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一周年作文_中考作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一周年作文_中考作文
当灾难来临时候
200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考生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对中国而言,是极其悲怆时刻。
8.0级大地震发生在四川汶川,震动波及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牵动了亿万中国人心。
当灾难来临时候,一幕幕震撼人心画面让我们流泪,一句句情深意重安慰让我们感动!其中,有第一时间亲临重灾现场指挥救灾共和国总理,有奋不顾身抢救生命于危墙之下人民子弟兵,有救死扶伤、舍小家为大家医疗人员,有千万颗牵挂于心普通老百姓,有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各界人士……最令人感动,则是在灾难来临时候,不顾自身安慰,还要解救别人受难者。
还有我们老师,当灾难来临时候,他们由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跃成为新时代最可爱人。
他们以自己实际行动实践了“一切为了学生”誓言,在这生离死别瞬间,在他们灵魂闪亮一刻中,在亿万人默默哀思里,他们向我们展现了人性中最美丽一面。
谭千秋、连蓉、张米亚、苟晓超、杜正香、吴忠洪……让我们记住这一串名字,同时也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一种伟大精神。
当灾难来临时候,我还体会到“人性本善”道理。
我们国家拥有13亿人口,平日里大家表现出来,或许有些争执,或许有些矛盾,但在汶川地震面前,所有中国人不由自主都将目光齐齐地投向了那里。
那一刻,“汶川”不再只是一个县城,它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牵挂地方。
平日里没有感觉再次被唤醒,一些好似逐渐被遗忘东西正在逐渐恢复着。
中国人,这次让世界看到了我们团结,看到了我们力量,都说“多难兴邦”,当灾难来临时候,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真理,天灾我们不怕,亿万人民齐心协力战胜它!我们有一个一心为人民好政府,我们有全力为民子弟兵,有着什么困难也压不垮打不败脊梁,我们还怕什么?
这次灾难中,遇害者最多就是我们同龄学生。
为他们痛惜同时,我们更从幸存和遇难同龄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有人曾经说过“80”后“90”后不行了话。
当灾难来临时候,我们用自己行动证明了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
虽然我们经历没有前辈多,但我们有着一颗热诚心,这颗心有着巨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它能将许多颗同样善良爱心凝聚在一起!所以,把祖国放心地把未来交给我们“80”“90”后吧!我们一定不会让祖国失望!
【名师点评】
材料翔实感人至深,叙议结合写法多样。
作者显然对汶川大地震所发生故事了解甚多,手头掌握材料也比较丰富,一个个典型而感人事例,在作者笔下自由缀连,且用语得当,表达准确,例子具体,场景感人。
在考场上能够精确地列举出如此众多故事,且人物事迹和人名都准确无误,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反映了作者有较强语言驾驭能力和处理素材能力。
表达方式上叙议结合,材料安排有详有略,段落设置灵活多变,写作技法熟练合理。
或直抒胸臆,或借助事件间接抒情,均运用得体;字里行间更多流露出对英雄人物和英雄壮举由衷赞美之情和抑制不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杨多校)
2012年中考作文盘点之浙江绍兴卷
阅卷:刘春文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首届基础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
【考题回放】
根据下列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
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开放季节,有开放在春天,有开放在夏天,有开放在秋天,也有则在冬天怒放。
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怒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阅卷者说题】
2012年绍兴卷中考作文一改近几年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形式,呈现是一个材料作文题,设题比较开放,留给考生更多发挥空间。
面对提供这一段文字,到底应该如何入手呢?
首先,读透材料,虚实结合。
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材料。
每一朵花其实喻指每一个人;“开放”喻指每个人价值观;“季节”喻指每个人位置。
透视材料本质,我们不难读出这么一层意思: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位置去实现自己价值观。
其次,抓关键句,巧拟题目。
可以先抓关键句:“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同时,可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最好能做到虚实结合。
再次,题材不限,注意文体。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阅历及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题材和文体,借助第一人称,写出自己真情实感。
【佳作亮相】
花不只在春天开
绍兴一考生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有一种花先于叶而开,它“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它在冬雪里怒放,而不赶在百花争艳春天,不是因为它不够美丽,而是因为它“无意苦争春”,吃透了自身品性与造物规律。
它就是梅花。
红梅开在寒冬腊月,在万花皆败季节格外令人赏心悦目。
在刺骨寒风剥蚀下格外孤傲坚韧,在冬雪滋润下格外冰清玉洁。
(中考作文)可以说,梅是开对了季节。
梅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多数人愿意趁着青春打得火热,往艳丽舂光中进军,正如多数花愿意趁着春光争奇斗
艳。
可是人不知怒放着青春人何止千千万,正如花不知百花皆在争春。
人总是觉得春光无限好,便挤破头皮地冲进春光里,他们不知道也许春位置并不适合自己生长,而适合他人生长,即使你挤进了春缝隙,绚丽却是他们。
就像今天热抢公务员岗位,人们根本不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就选择从政,只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职位春光无限好,殊不知自己在这种状态下或许连开花可能都没有,只能默默无闻地当一片绿叶。
那么何不认清自己价值,学梅在百花皆败季节里开得无比绚烂?
