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
考试时间:2022年11月26日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孔子与子路讨论治理国政的问题。
子路说:“假设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正名!〞由此可知,孔子追求的理想政治是
A.为政以德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D.敬天保民
2.先秦儒学认为,政治应当与伦理合二为一。
以下思想中表达这一认知的是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3.“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那么分居,贫民有子那么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
〞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社会变革冲击传统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4.西汉初期,陆贾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其天人学说;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一起;贾谊那么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说明,当时儒学
A.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开展根底
B.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5.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那么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此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理是万物之始B.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C.倡导恢复儒家个人主义精神D.突出了三教合一的特点
6.在古希腊社会中,人与神的关系诚如让·皮埃尔·韦尔南所说:“凡人们附属于神,没有神的同意,下界的任何事都成不了。
〞但是在其他民族中得到大量印证的“神的奴隶〞的表达,在希腊人中并不通用。
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文主义的兴旺 B.希腊民主制度的高度完善
C.希腊人并不是真正敬神 D.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兴旺
7.战国时期,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
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 白马进城去了。
以下古希腊哲学家中和他风格类似的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8.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
〞这说明他A.排斥城邦体制
B.反思人文主义
C.敌视公民群体
D.不满民主政治
9.中世纪(5-15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
据此可知,基督教
A.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B.实现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C.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D.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10.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
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文化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
〞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禁欲主义B.反对人们信仰宗教
C.否认整个封建制度D.强调人有信仰自由
11.法国人文主义者蒙田(1533—1592)提出,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
他的这一主张
A.被启蒙思想所继承与开展B.摧毁了基督教的统治基石
C.直接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D.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12.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其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私学兴盛B.商朝文化普及程度高
C.竹木片用于书写D.纸张用量巨大
13.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那么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
〞这主要表达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注重追求科学本质B.存在浓厚的迷信色彩
C.注重科技的工具价值D.具有经验主义色彩14、宋人偏爱话画竹,如北宋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
劲逾凡木〞的品格。
苏轼以竹来评价文同:“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
A.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B.注重展现作者独特个性C.注重形式与神韵的高度统一D.表达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15、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
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1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
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
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17.维新变法期间,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嘲笑他“其貌那么孔也,其心那么夷也。
’,并轻蔑地宣称〞其言即可用,其人必不可用。
“这反映出康有为
A.利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限制君权以救亡图存D.变法主张遭到清朝官员一致反对18.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19.1901年前后,梁启超撰文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只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等四弊,提出新史学应“表达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本其公理公例〞等观点,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这一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已成普遍共识B.国人民族意识日渐觉醒
C.梁启超开始对清廷不满D.西方学说已被广泛接受
20.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开展儒家传统文化
21.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那么百姓勤,农务有学那么树畜精,耕耨有器那么人力省。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根底。
〞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22、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答复外国记者最新“自由民主的中国〞问题时说:“它将实现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那么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解说
A.结束国民党内战专制的方针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阐释了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
23、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
翼,缺一不可。
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
〞胡适那么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上述观点
A.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B.论证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
C.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D.全面颠覆了国人道德观念
24.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照应的结果。
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
这说明
A.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B.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
C.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D.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
25.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26.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
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
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B.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D.表达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27.197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开展座谈会,此后就办好外国语学校、提升中学外语教育、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外语教材等作了大量工作。
据此可知,外语教育A.适应国家中心工作开展需要B.推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28.20世纪80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度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流行语。
这一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思潮的影响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优先开展重工业的迫切需求
29.它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
对该艺术思潮判断准确的是
A.主要源于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与对象的酷似程度
C.荷兰的梵高是该思潮的著名代表之一
D.它的主要特征是源于传统而又反对传统
30.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开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
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表达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二、材料阅读〔40分〕
31.〔16分〕人〔民〕权是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根本权利的总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内涵。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无差异的“人〞的解放的思想,被其后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们继承下来,建立了近代人权学说。
格劳秀斯、洛克认为,在人类初始状态,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的自然权利是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
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防止暴君政体的出现,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卢梭那么指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人权学说的核心,是对财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预。
材料二:中国近代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根底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锋利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
〞康有为认为,“王者成为天子,不过取其尊称云尔,实那么凡人皆天子也。
〞严复那么着重论述了自由思想:“民之自由,天之所异也。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他们对西方的议院兴趣尤为浓厚,主张“欲重民权,先立议院。
〞……但在论述民权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忘记君的存在,认为“举国君民,合为一体〞,那么“强大至矣。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人权思想的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拟近代西方人权思想和中国维新派民权思想的差异。
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9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12分)
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最新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12分〕
材料一1923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发表?代达罗斯,或科学与未来?的演讲,畅想科学
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造福人类并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
哲学家罗素予以回应。
罗素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消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消灭〞。
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照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
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
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生观。
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
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
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
人的意志受社会开展规律支配,经济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开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素质疑科学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6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选考〕
1-5BCAAB 6-10DBBAD 11-15ACCAA 16-20AACBC 21-25CCAAD 26-30BABBA
31.〔1〕内涵: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强调个人价值和理性;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私有财产和经济自由不容侵犯。
〔4分〕
影响: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文化和宗教神学体系,促进思想解放;政治上,推动构建理性王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经济方面,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开展。
〔3分〕
〔2〕差异:西方强调个人权利,维新派把“民权〞作为救亡强国的手段;西方将民
权和君权对立,维新派的民权没有脱离“君权〞;西方议院是保障民权的手段,维新派把议院作为兴民权的实质表达;维新派的民权学说没有提出财产要求。
〔6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孱弱与不成熟;民族矛盾的胁迫;古代民本思想和传统的君民二元体制的影响;维新派对西方政治理论认识的缺乏。
〔3分,任答三点即可〕
32.①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
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所以表达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
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表达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那么表达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那么是道家思想影响的表达。
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行等字,如希仁、守信、正道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说明略)
③中国人命名表达了从遵循传统到追求个性的变化。
(说明略)
④中国人的命名由古代多名制到现代的单名制。
(说明略)
⑤中国人的命名表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说明略)
评分标准:两个特点各2分,分别说明各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3.〔1〕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20世纪初西方知识分子对科学的过度推崇的思潮;20世纪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科技开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
〔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引导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