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降落伞-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降落伞-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中,第一单元为“物体的位置与运动”。
其中,第二节课讲解了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的关系,并设计了关于数量转换的练习。
本教案则围绕第三节课“小小降落伞”展开,课时为2课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下落的规律;
2.掌握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的量化关系;
3.对“相等”与“约等于”的含义有初步认识;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1.学习物体下落的规律;
2.见物体下落的慢与快,体会重物体下落的快;
3.测量小降落伞的运动距离,在不同的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4.了解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的量化关系;
5.比较实验结果,初步认识“相等”和“约等于”的意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5分钟)
以“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不同的物体会运动得一样快吗?”为主题提出问题,带学生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加深学生对运动规律的认识。
4.2 学习物体下落的规律(10分钟)
请学生围绕物体下落完成试验,让学生观察物体下落过程,体会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同,特别是体重差别所产生的速度差异,引领学生认识到物体下落速度与自身重量的大小有关,并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4.3 实验小小降落伞(20分钟)
老师先介绍小小降落伞的制作,然后将小降落伞逐渐放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实验,测量小降落伞在不同时间下落的距离,并记录下数据。
请学生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出降落时距与降落距离的关系图。
4.4 认识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的量化关系(15分钟)
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以降落时距和降落距离作为研究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即降落距离与降落时距平方成正比。
引导学生从俩种方法直接感受并认识间隔时间与间隔距离的关系,从而直接了解、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5 比较实验结果初步认识“约等于”和“相等”的异同(10分钟)
根据学生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对比,不止学生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教授“约等于”和“相等”的概念和使用。
4.6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或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5.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了实验和操作环节,使得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物体下落情况,对物体下落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到了间隔时间与间隔距离之间的量化关系,初步认识了“相等”和“约等于”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趣味性和生动性也较强。
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触摸物理世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