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及典型例文十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及典型例文十篇----f7e662be-
6ea2-11ec-867e-7cb59b590d7d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开头部分(约占25%):
1.用简明的语言复述测试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

常见的写法:
① 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对引用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类似于新材料成分)
②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后再提出观点。

(类
似新材料作文)
③ 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对测试材料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关键概念进行必要的解释,
但不要立即提出观点,而是定义分析和推理的范围,以便后续的深入分析,使后续的分析
和推理更有针对性。

④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提出要探讨
的问题。

主体部分(约占65%):
密切关注上述观点或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独立讨论,始终如一,深入
思考,深入推理。

它需要有一个或两个扩展,两个或三个级别,级别之间的关系是无限的。

1.分析和推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质),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说理的方式:
① 综合运用因果分析、比较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
选定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

② 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更透彻,或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厚实,也可以适当地结合现实或历史引用相关的典型事例或
名言(经典讨论)。

3.分析说理的原则:
注意文明交流,容忍和尊重他人权利,反对压制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自由
思考和独立判断来支持文章的观点和观点,避免自言自语。

4.层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对比,横向扩展,层层深入。

最后部分(约10%):
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寻找对策(措施、办法)、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作文思维拓展的“积极材料”模式① 使用简洁的语言引用试题中给出
的材料。

(缩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略写)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
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

(主体部分,详写)④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

(略写)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

(略写)
② 简要分析材料并表达他们的观点。

(缩写)③ 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以恰当地
接触社会上类似的现象,分析某一实践的错误和危害,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原因)。

(主要部分,详细说明)
④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

(较详)
(先破后立:前三步是“破”,最后一步是“立”)四、任务驱动作文思维拓展的
“争议材料”模式① 用简单的语言引用试题中给出的材料。

(缩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作为过渡。

(略写)③选择一个角度分析
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赞成,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

(较详)
④ (同意)适当地联系社会上类似的现象,分析某一实践的合理性并阐明其意义。

(主要部分,详细说明)
⑤(赞成)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

(略写)⑥(反对)适当联系社会中的
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挖掘产生的根源(原因)。

(主体部分,详写)
⑦ (反对)从多个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更
多细节)
⑧(辩证)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某种做法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辨明是非,阐述利害。

⑨ (辩证地)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适当期待其良好效果,并对全文
进行总结。

十题十篇: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小汇
第一部分:教育部考试中心订单制度(国家卷一)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为他的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他的家人在反复劝说后拒绝改变。


于无奈,考虑到生命安全,女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报案;警方核实后,依法对
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将报告发布在官方微博上。

这件事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好评,也引
发了一些问题。

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广泛、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意义,选择角度,确定意图,完成写作任务。

指定收件人,
统一以“明华”为作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有一种爱或许无需别人理解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

关于你的消息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很惭愧。

和你父亲一样,我过去
也有开车接电话的坏习惯。

你对我父亲的爱和这一举动让我感动。

我以后会处理掉的。


天前,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刷手机,我的心也很温暖。

通过这封信,我想表达我对你们
的支持和尊重。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
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
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
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
陋习。

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存在一些争议和怀疑,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一个爱自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待
这个问题。

他们没有同情心和理解力。

相反,他们是忙碌的旁观者和冷漠的旁观者。

当这
件事成为公众话题时,你就成了消费的热点。

大众传媒业从这则新闻中得到了它所需要的:网民需要道德冲突和情感与法律纠纷,媒体需要热点新闻和不正常故事,评论员需要噱头
和谈话,交警需要普法案件,律师需要案件,道士需要道德高地,而微博需要能增加点击
量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热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

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