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试题数:10,满分:150
1.(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
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
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
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
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
“不考人
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
此时的家谱,成了
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
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同时,伪造世乐门第的遗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
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
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
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
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
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
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
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凡国必有史。
有家必有谱。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
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
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
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B.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C.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
之祖。
D.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
后撰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
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
B.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仕宦的主
要依据。
C.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方式才
发生改变。
D.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家谱更多
是发挥其社会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宋代、明清几个阶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B.魏晋南北朝时。
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造
假的现象,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C.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均有其
不可替代的功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D.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
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它记
录了一个家族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2.(问答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
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
十六年,迁陕西盩厔[注]
知县。
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
朔望
..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
德、孝弟
..、孝经。
饬保伍,..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
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
修社仓。
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
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
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
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
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
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
诸漕卒咸敛手奉法。
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
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
问为学之要,颙曰:“天
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
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
”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
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
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
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
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
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
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注]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
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B.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
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C.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
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D.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
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月的长度。
B.孝弟即孝梯,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是隋唐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有别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学。
D.斋沐即斋戒和沐浴,古人参与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动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庄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
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宣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
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
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
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积极赈灾。
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洪水时,他开仓赈济,劝富人
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② 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
3.(问答题,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忽木,字用臣。
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
..奇之,师事太子赞善王恂。
恂从北征,乃受
学于国子祭酒
....许衡。
览诸经,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
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
帝遣通事脱虎脱护送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箠驿吏几死,诉之按察使,不敢问。
不忽木受其状,以僧下狱。
脱虎脱直欲出僧,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
脱虎脱逃归以闻,帝曰:“不忽木素刚正,必尔辈犯法故也。
”继而燕南奏至,帝曰:“我固知之。
”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
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
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尝指不忽木谓其妻曰:“他日籍我家者此人也。
”因其退食,责以不坐曹理务,欲加之罪,
遂以疾免。
车驾还自上都,其弟野礼审班侍坐辇中
..,帝曰:“汝兄必以某日来迎。
”不忽木果以
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二十八年春,帝猎柳林,彻里等劾奏桑哥罪状,帝召问不忽木,具以实对。
帝大惊,乃决
意诛之。
罢尚书省,复以六部归于中书,欲用不忽木为丞相,固辞。
帝曰:“朕昔听桑哥,致
天下不安,今虽悔之,已无及矣。
朕识卿幼时,使卿从学,欲备今日之用,勿让也。
”不忽木曰:“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从。
”帝曰:“然则孰可?”对曰:“太子詹事完泽可。
向者籍没阿合马家,其赂遗近臣,皆有簿籍,唯无完泽名;又尝言桑哥为相,必
败国事,今果如其言,是以知其可也。
”乃拜完泽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
大德三年,卒.于官,年四十六,谥文贞。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B.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C.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D.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世祖: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高宗等。
B.国子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C.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
如:帝辇、凤辇。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古代帝王死日崩,有爵位的大官死日薨。
(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不忽木天资聪颖,博闻强识。
曾先后师从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
许衡常常称赞不
忽木,认为日后其能成为王公辅相之人。
B.不忽木廉正守职,执法公允。
西僧横行无法,差一点将驿吏鞭打致死,不忽木毅然接受连
按察使都不愿受理的案子,惩处了作恶者。
C.不忽木不畏权臣、险遭报复。
不忽木为被桑哥诬告杀害的杨居宽和郭佑辩护,因此得罪了
右丞相桑哥。
桑哥想加罪于不忽木,不忽木因患病而免遭加罪、报复。
D.不忽木淡泊名利,让位于人。
元世祖欲用不忽木为丞相,但是不忽木决然辞让,力荐完泽,世祖最终采纳了不忽木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
② 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众。
4.(问答题,9分)(三)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开头紧扣题目,点明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强调没有一丝微风,为后文对水面的描写作铺垫。
B.“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是上阕的结语,同时巧妙地引出下阕写景--词人对自己岭南岁月的回顾。
C.“细斟北斗”是说以北斗星为酒器,细斟慢饮,化用了屈原《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
D.这是一首豪放词,整首词想象奇特,意象壮大,在写景中融入词人自己独特的感受,圆融统一,让人回味。
(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5.(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
朝卷帘看,暮卷帘看。
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
昨夜春寒,今夜春寒。
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___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想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
眉紧蹙。
E.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2)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6.(填空题,5分)(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世人责难的态度是“___ ”,在世间,他可谓没有什么追求。
(2)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 ,___ ”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
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 ”。
7.(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 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
山的回响》正式首演。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
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
老一辈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
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
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
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
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
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
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
A.翻天覆地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B.翻天覆地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
C.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
D.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B.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D.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8.(问答题,5分)下面是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近日,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人员在网上发布假的招聘信息,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
特别警告广大网友,切勿轻信。
我公司如有招聘,将在正式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特此公告!
9.(问答题,6分)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___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
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_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
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
我们有理由
相信,______。
① ___
② ___
③ ___
10.(问答题,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0日设立
为烈士纪念日,提醒人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
② 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邱少云烈士、狼牙
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质疑,刘胡兰被恶意中伤成“红军连长的小三”,江姐被人说成是出卖色相
的风流女性……
③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某一个具体英雄的名字。
不要窄化英雄
的概念,只要足够努力,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姬文刚)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
抄袭,不得套作。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10,满分:150
1.(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
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
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
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
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
“不考人
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
此时的家谱,成了
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
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同时,伪造世乐门第的遗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
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
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
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
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
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
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
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