃℃
[3]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CD 是固态,5分钟的时间温度下降了20℃,而该物质在液态时5分钟下降了10℃,因为该物质是均匀放热,所以时间相同放出热量是相同的,又因为质量不变,由Q c m t
=∆可知 2=1
Q
c m t t Q c t m t ∆∆==∆∆液液固固液固
三、解答题
21.
88⨯103J/(kg ⋅℃)
解:由Q 吸=cm (t -t 0)得,该物质的比热容
430 3.5210J 0.8810J/(kg )()2kg (4020)
Q c m t t ⨯===⨯⋅-⨯-吸℃℃℃ 答:该物质的比热容是0.88×
103J/(kg ⋅℃)。

22.
(1)内;(2)100kg ; (3)1.26 ×107 J ; (4)30%。

(1)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的温度升高;
(2)水的体积
V =100L=100dm 3=0.1m 3,
水的质量:
m=ρV =1.0×103kg/m 3×0.1m 3=100kg ;
(3)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t -t 0)=4.2×103J/(kg•℃)×100kg×(38℃-8℃)=1.26×
107J ; (4)该热水器的效率:
771.26?10J ×100%=30%4.2?10J
Q Q η==吸。

答:(1)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2)热水器中水的质量是100kg ;
(3)在此过程中,水吸收了1.26 ×107 J 热量;
(4)该热水器的效率是30%。

23.
(1)4.2×105J ;(2)50℃;
【解析】 (1)正常工作7分钟,放的热量:Q 放=W =Pt =1000W×7×60s =4.2×105J ;(2)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Q 吸=Q 放
=4.2×105J ,由Q =cm △t 得水升高的温度:△t =Q 吸cm =4.2×105J
4.2×103J/(kg⋅℃)×2kg =50℃.
24.
(1)6.3×l07 (2)20
(1)1kg 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q =1kg ⨯6.3×107J/kg =6.3×l07J ;(2)水吸收的热量:Q 吸=Q 放=6.3×l07J ,根据公式Q 吸=cm t 得:水升高的温度:t =736.3l0J cm 4.210J /kg ?)750kg
Q ⨯⨯⨯吸水=(℃=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