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击性广告看企业的营销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如今的传媒时代,广告堂而皇之地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媒体的每一个受众不仅是广告的观赏者,同时也担负着消费者的重任。
有义务的存在,就有权利的呼声,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在社会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
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博弈和厮杀,恶意攻击类广告正逐渐成为商家们打击对手、进行产品宣传的必要手段。
然而,没有哪一场战役赢得了永恒的胜利,也没有哪一次战役是锁定成王败寇的结局。
是非与成败不过是彼时彼地的一场烟火,在转身的刹那已经开始被遗忘……
前情提要
2004 年底,联想携IBMPC 迅速崛起为东方的一颗新星,大有和戴尔、惠普形成中国PC 界三足鼎立之势,戴尔、惠普岂有将天下分与他人之愿,遂迅速调派得力干将,意欲将联想PC 抹杀于襁褓之中。
2005 年,向来以温文尔雅的“惠普之道”著称的惠普公司,首先向联想放了一支冷箭,即在中国台湾地区推出了广告“连想,都不要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同载,戴尔的一则楼宇广告在业界引发轩然大波:一名售货员卖出一支冰淇淋,中间却被一位肥胖的中年人拿走,并舔了一口才递给消费者。
这则广告看似毫无新意,实则包藏祸心,中年人无疑暗指PC 企业的分销商,而联想凭借本土的优势在中国拥有最庞大的PC 分销商队伍。
戴尔意欲提醒消费者在电脑到消费者手中之前,早已被分销商占了便宜,而以直销为主要方式的戴尔公司,显然不存在“舔一口”的问题。
战斗,让联想一次次接受洗礼,并积累了大量经验。
2008 年初,苹果和联想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超薄电脑产品MacBook Air 和ThinkPad X300。
联想为了成功抢夺市场,决意以惠普、戴尔之道来对付苹果。
广告中,联想用Everything else is just hot air( 其它所有一切不过是热“空气”,hot air 意指吹牛) 的广告词直指苹果MacBook Air,打出了No-Compromise( 绝不妥协,不打折扣) 的字样,并将光驱显露出来,指出X300 拥有3 个USB 接口;而苹果MacBook Air 不仅无光驱配置,而且只有1 个USB 接口。
广告中,联想对苹果可谓招招攻在要害之处,手下毫不留情。
从联想说起
前面的真实故事让我们感知到商场的硝烟弥漫,联想收购IBMPC 业务以来,戴尔和惠普的恶意攻击类广告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疯传起来,以打击这一国际新秀为己任。
但这究竟是打击了联想,还是帮了联想?现在估计没有人能够说清。
戴尔在接受记者就此问题的提问时,曾说这是一种美国式的幽默,在国外早就有此传统。
而惠普在声称其攻击性广告只是个别地区的行为时,则引出了一个“典故”,即很多年以前,做惠普打印机代理的联想,曾有过一个随处可见的广告:“买惠普找联想,想都不用想。
”所以,在惠普看来,现在把这个创意修改成“连想,都不要想”,也算是引经据典了。
但无论戴尔和惠普如何为自己的广告进行注释,其打击联想品牌的嫌疑还是洗脱不掉。
当时惠普攻击联想的广告播出后,曾受到多方质疑,因为这种含沙射影的攻击形式,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并受到社会对其商业道德的质疑。
而这一次,联想充分吸收了惠普的教训,采用“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不仅恰到好处地指出了苹果这一款电脑的缺点,同时也简单明了地体现了自身的优势。
但联想显然也出现了失误,即在广告中十分明确地出现了苹果品牌的标志,为这则广告的攻击性打下了更为深刻的烙印,同时也为苹果指责联想的这一做法,授以口实。
如果苹果真的对这则广告追究起来,也不排除因为侵权而诉诸法律的可能。
本土化,能否从广告开始?
记者在对恶意攻击类广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进行恶意攻击广告宣传的企业不仅不在少数,而且还是以很多跨国性的大公司为首,这些公司均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拥有一流的创意团队,但是他们偏偏不屑于传统的宣传路线,纷纷不走寻常路,干起恶意攻击的黑活。
针对这些公司的攻击类广告,网友们反映不一,有人认为很有创意,也有人很讨厌这种方式,认为违背了商业道德。
网友们和商家对于这类广告的评定标准是不同的,商家们看到的是广告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而消费者看到的
是商家声誉及企业形象与商业道德的制衡。
这些企业在业内均有一流的声誉,知名度和曝光度已经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如何不断推出新品提升消费额被视为这类企业不断进阶的关键因素。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些国际性大企业在战略决策上的能力,消费者所考虑的是由恶意攻击广告可能带来的后果,相信他们比消费者更清楚,但仿佛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打击对手来提升自我的方式。
事实上,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产品也都存在劣势,况且,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多种多样,难以统一协调。
而任何一个渴望基业长青的企业,对其商业道德的遵守以及对企业形象的维护都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此外,对于IT 界的企业来说,其消费者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是比较成熟的,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收入状况,但企业是否考虑过他们对于广告品位的要求?
