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语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语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碣石(jié)憎恨(zēng)以儆效尤(jìng)睚眦必报(zì)B.拮据(jū)授予(yǔ)凤冠霞帔(pèi)曲尽其妙(qū) C.戏谑(xuè)漩涡(xuán)面面相觑(qù)不着边际(zháo)D.祈使(qǐ)脊梁(jǐ)数典忘祖(shǔ)喁喁私语(yú)【答案解析】B(A.以儆效尤jǐng;C.不着边际zhuó;D.祈使qí)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学生也开始肆意地调侃鲁迅时,文风又转向了另一极端:轻松愉悦已蜕变成了俗不可奈的无病呻吟和不可救药的狭隘偏执。

B.装饰公司优劣并存,装修材料鱼龙混杂,令许多业主颇为头痛,稍有不缜,就有可能跌入他们的陷井。

C.布什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的外交思想并非总是一成不变,单就最近的中美关系而言,双方在奥运舞台上的外交探戈表演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D.凝神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整日笼罩在汽车摩托的暄嚣声中的都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答案解析】C(A项:奈—耐;B项:缜—慎,井—阱;D项:暄—
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答案解析】A(“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B项“二一添作五”:意谓二人平分;C项“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D项“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愤怒。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词典的资料必须十分准确可靠,因为它是供广大读者查阅的工具书,来不得半点差错。

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C.有的学生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意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所造成的。

D.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病害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答案解析】D(A项搭配不当,“词典的资料是工具书”,主谓搭配不当;B项“组织选择材料”语序不当;C项“因为……所造成的”句式杂糅,删去“所造成的”)
5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内容(不超过18字)。

(3分)
4月1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将正式施行。

在广告中篡改成语将属于违法。

在市民身边存在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广告中篡改成语等用字不规范现象,在4月1日后将都属于违法。

《办法》规定,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招牌、标语、广告牌等牌匾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对规范汉字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加注在汉字的下方。

在广告中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及使用篡改成语的谐音字的行为都属于违法。

《办法》规定,今后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和各类出版物的用语用字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将对其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答案解析】浙江规定使用不规范汉字将属于违法(3分)
6
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调查数据并归纳出3个结论。

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不出现数字。

(4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答案解析】①广东省人口跃居中国各省首位;②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③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来持续下降。

(4分。

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7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

博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新信息,发
表见解,表达情感,实现即时。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以“和平”为主旨,写一条微博。

要求主旨鲜明,体现材料内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5分)
材料:当今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然而世界并不安宁:利比亚遭多国部队轰炸,韩朝对抗不断升级,巴以冲突持续出现……
【答案解析】示例:纵观世界,利比亚的人民正处于战火纷飞之中,韩朝巴以问题持续白热化,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人民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安宁。

让我们记住战争的痛,共同建造
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

(5分,结合材料内容体现“和平”主旨2分,
2种修辞2分,表达流畅1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方寸之间中国印
卢浪沙
①“印”,别称玺、节、宝、章、记、信、押、戳、图章、关防和篆刻等。

中国的“印文化”,发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且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

“印”,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

最早的实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等,如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拍,这是一种在陶坯上抑印纹饰和标识的器
具,这一文化征象或早于文字。

因天赋的权信功能,“印”很快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商务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主角。

从安阳殷墟出土的“亚罗示”、“翼子”和“奇字”玺等实物看,当时的玺印形制已经相当成熟。

中国古籍对“印”的诠释为:“印,信也”、“执政所持信也”和“王者信也”等。

较早的文字记载有《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

”《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逸周书·殷祝篇》:“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左,退而再拜,从诸侯之位。

”以上文字虽无实物可据,有可能是春秋战国甚或秦汉之后人所编,却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之后,“印”在改朝换代过程中作为法统凭信的特殊功用,是其他凭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法器。

③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为儒、释、道和帝王文化四大体系,那么帝王文化影响最大,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

秦王朝统一后,“玺印”也“正式”被选定为帝王文化的物化精髓和表征,成为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④秦王朝虽二世而亡,然其所奠定的玺印体制,已成为中国官僚政体与社稷存废的象征。

御玺的转递也成为皇权禅让的标志。

⑤随着纸的发明,魏晋之后中国的文字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竹木简牍逐渐被纸所取代,用印方式及规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至隋唐完成了印史上的一次大转变,官员任命逐渐和职官印相分离,官署公
章替代了职官印,印章使用方式亦以钤朱取代封泥。

⑥六朝时印章始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其构成的点睛元素。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即多有记述。

而唐太宗李世民自书“贞观”印,唐玄宗李隆基自书“开元”印等,更开鉴赏用印之时尚。

官僚和文人雅士纷纷仿效,文人斋室、书简往来、年号、别号、世籍门族以及抒情寄意和祈福辟邪等闲章形态和功用逐渐兴盛。

北宋时、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字的风气十分盛行,出现了诸多的印谱专著如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顺伯的《汉晋印章图谱》等。

明清以降,众多的文人书画家,以叶蜡石等软质材料取代金、银、铜、玉等硬质材料,且直接参与刻制,扩大了印章的文化内涵和个性风貌,涌现出诸多的篆刻大师和流派。

中国“印文化”的发展进入新领域,文人篆刻逐渐成为印章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一项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亦称篆刻学)。

