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 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羣客, 客有慕归心。落辉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 何事不抽簪?
2、离别诗
•《别范安成》: • 人生在青春年少之时,
•生平少年日, 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 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
名词解释:永明体
• 1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 “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 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 2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故又称“永明体”,
• 3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
• 4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 步,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的影响
• (1)而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现和永明 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 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 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 (2)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容许过去 那样肆意铺排,一味卖弄才华学问的写法,这样明 净、凝练的作品开始多起来,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 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是把别离重逢看得那么 容易。
• 我和你都到了衰暮之年, 已非昔日的相离相别。
• 不要说眼前只一杯酒微薄, 恐怕往后难以再见面把酒。
明日难重持。 • 即使梦中也难以再相会,
• 第三,提出了著名的为文“三易”说,此说见载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其中云:“沈隐侯曰:‘文章当 以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 也。’”所谓“易见事”,就是指隶事用典必须明白晓 畅,“易识字”是反对用生涩僻奥的字词以争奇炫博, 当然也是对创作的合理要求。所谓“易诵读”,则主要 指声律的和谐。
• 5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 限制,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伤其 真美”的弊端。
三、永明体重要作家
1、沈约
1、沈约(441~513年),字 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 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 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 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 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 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 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 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 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 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 《宋书》、《齐纪》、《高祖 纪》、《迩言》、《谥例》、 《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 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2.声律论的提出
• (1)一般认为,周颙yóng发现了四声,“四声” 是根据汉字发声的高低长短而定的。诗歌可以 使声调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以达到铿锵、 和谐、富有音乐美的效果。
• (2)沈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创作之 中,并提出“八病”之说,即五言诗应避免的 声律上的八种毛病,即“病犯”。
• 齐梁以后,先后形成了几个以皇家为中心的诗人 集团,因此这一时期群体的艺术风貌比较鲜明。
• 梁陈两代,出现了以帝王为代表的宫廷诗。
• 就总体状况而言,南朝诗歌更偏重于对艺术形式 和艺术技巧的创新,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 验,并为唐诗艺术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一、永明体

南朝齐代(齐武帝年号783-493)永明时
概说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讲究声律之美,但 它有一个由自然声律到人为总结、规 定并施之于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
•魏晋至南朝,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步繁 荣,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是 当时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 “永明体”的产生,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 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律 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1.社会历史背景 (1)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
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 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 件。
(2)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 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 提高。
(3)南朝从刘宋以来,文学的独立性大大加强。 几十年间,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终于将文学 从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
期,沈约和声韵学家周颙yóng,考辨了汉字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上去入四声,并将它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
又提出“八病”,即在五言诗写作中出现的违
反四声原则的八种声韵相犯的毛病,即“四声
八病”说。
• 沈约、谢朓等人把这些与晋宋以来诗歌的对 偶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体诗,关键追 求声律论,文学史称它为“永明体”。
二、永明体的产生
永明新诗体特征
•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 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 很多已接近唐人。 •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 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 十句的。 •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 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 第四,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革除 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 。 •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 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2、文学贡献
• 第一,沈约是永明体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南 史·陆厥传》云:“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瑯琊王 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为文皆 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 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 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 第二,沈约较早地论及了“情”、“文”、“质” 之间的关系,其主要观点体现于《宋书·谢灵运传 论》中,这篇传论可以看作是文学观的一个总纲。
• 沈约提出为文“三易”的主张,对于革除宋诗的排偶板 滞、僻涩晦奥之风,从而形成齐诗的清省风格是有一定 意义的。
3、诗歌风格
钟嵘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 歌的风格。 一方面是指其作品具有清新之气, 另一方面又往往透露出一种感伤哀 怨的情调。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 离别哀伤诗之中。
诗歌内容:1、山水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