诚如戴尔在向媒体澄清自己对联想广告所指出的那样,这在美国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而这也是与美国本身所具有的扩张性和主动攻击性相吻合的,这一做法赋予了美国企业鲜明的个性色彩。
而在中国,美国的那一套价值观
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从国外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提出要本土化的概念,这似乎是每一个商家,在面临两种不同文化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种矛盾和冲突,或者说本土化的步伐,我们是否可以从广告开始?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如此出名,到底好不好?
业内专家黄朝斌认为,企业建立一个品牌分三个维度,即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在建立品牌知名度的阶段,品牌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来提升自身的形象,而对于成熟的品牌,其公信力的建立已经不需要依赖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广告对于这些品牌来讲,是起到对消费者的告知作用。
在建立品牌阶段,企业需要的是广而告之,自然是选择覆盖范围大、受众人数众多的媒体,而在宣传品牌阶段,企业需要的则是广而销之,企业广告的重点已经从品牌转向了产品。
这也正是这些大企业的攻击类广告出现的背景之一。
在商家眼里,广告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利”是商家心中核心的东西,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任何商品,其所需求的都是“益”,即有益于服务消费者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产品。
但当“利”和“益”都追求最大化的时候,这两者之间很难不发生冲突。
恶意攻击广告的出现,也许为某些商家某些产品的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商家获利,但是如若这种获利是以损害商业道德或者欺骗消费者为代价的话,终将会得不偿失。
人们忠诚于一个品牌,何尝不是在崇拜一个符号,而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当是商业和道德并重。
我们都知道,苹果对微软的攻击已经持续了多时,多则攻击性广告在美国出现,微软沉默观战了许久,也许微软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这样一场战争,但苹果的架势始终是方兴未艾。
微软不得已,掏出3 亿美元投入战斗的洪流中。
虽然,目前对这类广告的效果分析仍没有权威的论定,但分析师表示,这将对苹果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与娱乐圈中常有的借对骂来出名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苹果将会以实际的行动来告诉消费者如此出名,到底好不好。
好在苹果的产品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当然原因并不是他们对于微软的攻击。
曾在一次有关广告的会议上,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巨型跨国饮料公司。
两家是业内人尽皆知的劲敌,打得不可开交,到后来,甚至已经到了为竞争而竞争的地步。
其中一家公司的总裁在听取其人员的报告时发现,他的人员对对手有切肤的“仇恨”,张口闭口的三句话离不了该对手。
但他只是问人员,我们只有这一个竞争对手么?人员哑然。
从此,人员转变了竞争思路,开始着眼于大局,工作的压力减轻了,同时,业绩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
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是为王道。
细数拥有500 年以上历史的企业真是少之又少,靠打压对手屹立不倒的恐怕也没有几个。
攻击类广告一时所带来的是是非非,一段时间内的成与败,都不足以让消费者煮酒论英雄,更何况谈什么品,什么牌,谈什么天下,老实做好自己的牌子才是正经事。
随机读管理故事:《曹操借刀杀祢衡》
东汉名士祢衡,是三国著名的一个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在当时很有名
气。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曹操派人叫来祢衡。
见了面之后,曹操故意给祢衡点颜色看看,不让这位大学者落座。
祢衡:唉,天地虽阔,却没有一个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几十位优秀人才,都是当世英雄,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祢衡: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曹操: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祢衡: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往大里讲,我可以做尧、舜那样的明君;往小里讲,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颜回可有一比。
我怎么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曹操心里非常恼怒,知道祢衡只会一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当然不会买他的账。
部下张辽想杀掉祢衡,他却制止了,却任命祢衡做荆州的使臣,去说服刘表归降朝廷。
后来祢衡去见刘表,积习难改,又激怒了刘表。
刘表听说过祢衡多次辱骂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杀掉祢衡,担当害贤的恶名,便派他去见江夏的将军黄祖。
黄祖是一个小军阀,素质没有达到曹操、刘表那个层次。
祢衡见了黄祖,故伎重施,没有说几句,便把黄祖得罪了,黄祖勃然大怒,叫人把祢衡拉出去斩掉了。
听说祢衡被黄祖杀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这个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