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9
1.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过黄河流域。
其中由氐族建立的政权是
A.北齐B.北魏C.北周D.前秦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
故选D。
2.三国,是一个永远可以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被孙刘联军打败。
赤壁之战为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D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A排除;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B排除;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排除。
故选择D。
3.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著作《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
A.战役发生在4 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D.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淝水之战前,前秦王猛等大臣反对发动战役,B说法不符合史实,B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由此可知该战役发生在4 世纪后期;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ACD说法正确,排除ACD;故选B。
4.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答案】D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符合题意;《齐民要术》介绍的是农业技术,排除A;全国江河水道系统属于地理著作,排除B;《资治通鉴》记载的是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排除C。
故选D。
5.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著作《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
A.战役发生在4 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D.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淝水之战前,前秦王猛等大臣反对发动战役,B说法不符合史实,B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由此可知该战役发生在4 世纪后期;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ACD说法正确,排除ACD;故选B。
6.“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雕塑艺术B.书法艺术C.绘画艺术D.石窟艺术【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兰亭临帖”指的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B正确;ACD与《兰亭集序》无关。
ACD错误。
综上故选B。
7.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当时袁绍拥兵10万,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两军在官渡相持中,曹操率军队偷袭乌巢,火烧袁绍军队囤粮之地,曹操军队以少胜多战胜袁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曹操的兵力有20余万人,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
周瑜指挥孙刘联军运用火烧打败曹军。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而得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篡夺曹魏皇位,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连绵不断,阶级矛盾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匈奴人所灭,仅维持了36年,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316年西晋被匈奴人
所灭,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④错误。
因此ACD错误。
综上故选B。
9.下图“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融合
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一中的“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故B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书法艺术成熟,排除A;江南经济开发和南北政权对峙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
故选B。
10.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B.精确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
C.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参与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
【答案】B
【详解】
南朝时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故B符合题意;世界上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排除A;祖冲之属于数学家,不是天文学家,排除C;祖冲之是南朝人,不可能参与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排除D。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