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恋爱观比较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摘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
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大不相同。
本文将浅谈中西方在爱情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柏拉图、爱情观、等级制度、束缚爱情是人类世界最为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古代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悲惨爱情,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近代的罗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
同样的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文化范围不同、对事物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对待爱情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一、中国的爱情观(一)历史上,中国人对待爱情的观念与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绝句,充分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期盼与执着。
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大的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定终身,是会被当时的人所唾弃的。
男女双方没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在结合之前甚至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就更别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了。
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妻子和丈夫的关系没有亲密和互助而言,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从属关系,女子出嫁到夫家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没有自由,更何谈爱情。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经典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爱情至今使人赞不绝口,曾有诗写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爱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在古代,美好的爱情总是被无情的拆散,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受低级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牧丹亭》为例摘要: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这两个文本渗透了东西方爱情观差异。
比较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别是爱情观。
关键词:东西方爱情观差异文化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情况的不同,东西方爱情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虽同为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但却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不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更凄美,也不能说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更动听。
因为两对年轻人都是爱情的执著追求者。
只是他们在爱情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一、热情自由与含蓄委婉1.1主题表达《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
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以,莎士比亚在主题的表达上直接而有力。
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表现了爱情的伟大与神圣。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击进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义无返顾地走向死亡前,所表述的最后的心声。
莎士比亚运用“爱情的悲诗”,使文中结尾部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产生了摧枯拉朽的作用,使未来生活在两个世仇家庭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命运。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牡丹亭》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则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从生到死,然后起死回生。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
文教研究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杨佳颖(辽东学院,118001)摘要: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性是基于中西方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内敛含蓄的,而西方文化伴随着资本主义,是开放热烈的。
因此,中国的爱情观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构成上是最底层的,也羞于将情感表达出来。
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往往是以繁衍后嗣为基础的,婚姻往往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爱情与家庭可以分开来看。
而西方则秉持真爱至上的爱情观,喜欢用直白的语言,用具体化的行动来表达爱意,婚姻与爱情相辅相成。
关键词:态度;时效;表达中西方爱情观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爱情表达的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情感的内敛,无论女性或是男性,若将爱意直白地表达出来,总会 被社会舆论所判定为浪荡一派。
因此总是会将感情化在生活中,融进眼神里。
而才子佳人们,也喜欢用诗篇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温庭筠的《南诗子词二首》:“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中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
在中国古代,总是习惯用各种各样的物象来寄托 对彼此的爱慕之情。
而在夫妻生活中,表达爱意也并不会通过言语,而是以实际行动。
例如张敞为妻子画眉,以及孟光的举案齐眉,都是将爱意融进生活的日常点滴里。
而西方文化则讲究直率地表达感情,对于真爱若不勇敢追求则会被视为懦夫,为自己所不耻。
因此总是会将情感明确地表达出来,用行动与语言相结合,勇敢的追求真爱。
如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中所说:“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四月里迎风初开。
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甜的曲子,奏的合拍又和谐。
”以及拜伦的《典雅的少女》:“还有我久久欲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苗条的腰身,凭这些定情的鲜花,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无一不是用热烈的语言来表达炙热的感情。
