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零读杂谈:钢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手零读杂谈:钢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
看到有大侠提到了45钢是不是应该渗碳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么看,是不是应该渗碳、氰化,其实看需求。

45号钢是中碳钢,本身淬透性有,但是45号钢淬火只能得到马氏体组织,最多有微量渗碳体提高硬度。

对于一般的使用来说,如果只是强化材料,增加表面抗疲劳能力等,淬火+回火工艺是可以满足的。

但如果对于表面有特殊的耐磨要求时,我们就需要将表面的含碳量增加,使其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网状渗碳体组织。

而这时,渗碳是需要的。

所以,对于一个材料应该选用怎样的具体工艺,本质上是根据设计需求来选择的,当有了确定的设计需求之后,我们才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来满足,然后才能谈具体应该用什么工艺。

我建议大家多看书,但不要背死书。

要掌握关键,按着这个关键去理解为什么要那么用。

好了,不多说了,继续主题。

读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陆大纮许晋堃合编
人民铁道出版社
《材料工程基础》王昆林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杂谈十三:钢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钢的淬透性由其冷却速度决定。

临街冷却速度越小,也就意味着奥氏体越稳定,则淬透性越好。

因此,凡是影响奥氏体稳定的因素,均影响钢的淬透性。

1。

碳质量分数。

先说流行的观点吧。

首先说,对于碳钢,碳质量分数影响临街冷却速度,所谓的C线右移。

因此,对于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淬透性增加。

到共析钢时达到最大。

对于过共析钢,却正好相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淬透性则降低。

流行观点认为,这是含碳量影响了临街冷却速度。

当然,我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

但是从认知上讲,我并不太赞同这一形成理论。

首先,临街冷却速度对于大多数的第一印象是由等温冷却曲线得来的,也就是TTT图。

但我们很清楚,TTT图和CCT是很不同的。

比如对于亚共析钢,其珠光体转变的尖部甚至会落后于贝氏体转变的尖部。

所谓鼻尖位置便不再是以珠光体转变为基准。

此外,从淬透性的测定我们也清楚,淬透性的测定依据是半马氏体区的位置。

而半马氏体的获取除了跟珠光体的形成有关,对于亚共析钢,还存在珠光体与贝氏体的共生线,存在贝氏体与马氏体的共生线。

因此,从这个方面说,单纯的说C线移动形成淬透性不同,过去牵强。

但是,总的来说,这种碳含量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先记忆这个事实,回头再讨论和研究其本质。

2。

合金元素。

除钴以外,其他与铁溶合的合金元素在溶于奥氏体后,都会使临界冷却速度降低,因而提高钢的淬透性,因此合金钢的淬透性往往要优于碳钢。

(插一句,后面再回头研究晶体结构的时候,会在穿插讨论这一问题。


3。

奥氏体化温度。

提高奥氏体华温度,将使奥氏体晶粒长大,成份均匀,可以减少珠光体的形核率,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加其淬透性。

(这点是
基于过冷形核的观点,老的教材上没有提及,新教材才涉及)
4。

钢中的未溶第二相
钢中未溶得碳化物、氮化物及其他非金属杂质物,都能促进奥氏体分解时的形核率和形核速度,使得即便在小过冷度下也容易发生珠光体转变。

因此会提高临界冷却速度,降低淬透性。

(同上一点一样,都是基于过冷形核形成的观点)
淬透性的应用。

1。

设计零件时应根据工作条件确定对钢的淬透性要求。

对于要求整个截面一致机械性能的,比如连杆螺栓、锤杆等,就要一定要淬透。

对于不要求整个截面一致性的,则可不只淬硬部分材质,比如以半径或者厚度的一半或1/4为标准。

同是,淬透性的需求也决定了,零件设计中的尺寸。

2。

根据淬透性曲线找出零件整个截面上的硬度分布。

然后可以根据这个分布图,对设计的零件进行粗略的组织校验,以此判定是否能满足你的设计要求,同是对于特殊零件还可以起到指导优化结构的作用。

例如下图是一直径50mm的圆钢棒制作的曲线,以此判定设计需求。

下二图,则是零件表面到中心的硬度分布曲线,既方便设计者确定组织构成,也方便精确设计时的应力分析。

3。

设计中计算强度需要查阅手册时,要注意手册上的性能数据是基于多大尺寸试样测得得。

因为试样尺寸越大,淬硬层越浅,性能越低。

而小试样的数据则会偏高。

因此,对于重要零件应合理考虑其差异,对于特别重要的则应根据自己情况实测。

4。

碳钢淬透性较低,用作大尺寸工件,难以淬透,因此大尺寸攻坚的调质处理其性能不必正火高多少。

当然,对于表面要求的不在此列。

因此,可以考虑合金钢。

5。

安排工艺时,也应考虑淬透性。

对于淬硬层浅的的大件,应注意加工余量的选择,既要保证精加工之后剩余部分的组织要求,又要保证粗加工后再安排淬火工艺的变形。

6。

对于焊接件不要求用淬透性高的钢种,否则焊缝热影响区内易形成淬硬组织,使脆性增加,产生裂纹。

7。

对于表面处理的钢,一般不要求有高的淬透性。

淬火缺陷及防止方法。

淬火缺陷主要是两大类,变形和裂纹。

淬火变形和裂纹都是由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引起的,这种应力有两类:一类是零件急冷时由于内外温差产生的体积收缩不一致,叫做热应力。

另一类是奥氏体转变时零件各部分体积膨胀先后不一致,例如透镜马的撞晶,这种称为组织应力。

对于形状简单的零件,热应力往往使零件表面形成压应力,而内部产生拉应力。

而组织应力往往使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这种淬火应力(两种)的复合应力大于钢材屈服强度时,零件就会产生变形。

当复合应力大于抗拉极限时,则形成开裂。

下图为两种应力带来的变形夸大化图解。

(但是必须要说,这种以屈服强度和抗拉极限的比较实际上不甚合理。

材料屈服,源于晶格间拉力的断裂和再形成。

材料断裂则是晶格间拉力的断裂后不可再恢复。

回头说晶格的时候再说吧)。

本文为中国机械社区原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