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均匀试验设计法PPT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
X1 1:0. 1:0. 1:1. 1:1. 1:1. 1:0. 1:0. 1:1. 1:1. 1:1. 8901289012
X2 7.0 7.5 8.0 8.5 9.0 7.0 7.5 8.0 8.5 9.0
X3 1.5 2.0 2.5 3.0 3.5 1.5 2.0 2.5 3.0 3.5
X4 -15 -10 -5 0 5 -15 -10 -5 0 5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根据前面说的,去掉第11号试验行。另外由于因素
数只有5个,还必须根据使用表安排列号。
因素数
U11(1110)均匀表的使用表 列号
2 17 3 15 7 4 12 5 7 5 12 3 5 7 6 12 3 4 7 7 12 3 4 5 8 12 3 4 5 9 12 3 4 5 10 1 2 3 4 5
7
9
9
7
5
2
10
10
9
8
6
X5(7) 7 3 10 6 2 9 5 1 8 4
如果将因素-水平表中的数据代入上表中,则:

水平
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X1 1:0.8 1:0.9 1:1.0 1:1.1 1:1.2 1:0.8 1:0.9 1:1.0 1:1.1 1:1.2
X2 7.5 8.0 8.5 9.0 9.5 7.0 8.0 9.0 7.5 8.5
X5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均匀表 由于因素中最多的水平数为10,因此需要选择的 均匀表必须包含最多的因素和水平。 故此,选择U11(1110)表 。
U11(1110)均匀表
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No
第一步:试验目的和试验指标。 目的:研究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安排试验,以获得较 好的奥美拉唑合成工艺。 指标:产品收率。
第二步:挑选因素及水平,建立因素-水平表。 由于因素中最多的水平数为10,为了采用合适的均 匀表,需要对其他因素拟水平。
因素-水平表 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前已述及,均匀设计法的分析试验结果时不能用一 般的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在均匀设计中采用的因素、水平都较多, 而试验次数较少。 一般的,均匀设计法中基本都采用多元线性或非线 性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采用最小二乘法处 理多变量 因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多元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法将在最后一章专门介绍。
科研人员通过预试验,发现影响氧化反应的因素主 要有5个,即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液pH值、氧化剂 添加时间、反应温度、保温时间。 将上述5个因素在其考察范围内,前四个均分为5个 水平,而保温时间分为10个水平。
已知各因素的考察范围是: 反应物料配比(X1):n(硫醚): n(间氯过氧苯 甲酸)~,分为5水平; 反应液pH 值(X2):~ ,分为5水平; 氧化剂添加时间(X3):1.5 h~3.5 h,分为5水平; 反应温度(X4):-15~5℃,分为5水平; 保温时间(X5):~5.0 h,分为10水平。
第四章均匀试验设 计法
OPZ 的合成方法通常是以5 - 甲氧基- 2 - 巯基- 1H 苯并咪唑(简称“苯并咪唑物”)和2 - 氯甲基- 3, 5- 二甲基- 4 - 甲氧基吡啶(简称“氯甲基物”)为 原料,缩合成硫醚,再将硫醚氧化制得OPZ,最后 重结晶提纯 。
这个工艺貌似很复杂的样子,如果考察全过程,的 确将很复杂。但是有机合成通常都是分为好几个步 骤完成的,每一步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试验过程。 这里就只对硫醚氧化制备OPZ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
10 7 10 6 7 10 6 7 9 10 6 7 8 9 10
即5个因素分别取1、2、3、5、7列的排列法。另外, 由于X1~X4都只有5个水平,其他水平数不足的地 方采用拟水平法补齐。
这样,安排的均匀试验表如下:
5因素10水平均匀试验排列表
试验号 X1(1) X2(2) X3(3) X4(5)
1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 4 6 8 10 1 3 5 7 9 3 3 6 9 1 4 7 10 2 5 8 4 4 8 1 5 9 2 6 10 3 7 5 5 10 4 9 3 8 2 7 1 6 6 6 1 7 2 8 3 9 4 10 5 7 7 3 10 6 2 9 5 1 8 4 8 8 5 2 10 7 4 1 9 6 3 9 9 7 5 3 1 10 8 6 4 2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我们以产品的收率为试验指标,请问如何以较少的试 验次数安排试验,以获得较好的合成工艺?
学过的几种方法比较: 单因素试验:不均衡且不整齐可比,在优化试验中效 率比较低 ; 因子设计法(完全设计法):需要多少次,大家可以 算一下; (55<试验次数<105, 实际应为54×10次); 正交设计法:由于因素、水平数较多,试验次数也将 比较多 ,如L25(56)的正交试验,而10水平的只会比 他多,不会比他少,因为正交试验是就大不就小。 均匀设计法: 若采用U11(1110)只需做10次即可。
1
1
2
3
5
2
2
4
6
3 3 6 这里就只对硫醚氧化制备OPZ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
因子设计法(完全设计法):需要多少次,大家可以算一下;பைடு நூலகம்
9
这是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多变量 因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4 4 8 1 (55<试验次数<105,
另外,由于X1~X4都只有5个水平,其他水平数不足的地方采用拟水平法补齐。
由于因素中最多的水平数为10,为了采用合适的均匀表,需要对其他因素拟水平。
5 5 10 U11(1110)均匀表
多元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法将在最后一章专门介绍。
4
U11(1110)均匀表的使用表
6 6 那么如何求收率最大时的条件?
其中:Y 为OPZ摩尔收率。
1
7
7
7
3
10
10 4 9 3 8 2
8
8
5
2
X3 2.5 1.5 3.0 1.5 3.0 2.0 3.5 2.0 3.5 2.5
X4 5 5 0 0 -5 -5 -10 -10 -15 -15
X5 3.5 1.5 5.0 3.0 1.0 4.5 2.5 0.5 4.0 2.0 摩尔 78. 86. 89. 84. 64. 83. 87. 90. 78. 62. 收(率 %)11 35 02 33 96 78 96 76 75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