二、对爱情维持的差异中国的感情是爱情与家庭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爱情与亲情相融合,而子嗣则是夫妻感情维系的重要纽带。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受其生存环境,教育背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
人类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我们的情感表达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中西方人们生存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导致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
就如爱情观而言,中西方人们有不同的态度与见解。
就我所听所查阅的资料,我得出了一下几点差异:一、中西方爱情维持时间的差异在我们看来西方人的爱情是瞬间产生的,他们比较相信一见钟情,他们享受爱情带来的感觉,而不是婚姻的约束。
西方人个人主义强烈,自我权利意识很重。
如果是结婚,财产会选择去公证,很多西方人长期维持一个恋爱的关系,而不是选择结婚。
在我们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会认为爱情只是一时的,没有婚姻来的可靠,恋爱关系确认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选择结婚。
夫妻双方确立关系,从此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中国人的爱情是与亲情相融合的。
二、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的差异西方的爱情在我们看来是热烈、开放、浪漫的,而中国的爱情相对是保守的。
所以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是尤为直接的,西方人则是用直白的语言,用具体化的行动来表达爱意。
在西方“我爱你”是可以很轻易的表达出来的。
而在中国,就我们的身边的父母而言,我们也很难听到这些字句的,爱的感情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
三、中西方对爱情的态度的差异西方人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爱情是神圣的、至上的。
他们崇尚恋爱自由,恋爱双方的选择与婚姻,完全是以爱情为基础.而不论出身,门第,年龄,社会地位和其他考虑。
在中国,恋爱双方的选择,很多时候长辈会从中掺和,会考虑对方的各方面条件。
爱情相对比较物质,缺乏西方人的神圣。
但是,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互相间的交流,我们的爱情观也在与时俱进,不同程度的改变着。
比如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自由恋爱,脱离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比较
摘要:中西方的传统爱情现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西方人重视恋爱.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开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
中国的传统爱情观已经逐渐落伍僵化。
时代要求结合中西爱情观的可取成分。
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爱情观。
关键:中西方传统爱情观不同之处原因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
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传统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本文试以传统的中西文学为关照点。
从中西方传统爱情观的主要不同点、不同的表现、其中原因与给我们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爱情观中西方爱情观相差甚远。
朱光潜对此有精辟论述:“西方人重视恋爱。
有‘恋爱至上’的标语。
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很低.被认为是次要的。
由于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繁衍后代的作用。
爱情和婚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
“中国式爱情”的关键在于婚姻。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如果最后能结婚,都可以被舆论道德接受为合法夫妇。
如果没成婚,或者一方有配偶,则情感再真挚,不能被舆论道德所接受。
《牡丹亭》里杜丽娘与柳梦梅经历了人鬼恋,被视为异端,但终因杜丽娘还魂为人,柳梦梅高中状元。
二人受皇帝赐婚结为合法夫妇,他们之前的异端恋才被接受为“才子佳人”美满婚姻的预演和铺垫。
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
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仇,为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宁愿双双殉情。
这在西方的爱情悲剧中并不少见。
二、不同的表现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的例子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的例子
中西方爱情观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西方爱情观更倾向于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和追求,认为爱情是生活的核心,应该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西方文化中,爱情被视为一种个人选择和自由意志的表现,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
西方的爱情观也强调爱情的纯粹性和精神性,认为爱情是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而不是物质利益或其他外在因素的考虑。
相比之下,中国爱情观更强调家庭、社会和传统的价值观,认为爱情应该与家庭、社会和传统相符合。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而爱情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因此爱情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此外,中国爱情观也强调爱情的现实性和物质性,认为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例如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等。
总的来说,中西方爱情观在表达方式、追求目标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爱情观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和自由,强调爱情的纯粹性和精神性;而中国爱情观更注重家庭、社会和传统,强调爱情的社会责任和物质基础。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们爱情观念的影响。
中美恋爱差异
昨天在Wall Street Journal (华尔街日报)上看到这样一篇关于美国大学生恋爱态度的文章。
作者通过采访和数据,以不加评论的旁观者视角从当代美国大学生的生活剪辑了一个掠影,来反映美国文化的本质。
文章主题是越来越多的男女选择不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选择一夜情或者多夜情,或者只是游戏似的恋爱。
“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山盟海誓在美国不仅谁也打动不了,还会吓跑大多数的人。
作为一个在美国读了三年高中现在在美国读大二的学生,作为一朵被西方资本主义“腐化”了的祖国花朵,我想为美国学生和我自己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解释。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有它的原因的。
与你可能想的正相反,我们(经过一番挣扎,我还是选择了用“我们”而不是“他们”)不是因为堕落,而是因为我们更现实,更长远,把当前的学习和事业看得更重要。
首先,在美国大学中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想进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人越来越多,想继续深造的也越来越多,所以造成平时上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具体数字我就不举了,我最近才和一位从北大来的数学系博士研究生吃饭讲到哪个学校的学生压力大,他毫不犹豫的说是伯克利,还说他辅导的本科生都因加班加点严重缺乏睡眠。