多数人喜欢安逸舒适,正如多数花愿意在安逸舒适春风里开放。
可是人在安逸环境中往往会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训。
安逸只能叫人生存,却不能叫人发展和灿烂。
当然也有人适合在安逸环境中做出一番成绩。
可是多数时候,人是需要风雪洗礼,需要在逆境中成长,在艰难困苦中强大。
如果“安乐”只能让你“死”,何不选择适合自己“忧患”。
而安乐好比是春风,忧患好比是寒风,如果你不能在春风里成长,何不学梅在寒风里变得孤傲坚韧。
多数人喜欢春风细雨式成长,而不愿寒冬腊月式考验,正如多数花愿意沐浴春雨,而不愿抵抗风雪。
但是温和成长毕竟是缓慢,温和也不能给人带来能力。
也许有人适合温和稳步上升,就像一支支绩优股,涨幅不大却总在上升。
但是更多时候,温和于人只是一种原地踏步催化剂。
没有激烈冬雪拍打,就磨不出不挠品格。
如果不能在和风中磨炼自己品格,何不学梅在冬雪中变得格外冰清玉洁。
花有开在春天而艳丽,也有开在冬日而绚烂,梅会选择适合自己冬天,人当然也应该知道“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深意。
花不只在春天开,人不只在少年为。
【阅卷者说文】
上面这篇佳作,考生拟题为“花不只在春天开”,显然是切合了关键句,又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
全篇以花喻人,分条论述了“人应该如何找准定位”这个观点。
以苏轼《红梅三首》中诗句开篇,引出梅花这一意象。
接着又用“梅尚且如此,何况是人”过渡到下文,采用并行三段推进,运用对比手法,将“多数人”与“梅”进行对比,论述每个人应找准自己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环境、找到磨炼自己方式等三方面论述,说理清晰而充分,论述准确而严密。
篇末点题,紧扣材料,凸显主旨。
我梦在这里,我牵挂却在远方。
远方,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地方呀!那里住着一个我一直牵挂人,我一生都牵挂外婆。
每当夜深人静时候,半醒半寐之中,我仿佛听到外婆呢喃声音在哄我入睡。
梦里,外婆慈祥面容清晰可见,往事又一幕幕地重现在眼前,让我真切地回忆起过去岁月。
外婆,年轻你未曾拥有幸福生活,整日为了家中生计而奔波操劳。
到了晚年,您仍然没有能停下自己双手,一直为儿女们事情操心。
还记得每当夏天到来时候,您总会睬着自己小三轮车子,满载一筐葡萄、梨子、鸡蛋,将这些东西送给儿女。
您无需儿女们一声“谢谢”,您只要求他们健康就行,您便满足极了。
每当过年时候,您知道乡下土路很难走,于是,您一早就带着自己小车子,赶到集上,迎接我们到来。
寒风中,您蜷着身子,望着远方。
我知道,您心一直牵挂着我们,您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外婆,您为了我们倾尽了所有,不图回报。
最终,您心血熬尽了,在我们泪光中走进了天堂,到了那个遥远世界,留给我,是绵长牵挂。
无尽思念,内心牵挂绘就成张张残缺画面,
拼凑着记忆碎片。
点点滴滴回忆如电影般播放着。
如今,我所能拥有也只剩下这点滴回忆了。
外婆已不在我身边,她走了。
我心好辛酸,好像变成了一间密室,干涩得让我快要窒息了。
我知道阳光雨露曾徘徊在我心房外,只是,那里面装是我对外婆深切思念和牵挂。
外婆,您何时能够再回到我身旁,哪怕在梦里也好,您可曾体会到我对您深切思念?可惜,那些希望已随风而去,留下是如此遥远思念,这些思念又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心头,沉甸甸,好厚重爱呀!
心系着外婆,心系着那份沉甸甸爱,那份业已逝去却永远不会磨灭爱。
点评:
本文以生动笔墨为我们展现一位永存于记忆中和蔼可亲外婆形象,表现了我对外婆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在淡淡叙述中饱含着浓浓深情,第二人称手法便于直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一声声深情呼唤牵动着读者思绪,引起人们情感深刻共鸣与感动,激励人们珍存绵长感动,留下美好回忆。
淡淡回忆,淡淡思念,淡淡哀愁,复杂情感笼罩全文,牵扯着读者淡淡思绪,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情感表达实在、自然、真挚,做到了事与情和谐统一,文字恬淡幽雅,情感真挚朴素,描写真实生动,善于取舍材料,使行文更加流畅,重点更加突出,文章有看头。
点击浏览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