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低年级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其中计算教学占了大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纵观现实,计算知识的枯燥无味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致使我们的计算教学不尽人意。

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低年级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生动化
有效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积极的感情体验。

学生的加减法运算概念的形成与学习情境是密切联系的。

在教学中创设出某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或减法问题,这也是运算概念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口算,教师创设了一个口算俱乐部进行活动的情境。

在参加活动之前,先要买票。

每一张票上有一道口算题(前面学过的不进位口算加减法)。

学生的兴致立刻变得很高,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票上的口算题以取得门票。

接着教师带学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画片游戏的场景。

再根据场景中提供的三个条件(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很快提出了三个问题: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教师就让提这个问题的学生当小老师,请一个同学回答他提的问题。

然后指出还有两个问题是这节课上要研究的,从而带学生进入新知的探究。

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后,教师在课上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俱乐部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出示礼物的图片)。

然后让每个学生选两件自己最喜欢的礼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所列出的算式必须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生的情绪再次被调动,大声地说着自己喜欢的礼物,并且列出的算式大部分是符合教师的要求的。

少数几个孩子列出的算式不符合要求,经过教师的点拨也能及时改正过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需要的产生也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

以上的教学,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感受到计算教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寻找适切的计算方法,使计算教学个性化
新课程不强求计算方法的统一,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此时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好办法。

对于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的问题,老师可以不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比较优化的并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计算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对运算含义理解的基础上的,加减法教学的数学核心思想是算
理: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位值制);十进制的规则。

如教师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在解决24+6时,有的学生由于家长在家辅导的原因,早就会算。

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忍不住将答案说出来,而有的学生还不会做。

此时教师可以让会的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出来,不会的学生利用摆小棒帮助自己寻找答案。

交流时,让已经会计算的学生上前演示摆小棒的过程,重点突出把得到的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人能清楚地看到结果是多少,让学生从捆小棒的过程中领悟到进位的原理。

然后对照操作过程,有条理地表述计算过程。

24+6,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

接着在教24+9时,书上所介绍的两种方法都想到了。

大部分学生根据24+6的思考过程,在算24+9时,先算4+9=13,再算20+13=33。

另一种方法想到的学生比较少,有位学生是据24+6=30,因为9比6多3,所以24+9=30+3=33。

这正是一种体现学生不同思维的个性化算法,教师在肯定这位学生的想法后,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明白,可以将9分成6和3,先算24+6=30,再算30+3=33。

以上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经历了各种算法的探索过程,并在部分不够成熟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优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算理、掌握方法,从而达到计算教学“放得开更收得拢”。

3设计连环的计算练习,使计算教学深度化
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相比较而言,计算需要多练。

但连续让学生做计算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只是把计算当成任务,没有任何目标,机械式的去完成的念头时,这时候计算出现错误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课上要设计多种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练习,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将教师的一部分特权下放到学生手里,设计连环的计算练习,促进学生在课后也能主动地进行计算练习,使计算教学深度化。

如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在课结束时,教师出示了一道开放题:24+□=3 □ 。

并告诉学生,谁能把这题的答案全部做出来,谁就是口算俱乐部的会员,他或她将拥有当一次小老师的机会,可以在班内组织一次口算比赛,题目由他们出。

在比赛中,谁的表现突出,也能加入俱乐部成为会员,下一次的活动将由他们组织。

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教师只是起辅助的作用,收集错题类型。

几次活动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通过这种形式,巧妙地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

它不仅能丰富教学,达到教师们的教学目标,还能联络师生感情,使学生对计算练习有了新的认识。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重头戏。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
的重要基础,低年级教学更是要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趣味是童趣,如何保护好这一份童趣,挖掘他们身上所特有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玩中学,边学边玩,还需教师们不断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