我的一些去过其他国家学习的同学也是有同样的看法。
除了竞争外,另一个使我们奋发的因素是高昂的学费。
拿美国大学的学费和国内的学费比没有什么意义,不比你们也知道这边要高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多数大学生是借钱读书的,大多数人毕业后都有债务。
这个债务是我们自己要还的,不管家境如何,这个债务是我们自己的债务,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用自己的劳动来还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上大学是花自己的钱,2万到4万美元,你还会天天想着怎么交女朋友并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容易受伤的境地吗?第三,我们知道自己的前途未卜,有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就业或者继续深造,我们承受不起另一个人的重量,因为我们还太年青。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些恋爱史,因为在美国没有所谓的“早恋”。
用我在高中的好朋友Emily的话来说,“恋爱在很多时候都像是两人三腿跑,靠着的两条腿绑在一起,不仅慢得要死,而且如果其中一人倒下了,另一个人也站不起来。
中西方爱情观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观之比较小时候爱情就是灰姑娘穿上水晶鞋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长大后爱情是等我头发都变白了,牙齿都掉了,那个他还愿意牵着我的手陪着我去看夕阳。
一直很喜欢西方作品中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自由的,神圣的,更是直达灵魂的,不像中国式的围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束缚,很多人想出城,但又有许多人急着进城。
在爱情相遇之初,中国人用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感情,让感情融化在生活之中,表达于眼神交流,内敛,深沉,于是中国更容易产生日久生情。
西方人则更喜欢用直白的语言,具体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爱意,开放,自由,于是西方更容易产生一见钟情。
拜伦在《雅典的的少女》这样写道:“还有我久久欲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苗条的腰身,凭这些定情的鲜花,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如此直白的爱意表白或许也只能在西方的文化作品中看到。
在爱情维持之时,中国人的爱情与家庭密切相关。
无论是现代还是传统,家庭在爱情婚姻中占了重要的比例。
从我国著名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幻化成蝶的悲剧,还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被拆分的爱与恨,他们的爱情都受着家庭的阻挠。
中国传统注重孝道,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任何追求自我爱情的人都会受到指责,中学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为了尽孝,听从母亲大人修其爱妻,结果闹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东南飞,是为了心爱的人,五里一徘徊,徘徊的是不尽的思念。
相比之下,正直文艺复兴时期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却恰恰相反,他们才是自由婚恋的忠实追随者。
虽然他们两家是世仇,但罗密欧和朱丽叶依然义无反顾地相爱。
那种不顾一切地爱恋,让他们祈求神父的帮助,希望最后可以成眷属,这一点很像中国的梁祝。
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
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仇,为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宁愿双双殉情。
记得很清楚的是在《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西的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结婚你不是嫁给某一个人,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从中美青年女性恋爱观看中西文化差异
- 216-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从中美青年女性恋爱观看中西文化差异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李姗姗一、中西文化在交际方面的差异分析本文从中美青年女性恋爱观看中西文化差异,首先要对中西方在交际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中美青年女性恋爱观在中西文化方面表现出怎样的差异,这对于本文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西文化差异在交际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方面,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了问候语、做客的礼节、对待称赞的反应、对待礼品的反应、打电话的习惯用语等方面。
(1)问候语的差异:西方人在见面时,通常打招呼会说:“Hello ,how are you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而中国人在见面时,打招呼通常会说:“你去哪?你吃饭了吗?”这种打招呼方式,在西方人眼中,会认为对私生活的打听不太好,但其实这只是一种问候方式,表示一下对友人或是朋友的关心。
同时,中国人打招呼时说的“你吃饭了吗?”只是简单地问候,并没有实质性的意思。
而西方人说的“你吃饭了吗?”意思是想请对方吃饭。
(2)做客礼节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做客礼节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人请人吃饭的时候,往往会准备一桌十分丰富的饭菜,却对客人说:“不好意思,饭菜弄得有点儿简单。
”而西方人在做客时,往往会将饭菜都吃干净,以表达对主人的感谢。
(3)对待称赞的不同反应:西方青年女性在受到异性赞美时,会回答:thank you ,以表示感激;中国青年女性则会谦虚地说:谢谢,不敢当。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女性的这种反应她们会认为是不诚实的一种反应,而在中国女性眼中,西方女性的这种回答则是一种不谦虚的表现。
当异性夸赞对方很漂亮的时候,西方女性的喜悦之情将溢于言表,而中国女性则会持怀疑的态度,并对这一话语表现出一种回避的态度。
(4)对待礼品的方式:中国人在送礼的时候,会根据传统节日的不同,所送的礼物也会有所差异。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婚姻观的差异
我的家庭婚姻观——中西家庭婚姻观的比较摘要: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就容易发生家庭破裂;西方式的婚姻观,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依据双方情感关键词:爱情家庭婚姻比较一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的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的事,这样的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的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的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的话,就请带着你自己的回答继续往下看吧;有这样一件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津津乐道的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的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的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的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的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的‘