⑦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渐成文人书斋不可或缺的物件。

因其便于携带,可随时把玩自怡,而日见受宠。

看似小道的篆刻,学极深邃,既兼书法、绘画和雕刻诸技艺,且蕴含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文字学等信息,渗透着篆刻家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8.下列对于中国印的作用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器具的抑印纹饰和标识
B.具有权信功能,作为法统凭信
C.可作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D.体现人类对社会自然的感悟与思索
9.对文中第六段中引述材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明中国印章自唐代起就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B.引述唐太宗的“贞观印”与唐玄宗的“开元印”,说明鉴赏用印时尚始于唐初,并由此引领闲章形态与功用的逐渐形成兴盛,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

C.引述杨克一、王顺伯的印谱专著,说明北宋时期、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化的风气十分流行。

D.引述明清以降,文人书画家的参与,使篆刻成为印章主流,并发展成为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以此说明中国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

10.“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中国“印文化”的发展概况。

(3分)
【答案解析】8.D(谈篆刻艺术的内涵,而非作用。


9.C(A.自六朝起而非唐代;B.“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于文无据;D.“以此说明中国
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于文无据,只能说明印章与书画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


10.①最初作为一种抑印纹饰和标识出现在古陶器上,可以看作是一文化征象;
②后因其天赋的权信功能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和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③六朝起与书画结缘,展示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并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理查德·布兰森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小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

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

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

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个先令。

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习就是几个小时。

但是到了最后一天,我仍然不会游泳。

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

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

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个小时,出发那天,我们
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

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

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

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下车好吗?”我说。

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

“请停车!”我大叫起来。

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了路边的草地上。

我们一个个从车上下来后,温迪姑姑问:“出了什么事?”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

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

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

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

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下水走到较深的地方。

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

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戴着领带。

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

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

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
向。

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

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

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

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

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

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

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

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

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

”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

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

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

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摘自2008年10月2日《文学报·微型小说选刊》)
11.小说主要写的是“我”学游泳的故事,但开头一段并没有写这方面的内容,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4分)
12.文中划线句“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

爸爸真的
担不担心?为什么?他当时内心是怎么考虑的?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

(3分)
13.请解释文题“我看到了一条河”的具体含义。

(3分)
14.综合全文,试分析、归纳主人公克里的性格形象。

(4分)
15.读了克里成功学会游泳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想或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选择最深刻的一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100字左右,6分)
【答案解析】11.①结构上总领全文(1分),下文“我”学游泳的事情即是几个“记忆犹新”的“片断”中的一个(1分);②点出父母“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我”“乐于寻找挑战”的性格(1分),为下文最终学会游泳作了铺垫(1分)。

12.担心(1分)。

原因:河水湍急,儿子又不会游泳,怕出意外。

(1分)
考虑:决定暗中跟随儿子,必要时助他一臂之力。

(1分)
13.既指回家途中“我”看到的河、游泳的河(1分);更指“我”
乐于寻找挑战、勇于挑战的品质(2分)。

14.乐于寻找挑战;自信、不服输;勤奋刻苦;强烈的独立精神;(每点1分)
15.克里取得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乐于寻找挑战,迎接挑战;强烈的自信、不服输;刻苦练习,不放弃最后的机会;亲人的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
(可结合自身想法选择一点具体展开。

要点正确,2分;言之有理、有物,3分;表达流畅、有文采,1分。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8分)
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1]眇(miǎo):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

[2]籥(yuè):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

[3]没人:能潜水的人。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达:通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务:致力、从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而得其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8.下列句子中省略成份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眇者)揣籥,以为日也
B.(人)以其言试之(于)河,未能不溺者也
C.昔者(朝廷)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D.(吴彦律)方求举于礼部,(苏子)作《日喻》以告之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

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

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

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4分)
②夫没者,岂苟然哉!(2分)
【答案解析】16.B(知道、明白)
17.B(B项“其”代词,他们。

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之圣人;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助词,补足音节;D项“则”,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


18.B(北方之勇者)以其言试之(于)河,未能不溺者也。

19.C(“南方之人”的说法错,应是“北方之人”。


20.①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

(“肆”1分,“成其事”1分,“致”1分。


②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岂”1分,“苟然”1分。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1.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表达技巧。

(4分)ks5u
2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3分)
【答案解析】21.①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②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或
以声衬静)
22.闲适恬淡、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

12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6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3.孔子对冉有的做法表示什么意见?结合这段文字及孔子的相关思想说明原因。

(3分)

时下同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择友观: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

他们认为这样的择友标准很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24.你对这样的择友观有何看法?结合孔子的择友标准进行评判。

(3分)
【答案解析】23.反对/鸣鼓而攻之。

季氏富于周公,这已经是越礼的表现了,冉有不但没有劝
谏,还帮他加重赋税,搜刮民财。

孔子认为冉有的做法不仅没有尽到人臣谏正的责任,更违
反了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思想。

(4分,写出观点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深层原因分
析1分。


24.这样的择友观很不健康/不赞成这样的标准。

孔子的择友标准是:“益者三友,损者
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以道德和学问为择
友标准。

材料中的择友观则没有原则,是非不分,好坏不分,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3分,观点准确1分,写出孔子的择友标准1分,具体评判材料1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雁过也,正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4)孟尝高洁,;阮籍猖狂,。

(王勃《滕王阁序》)
(5),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答案解析】(1)今两虎共斗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3)却是旧时相识如今有谁堪摘
(4)空余报国之情岂效穷途之哭(5)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6分,任选三小题,每格1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

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