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一模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教课诊疗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累积与运用( 20 分)
1.按要求默写。
(共 6 分,每题 1 分)①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③问渠那得清这样,为有源泉活水来。
④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⑥而此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所有正确..的一项A.荒唐 ( miù) B .脊 ( j ǐ)椎 C. 绮(qǐ)丽
...
3.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
D. 寥阔寥阔 :高远空阔寥:深远险象迭生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念书是一种妙趣横生的精神之旅。
尺幅之
间,畅游三山五岳;片晌之间,淘尽千年
沧桑。
擅长念书者,不单能够领会大千世
界的风光无穷,并且能够用书本导航生命
的旅途和人生的出色篇章。
有书的日子,
如同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芬芳沁人,
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忧如走进精神的沙漠,乏味无味,了无情味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撷人类智慧的花朵,充分自己的精神世界。
A.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适合的改正符号直接在原句上改正。
...
A.将“和”换成“成就”或“抒写”等词语(语病:动宾搭配不妥)
B.联合语境,在文中画横线处仿写适合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 分)
........
而无书的生活,则忧如走进精神的沙漠,乏
味无味,了无情味
5.名著阅读( 5 分)
①选文选自萧红(人名)的《呼兰河传》,文中的( A)是祖父。
(2 分)②请联合文段内容说一说( A )是一个如何的人。
( 3 分)
②示例 1:从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 ,“ 经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能够看出祖父是一个平和可亲的人。
示例 2:从祖父与孩子开玩笑,“把那个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能够看出祖父是一个充满童心,并且特别慈祥的人。
评分建议:此题共 3 分,人物特点 2 分,联合内容 1 分。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8.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 2 分)
①好念书,囫囵吞枣好:喜好
.
②亲旧知其这样,或.置酒而招之有的人
9.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
树,因认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同
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C )(2分)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于(《岳阳楼记》)
.
B.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表示目的
C.记忆犹新,以.亿万计。
介词,用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介词,依靠
.
10.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
每有会心,便欣然忘食。
凡是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便快乐得忘掉
了吃饭。
11.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2 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荣华”( 1 分);“忘却得失”(1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根——胡杨的生命支柱杨文丰
15.以下对于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2 分)
D.第⑥段写到“胡杨泪”可直接突出胡杨树根有着特别的作用。
15.(写它是为了增补说明胡杨不会轻易“哭泣” ,它来自人类的“飞来
横祸”,进而间接突出胡杨树根使得胡杨树异
样牢固。
)
16.第②段中加点的“从整体而言”能不
可以去掉?请说明原因。
(3 分)
示例:“从整体而言” 起到限制作用,说明
植物的根大部分是长久适应陆上生活进化而向
下生长的,也不清除例外状况,使说明语言更
为科学正确。
评分建议:此题共 3 分。
联合内容剖析 2 分,“语言正确性” 1 分。
17.第⑤⑥两段的次序可否调动?为何?示例:不可以调动( 1 分)。
由于第⑤段和第④段内
容密切有关,都和“吸输水分、储藏养分”有关,第⑥段介绍根“固着骨干”的作
用( 2 分),这两节次序和第②段对于根的
“生命职能”的次序相照顾( 1 分)。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第⑥段画线句子
....
的表达作用。
(3 分)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 分),形象地( 1 分)突出了胡杨的根“固着骨干”的作用( 1 分)。
(或说了然胡杨树的根能够使胡杨树枝
干高耸挺秀;“笔挺的向高处生长”亦可。
只
答胡杨根的作用此处不得分。
)
(二)壶口瀑布梁衡
19.通读全文思虑:作者用大气漂亮的文字为
我们显现了黄河壶口瀑布气概恢弘、浑朴隆
重、宽厚刚毅、雄伟恢弘、至柔至刚、百折不
回;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黄河广博
宽厚、宁压不弯、百折不回精神的赞叹和敬
畏之情(对不屈不挠、发奋图强民族精神的
赞叹)。
的思想感情。
( 4 分)
20.品尝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共 6 分,
每题 3 分)
A.请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涛线的语句。
(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角度、用词的角
度均可)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流上排排涌来,其
势如千军万马,相互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应,撞向石壁,排排黄浪瞬时碎成堆
堆白雪。
示例3: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在黄色与白色的交融中,黄河犹如千军万马在黄土高坡上奔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汹涌豪迈之势,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示例 3:画线句句式齐整而富裕变化,句式
的特点与滔滔黄河的形态相符合,读来铿锵有力,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汹涌豪迈之势,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评分建议:句式齐整 1 分,句子理解 1 分,作者感情 1 分。
示例 3:画线句多运用叠词,“排排”“推推搡搡”“堆堆”,突出表现了黄河汹涌豪迈之
势,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运用叠词,语
气更强,读来朗朗上口。
评分建议:运用叠词 1 分,句子理解 1 分,作者感情 1 分。
B.假如把文章第⑤段加方框的词语“剁”
改为“磨”,表达成效有什么不一样?“剁”是使劲砍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遇强则抗的特点,表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定意志和不懈的威力,表现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 而“磨” 一词不可以突出黄河的这类精神。
评分建议:此题共 3 分。
正确理解“剁”的意义得 1 分,能把“剁”的表达作用阐释清楚得1 分,正确写出“剁”与“磨”表达成效的不一样得 1 分。
21.本文在构想和写作手法上也颇具特点,请选择一点,说明其作用?( 4 分)....
示例 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本文描绘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11页
壶口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在写
景中抒怀言志。
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
广博宽厚的雄伟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
到人(民族)历尽困难、宁压不弯、百折不
回的精神,表达了深沉的赞叹之情。
运用托
物言志的手法,意蕴深沉,委婉隽永。
示例2:侧面描绘。
文章第②段段末处对自
己心理感觉的描绘(第③段段末处写到村夫
的话),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衬托出黄河汹涌豪迈、气壮河山的伟力随和势,抒发了
作者的赞叹之情。
运用侧面描绘的手法,使
文章重生动可感。
示例3:铺垫。
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
经历,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给人以惊心动
魄的感觉,为后文详细描绘壶口瀑布风起云
涌的气概,起到铺垫和衬着的作用,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文章跌荡起伏。
评分建议:此题共 3 分。
写出详细手法得 1分,联合文意正确剖析表情达意的作用得1
分,写出语言上的作用得 1 分。
22.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正像一个人经了很多劫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
请以“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为开头,写下你的阅
读感悟。
( 50 字左右。
)( 4 分)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有时我们也会碰到巉 chán 岩前阻,但一定一直拥有一种行进的力量,以发奋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铸就自己刚毅的品行。
四、作文( 50 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幕,又上心头”为题目,写一....
篇文章。
要求:①勇敢选择你最能驾御的文体,写
你最熟习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
中不要出现真切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
平阴一模语文试题
“××”取代;③不得剽窃,许多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