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的角色”,试想,做为麦迪的妻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的不同,那么朋友们,你们可曾经想过,我们现在所遵循的婚姻家庭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吗是符合人性的吗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目前评判婚姻的一把尺子,可是这句话里,又隐藏了一个致命的悖论: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应该谁服从谁如果婚姻应该服从于爱情,那还要婚姻做什么可是,如果要爱情服从于婚姻,那岂不是要求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爱情可是,爱情真的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吗你可以收放自如的要求自己去爱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吗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令世人皆魂牵梦萦的情感是否可以胜任“婚姻的基础”这一角色呢爱情因其可以带来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诸多惊心动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为人类共同追求与认同的一种情感;若干个世纪以来,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激烈争论的一个命题;尽管人类对于爱情的评价因着文化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爱情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爱情是男女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强烈的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体的两个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产生出巨大的能量;爱情是欢乐的,天真的,幸福的,可一旦破裂,便会带来深沉的痛苦,甚至短暂的离别,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痛苦感觉;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爱情,而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赞颂爱情的诗句;我们还是来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对爱情的评价吧: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的怀抱;因为美妙的男欢女爱,是天衣无缝的珠联璧合;卢梭: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的爱情,需要以来两种情感的结合,一方面是两心相悦的挚爱的情,另一方面是肉感的性欲;塞万提斯: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量的;冈察洛夫:爱情的基础不是那种虚伪的动摇的情感-----它娇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经不起一撮金子的诱惑,听不得几句暧昧的话语,那种坚强的爱情,愿意赴汤蹈火;孟子:食色,性也;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周国平: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现在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苏青:就是为肉体着想,我也主张须看重精神恋爱;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的,真实的人们要得不着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没有两性的爱,一切的爱都是虚空;胡适: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式是忍受痛苦;三对于爱情的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的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的,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需要抑制的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是带着崇敬的心理去接受的;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的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的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爱情,从孔子的时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顺的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看轻女性的儒家创始人,中国文化的老祖,又何以能倡导出一个平等的爱情观所以说,中国人的爱情观从开始就打上了畸形的烙印,以这种畸形的爱情观为基础的婚姻又如何能幸福然而,就算西方的爱情观比较合乎人性,比较成熟,可这种爱情的本质也注定了它不可能给婚姻带来幸福;诚如情爱大师瓦西列夫所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和自觉,是激情和修养,是残忍和慈悲;爱情的种种特质都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爱情跟其他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如果没有不快乐做陪衬,这种快乐就会显得平淡,一般说来,晴空万里的爱情会很快的消失,爱情的幸福离开陪衬的感受就不复存在;因此,爱情需要一点点嫉妒、猜疑和戏剧性的游戏,需要一层淡淡的忧伤;爱情要想长久,要想始终保持激情,就要求爱情对象的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要永不停滞,相爱的双方都必须具有细腻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善于观察的能力;否则,再热烈的爱情也终会平淡,消失,毁灭;爱情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证实;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和多罗瑟历时两年调查了37对不同文化背景的5000对夫妻,得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最多只能保持18-30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一生平淡的夫妻生活;有证据表明,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化学物质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在体内最多只能保持两年;可见,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东西,它赋予人们的刺激感和幸福感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而且在时间上也呈现从高到低的下滑趋势,到最后,麻木和厌倦就产生了;这就是千百年来被人苦苦追求的爱情的本质,它短暂,易变,动荡,不稳定,让如此不确定的东西做为婚姻的基础,婚姻还会是安全幸福的吗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可是幸福的婚姻就必须排斥喜新厌旧,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于男人,你们觉得容易吗从美国的状况来看,目前,传统模式的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的婚姻已经不足10%,单亲家庭占到美国现实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美国家庭数目的4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我们的婚姻究竟怎么了其实,造成人们婚姻困惑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思维:“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我以上的论述都是在试图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论断;因为,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爱情需要不断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将两种自相矛盾的东西拴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导致冲突,而冲突的受害人自然就是人类本身了;在西方,人们没有受到什么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所以,一段婚姻没有了爱情,就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因为种种的原因,婚姻即使没有了爱情,可还能继续存在,因为维持婚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比如责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的观念等等,这本是很可贵的东西,甚至是可以推广的西方世界的一种维持并发展婚姻的思想体系,可中国人却又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这一套并不好,认为西方人所说的“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才是正确的,所以,中国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的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没有了爱,我们还算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吗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树立一种观念:爱情只是婚姻建立的基础,而婚姻的维持和发展应该是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即使没有爱情,我们也可以让婚姻变的温馨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不会羡慕和感叹别人的婚姻是充满浪漫爱情的,怀疑自己是悲惨痛苦的,那么大家在面对婚姻的时候,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坚定许多。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差异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
婚姻爱情观也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婚姻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一、中西方爱情观不同的表现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与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就是否有德有貌,男子就是否有才有功名。
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与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就是“探究”心态。
特征就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
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就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
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就是含蓄、拘谨、谨慎的。
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
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她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
有时甚至就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
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与支持。
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
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
二、中西方婚姻观不同的表现(一)结婚目的的差异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就是为家庭而非爱情。
一方面就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中 西 方 文 化 x 比 下 的 中 国 青 年 婚 恋 观 - , t
李 进
( 京 晓 庄 学 院 图书 馆 , 南 江苏 南 京 20 1) 10 7
摘 要 : 时代 变迁 , 男女 青 年 婚 恋观 念发 生 了 变化 。本 文 对 比 了 中 西 方 青 年 的 婚 恋观 念 . 现 出 ' 下 中 国青 年 婚 恋观 展 3 - 念 及 其 出现 的 问题 . 总 结 了 几条 应 对 策 略 。 并 关键 词 : 恋观 念 当代 青年 中 西方 文 化 婚
2 中西 方 婚 恋 观 念 现 状及 问题 . 21 . 中西 方 青 年婚 姻 观 西方 青 年 的婚 姻 观 念 与 中 国青 年 的婚 姻 观 念 有 着 极 大 的
情 人 节 放 在 2 1 日 , 常 是 冰 雪 交 加 的 日子 , 概 的 意 思 像 月 4 通 大 是 在 寒 冷 中 拥 抱 取 暖 。故 而 这 感 情 必 是 滚 烫 滚 烫 的值 得 追 求 。基 于 此 , 方 人 的 恋 爱 观 是 送 火 红 的 玫 瑰 , 西 闪亮 的 钻 石 . 追 求 的是 辉 映 那 一 刹 那 的 震 撼 。 统 的 中 国 人 的 恋 爱 观 , 传 追 求 的 是 含 蓄 的 美 . 约 的情 。 例 如 , 国 人 的 情 人 节 是 农 历 婉 中 七 夕 , 则优 美传说 的感人 之处在 于星 空 中的一道 鹊桥 , 这 源 于 承 诺 和 坚 守 . 月 色 中 略 带 哀 伤 的 守 候 , 情 感 是 要 经 得 是 这 起 时 间 的 考 验 , 得 起 磨 难 , 算 美 满 。 中 国人 求 的 是 执 子 经 才 之 手 , 子 偕 老 , 的 是 小 火 慢 炖 、 水 长 流 的情 爱 。 随 着 与 要 细 但 改 革 开 放 , 国 发 生 了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国青 年 的 恋 爱 观 中 中 的 变 化 也 相 当 巨 大 .原 来 被 中 华 民 族 所 倡 导 的 传 统 恋 爱 道 德 文 化 渐 趋 弱 化 , 众 审 美 文 化 出 现 了 某 种 偏 离 。 目前 。 大 大 众 审 美 文 化 正 在 由追 求 文 化 的 严 肃 性 向 追 求 文 化 的 “ 官 感 快 适 ” 向 发 展 , 合 的 是 大 众 的某 种 消 费 口 味 。大 众 审 美 方 迎 文 化 的倾 斜 和 人 文 精 神 的 失 落 ,深 深 影 响 了社 会 文 化 的 氛 围 。 随 之 而 来 的 社 会 上 流 行 的 许 多 思 潮 和 不 良 现 象 冲 击 和 影 响 着 当 代 中 国 青 年 的 思 想 的 文 化 环 境 。 大 众 审 美 文 化 的 倾 斜 和 人 文 精 神 的 失 落 为 当 代 青 年 一 代 恋 爱 观 的 偏 离 提 供
西方和中国的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观念有何不同?
西方和中国的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观念有何不同?一、背景介绍结婚和家庭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也使得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这方面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思考。
在西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婚姻制度、家庭观念和婚姻关系的维护的三个方面,来比较解析西方和中国的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不同之处。
二、婚姻制度1. 西方婚姻制度在西方,婚姻制度多样,法律允许同性婚姻、异族婚姻和离婚等行为。
同时,西方对于恋爱、婚姻和性有着比较宽松的观念,往往注重个人的幸福和感受,个人的选择和自由也得到更多的尊重。
2. 中国婚姻制度在中国,婚姻制度虽然也逐渐在发生变化,但是政策和法律仍然对于结婚有着很高的重视和控制。
传统的观念使得男女结婚时需要考虑到家庭利益和社会影响,而不是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离婚也需要经过比较严格的审批程序。
三、家庭观念1. 西方的家庭观念在西方,家庭的概念相对较广义,不仅仅局限在亲属关系,朋友、同事间也可以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同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也比较开放,子女在成年后有着离家独立的自由,并且往往独立经济,而父母也注重和孩子建立比较良好和平等的关系。
2. 中国的家庭观念在中国,家庭观念重在亲情和权威,传统观念认为父母是孩子的天,家长必然要对子女有着多方面的控制和支配。
而孩子在成年以后仍然需要对父母上下尽孝,往往需要维护亲情上的尊重和传统观念的维护。
四、婚姻关系的维护1. 西方的婚姻关系的维护在西方,婚姻关系往往建立在个人的自由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上,夫妻之间注重平等相处、极其距离和沟通交流。
同时,离婚和再婚在社会上也是普遍的行为,婚姻关系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界限。
2. 中国的婚姻关系的维护在中国,婚姻关系建立在亲情和传统观念上,家庭利益和社会道德等方面也需要被考虑到。
妻子需要对丈夫顺从和崇尚、夫妻之间往往需要牵涉到比较多的亲属关系、社会影响和孩子教育等方面,同时离婚和再婚也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和审查。
中西方文化差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人
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重 – 第二级
美 • 第三级
味
– 第四级
» 第五级
35
饮食方式不同
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西方人侧重交谊
饮食习惯不同
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
饮食环境不同
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饮食口味不同
甜
咸
谢谢欣赏! 中面 西向合世璧界, 创博造彩更 美众 生长活
家庭指以血缘关系为核心而扩 展的家族,能够分担风险
西方
中国
家庭的主要功能就仅仅是把子女 抚养成人,组织生产、法律制裁、 甚至教育子女等功能都由社会来 实现
中国往往是强调以家庭为本位, 家庭不仅承担了家庭成员自身 的风险还承担了一些社会功能。
喜欢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家 庭经不起任何风险
以丰补欠、精打细算,遇到自 然灾害、社会动乱或是家庭出 现了意外,自己有一定能力自 救。
v=s 的怪现象同时并存 。而国外70年代兴
起了职业教育的热潮。
or
中国人普遍喜欢 “铁饭碗”
西方人根据兴趣 选择职业的比例 高
中西文化差异之
恋爱观 家庭观 职业观 消费观 衣着服饰 饮食
中西文化差异之
恋爱观 家庭观 职业观 消费观 衣着服饰 饮食
买房子贷款、上大学贷款、买汽车贷款、买 台电脑贷款、甚至有人买台微波炉、买部电话都 要贷款
差异五:恋爱时家里人态度的差异 中:反对早恋,对于门不当户不对的坚决反对。 西:中立,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不干涉。
差异六:恋爱结束分手时的差异 中:不能成为朋友,有点恨意,行同陌路。也有报复现象出现。 西: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也会彼此相互联系。
第五章 中西婚恋观
为了爱情的持续,婚姻的美满,妻子固要取悦丈夫, 丈夫也要取悦妻子,至于如何取悦,乃是一种高级 的艺术。—柏杨
二、恋爱观
关于爱情,外国人这样说……
假如你问我该不该结婚,我会回答你:无论如何,你 都会后悔的。—苏格拉底 婚姻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唯一的爱情,两颗心的互 相忠实。—罗曼·罗兰 爱象发高烧,它的来去均不受意志的制约。—司汤达
4.文化价值系统对恋爱观的影响
(3)求变还是求稳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这 跟中国人追求“稳”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在稳中求 发展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国的朝代都遵循以乱一治 的规律,“文安邦,武治国”,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国 家能安定繁荣是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皇帝努力追求的。
“家不能散”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中国讲究团圆, 中秋节,除夕,元宵节,中国人为一家团圆“设置”了 许多节日。中国人可以为家的团圆,安稳牺牲很多东西。 当然,爱情观,婚姻观也是深受此的影响,也希望稳定, 希望一生不变。
4.文化价值系统对恋爱观的影响
(3)求变还是求稳
西方人爱冒险,追求突破,是外张性的文化,求 变,求动,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因此他们不怕变化, 他们努力适应变化。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秩序,不 遵循旧制,不怕万丈高楼再重地起。
他们也不怕爱情的变化带来的关系破裂,他们相 信最美好的风景在下一站。因此西方人的离婚率较 高,单亲家庭,复合家庭比较多。西方人不断创新, 打破常规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爱情观, 婚姻观。
中:社会、物质要素 西:自然、精神要素
中:传宗接代 西:精神契合
中:家族观念 西:个人幸福
中:义务和责任 西:权利和幸福
中西方恋爱观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恋爱观的对比研究时间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不同地方的人们的恋爱观也是大不相同,比如:中西方恋爱观在很多层次上面是不相同的。
通过收集资料,对中西方恋爱观的对比研究如下:一、什么是恋爱观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
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中国人的恋爱观简单的从中国人的“情人节”谈起,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于鹊桥,这个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爱情源于承诺和坚守,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及磨练的。
自古以来,都有着这样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再一次说明中国人追求持久永恒的爱情,通俗地讲就是“一次性到位的爱情”。
中国人的爱情是很细腻的,求的是小火慢炖、细水长流。
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执着爱情一直为人们称道。
“门当户对”也是中国人最有影响的恋爱观,它指的是男女双方在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要大致相当。
这一观念在中国现代的恋爱观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西方人的恋爱观西方人的情人节定于2月14日,通常那是一个冰雪交加的日子,西方人在那个日子可以通过爱情驱走来自外部的寒冷,从爱情中取暖。
西方人的婚恋,是感情的需要,爱情是她的基础,因此才有“金婚、银婚”、“度蜜月”之类,喜欢火红的玫瑰,有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式浪漫。
他们相信爱情是神圣的,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神圣的一部分,绝对不允许被玷污。
因此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爱情去不断的斗争。
四、中西方恋爱观的简单比较在理性高度发达的民族中,尤其需要感性的因素类来平衡,而恋爱,男女两性最纯粹的爱,当然是这种最理想的平衡因素。
因此,西方人对爱情的态度与宗教信仰一样虔诚,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无怪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总要上教堂。
因为爱情与宗教信仰一样神圣与崇高,一样绝对和永恒,一样能够超越生存。
但是中国人不然,中国人缺少这样一种神圣的感情。
中国人的恋爱观念是:对于男人来说,事业高于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结婚不过是生存的保证,“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完全是生存的需要。
中西方爱情婚姻观差异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论文提纲前言一、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1、中国的爱情婚姻观2、西方的爱情婚姻观二、中西方爱情观差异的表现1、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2、中西方对爱情的态度的差异3、中西方爱情维持时间的差异4、追求爱情的自由度三、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表现1、结婚目的的差异2、择偶标准的差异3、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四、中西方爱情婚姻观的差异的根源1、民族文化2、社会开放程度与女子地位3、求变还是求稳结束语浅谈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摘要:从爱情的表达方式,对爱情的的态度,维持时间,和追求爱情的自由度阐述中西方爱观差异的表现。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针对结婚的目的、选择配偶以及夫妻关系的差异表现进行中西方婚姻观分析。
借鉴西方婚姻爱情观中的积极成分,最后形成一套适合当代中国自身的新型婚姻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观;婚姻观前言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爱情观也是文化的部分,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婚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而且也丰富了人类生活的感情世界。
从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主要不同点、不同的表现、其中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爱情婚姻观的差异1、中国的爱情婚姻观爱情是人类世界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舍生忘死!中国古代就有许多颂爱情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
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其君子好逑”之绝唱,有梁山伯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传说。
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在古代的中国婚姻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算是私订终身。
许多夫妻在结合以前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勿说双方之间有爱情了。
结婚后,有幸的话,夫妻情投意合,感情日积月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如果不幸,夫妻二人只是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共同生活的人而已。
家境较为宽裕的家庭,丈夫还可以纳几房妾,妻子为换得有妇德的好名声不得不忍气吞声或黯然神伤。
从《梁山伯和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看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从《梁山伯和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看东西方青年男女恋爱观的异同摘要:东西方由于社会文化、社会背景、社会伦理观念的不同,往往导致爱情观念也出现不同的差异。
在中国封建时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就是很好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封建儒家伦理观念道德下,他们的爱情只会是悲剧;而在西方封建贵族势力虽比较强大,当排除事件中因个人的失误造成的后果后,也许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许是很有可能摆脱封建家族势力的素服最终走到一起的。
因此,本文将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西两部悲剧作品中看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关键词:伦理爱情悲剧自古以来,爱情便是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人类总是对于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渴求,尽管伤痕累累却仍乐此不疲。
可是对于爱情的追逐和态度,中西方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人的爱情态度总是含蓄的,旖旎的。
而西方人则是开放热烈的。
《梁山伯和祝英台》与《罗密欧和朱丽叶》都是中西方流传久远的爱情悲剧作品,《梁山伯和祝英台》充分表现了在封建王权势力和伦理观念下的爱情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体现着当时西方家族的封建家长专制的爱情悲剧。
一、两部作品的相似点(一)、情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男扮女装来到杭州读书与梁山伯相识,两人经过草桥结拜、书馆谈心、十八相送、楼台会,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即使知道他们的爱情会受到阻挠,但他们还是坚定的为自由爱情而奋斗。
所以当他们的爱情面对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下门当户对的传统,马家的财势和官官相护的现实等诸多因素阻挠的情况下,依旧很坚定地通过玉扇坠私定终生。
但是现实的残酷注定他们生是不能走到一起的,在梁山伯来到祝家求婚却得知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家后,因对祝英台强烈的思念之情最后忧郁而死,虽然祝英台在梁山伯死后上了马家的花轿,但却中途改道,穿着素衣来到了梁山伯的坟前,跳进坟墓与心爱之人合葬在了一起,最后幻化成情蝶飞出。
两人最终在“化蝶”这一神话情节中追求到了自己渴望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恋爱观比较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
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样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男男女女,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爱情观:爱情是为婚姻服务的。
爱情只是手段,婚姻才是目的。
只要是良家子弟,婚前的任何男女交际,都只是不同程度的“相亲”。
爱情而不能以婚姻作为结局则叫做“白搭”、“落空”或“没有结果”。
不得不指出,这样的恋爱观是相当功利而低俗的。
恋爱只是为了谈成一桩买卖。
但这样的恋爱观却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任何不为婚姻服务的爱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要受到舆论制裁的,并冠之以“奸情”等恶名。
在中国语文里,“情”字往往与“恩”、“义”两字并举,而有“恩情”与“情义”两词。
中国男女成了眷属之后,年深日久,情渐淡而恩义转深,成立一个恩义有余而深情不足的局面。
当然恩义都是好字,并无贬义,但由恩义所引出的一种取予和负欠的关系也是不容讳言的。
许多夫妻往往在所谓“顾念恩义”的情况下,度过一辈子,厮守或有之,深情则绝无。
任何一方的消失,对另一方毋宁是一种解脱。
这样的夫妻关系,并不罕见。
恋爱如果只是婚姻的前奏,那么结婚就是恋爱的完成,往往也就是爱情萎缩和死亡的开始。
婚前的朝思暮盼,辗转反侧,到了婚后全被穿衣吃饭所取代。
“成眷属”之日,也往往就是“怨偶”萌蘖之时。
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中国的大学生在恋爱时经常会有这样的看法:恋爱与学习挂钩。
我觉得中国的大学生应该把恋爱和学习分开,恋爱就是恋爱,学习就是学习,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业是自己的追求,而恋爱是双方的追求。
我当然知道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谈恋爱只是为以后热身而已,这无可厚非,但谈恋爱也绝非儿戏,我们要时刻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态度,这样才是真正的为以后打基础。
恋爱就是共同学习”的观点是走不通的,你要知道,你爱的是他(她)本身,如果你的目的是共同学习,那我觉得你找个同性不是更方便吗?至此,有人可能
要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那学习也会轻松的。
说句实话,我一直很怀疑俩个恋爱者真的能够坐在自习室里安心地学习吗?我是很怀疑,要是我,我觉得凭我这超强的自控能力,还是很难。
而且据我经常在自习室的观察,基本上这些恋爱者都是晚来早走,晚来是干什么去了?我不知道。
早走的我倒是知道,送人千里呗,回宿舍是很迟的。
试问:这样是有助于学习吗?
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则不同。
西方人认为爱情至上,男人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女人为了爱情也会舍弃一切,这就是爱情至上。
西方人的婚恋,是感情的需要,爱情是她的基础,因此才有“金婚、银婚”、“度蜜月之类,显得非常浪漫。
在西方,爱情至上,爱情是最神圣的,它是人类情感中最神圣的部分,决不能被玷污。
而这就使它具有了与宗教偶像一般的神圣性与绝对性。
同时,它也是人类情感的极致,因而也就有了高度非理性的品格。
这决定了西方人陷入爱河中的失去理智,为此甚至不惜与情敌决斗。
在中国,基本就没有这种情况。
这也表现在西方的爱神丘比特是一个儿童,儿童智慧不成熟,容易感情用事,它是用弓箭射中男女双方之心的。
”
在理性高度发达的民族中,尤其需要感性的因素类来平衡,而爱情,男女两性最纯粹的爱,当然是这种最理想的平衡因素。
因此,西方人对爱情的态度与宗教信仰一样虔诚,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无怪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总要上教堂。
因为爱情与宗教信仰一样神圣与崇高,一样绝对和永恒,一样能够超越生存(西方人可以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那种生生死死的爱确实是感人的)。
对于西方人来说,对爱情就像对待宗教一样有一种神圣感,正因为如此,才有费尔巴哈“关于爱的宗教”。
但是中国人不然。
中国人缺少这样一种神圣的感情。
对于男人来说,事业高于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结婚不过是生存的保证,“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完全是生存的需要。
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根本就没有个人意志的选择,更谈不到什么爱情。
当然,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经济地位上对男性的依赖已经不是很显著,但是只要你注意到征婚广告中的种种条件,就会发现,婚姻中爱情的含量有多么稀少。
所谓爱情,也无非就是爱金钱。
中国人对于生育的态度也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婚恋服务于生存的特征。
在传统道德看来,女人就是生育的工具,是男人的性奴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且不管爱与不爱。
这也是生存的需要,因为社会的高度稳定需要让女性做出牺牲。
感谢中国的女性们,正是她们伟大的无私奉献,才可以让男人全心全意地投入事业,也才使稳定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成为可能,尤其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稳定环境。
纯洁的爱情本应是无国界、无门第、无等级、无名利地位、无财富利益、无年龄界限、无任何条条框框来界定的。
它就是一种单纯、真挚、崇高、圣洁的情感! 而中国人却往往要给爱情赋予很多的附加条件,让原本美好、愉悦、浪漫的爱情不堪重负。
也许是中国人的老祖先太过聪明的缘故,让后人继承了更多的心机和患得患失的算计。
让本该快乐、甜蜜、温馨、浪漫的爱情,背负了沉重的枷锁和筹码,中国人的爱情更象是在“博彩”!博对了就赢,错了就再继续“博”!
正因为如此,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婚姻“大变革”。
大批的男人女人,在情感的路上辛苦地奔波着。
彼此象在超市里购物一样,挑来拣去地选择着对方,看看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算计着这笔“投资”能否会有收成。
房子、票子、车子等更多外在的东西成了婚姻的筹码。
不知疲倦的男男女女们,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着自己的青春,浪费着生命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去笃定去追寻!
一个成熟的男人,他会懂得怎样去欣赏一个人的美丽。
一个人的美丽不仅仅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思想、智慧、包容、善良的襟怀、和对他人的理解、欣赏、无私奉献的情感。
外表的美丽总会逝去,再美的视觉也有疲劳的那一天。
只有内在的美丽才是永恒不朽的。
真正懂得欣赏对方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而聪明的女人更应该懂得,怎样去选择一个值得你爱的男人。
你看重的应该是那个男人的优秀品质,和他成熟的魅力。
并不是他的财富与地位!财富与地位永远代替不了人生的幸福!一个不成熟的男人,一个不懂得欣赏女人的男人,即使他有家财万贯,也永远给不了你全部的幸福。
没有灵魂的爱,永远不是爱!懂得精神上相互欣赏、相互温、相互慰藉的爱情,往往会更长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