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传统⽂化
元宵节,⼜称上元节、春灯节、⼩正⽉、元⼣节,你知道元宵传统⽂化吗?下⾯店铺精⼼整理了元宵传统⽂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元宵传统⽂化
1.元宵节吃“元宵”
正⽉⼗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越过越红⽕。
俗语有句话叫和⽓⽣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的团圆对于⼀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定要和家⼈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家,或⼀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
表⽰希望⼥⼉婚后吉星⾼照、早⽣麟⼦;如⼥⼉怀孕,则除⼤宫灯外,还要送⼀两对⼩灯笼,祝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
4.元宵节舞狮⼦
舞狮,⼜称“狮⼦舞”、“狮灯”、“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在中国⼈⼼⽬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和汤圆区别
⼀、⽪⼉的原料:
两兄弟的⽪⼉都是⽤“糯⽶”做的。
⼆、馅⼉的原料:
1、元宵:最早以什锦馅⼉、枣泥馅⼉为主。
什锦馅⼉其实就是⽩糖、玫瑰、芝⿇、⾖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起的,感觉特像⽉饼⾥的五仁⼉馅⼉。
2、汤圆:最早以⿊芝⿇、⾖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
现在⼈们的⼝味越来越挑剔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元宵和汤圆⼉也打破传统,向⽔果⼝味⼉进军了,近两年还出现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味的,有点⼉乱花渐欲迷⼈眼的感觉。
三、制作⼯艺:
1、元宵:是以馅⼉为主的,先把馅⼉做好,切成⼩块⼉,然后把馅⼉放在盛有糯⽶⾯的⼤笸箩⾥来回摇(现在是⽤机器),摇到馅⼉的外⾯滚上⼀层厚厚的糯⽶外⾐为⽌。
2、汤圆:做汤圆⼉的过程,就像包饺⼦。
需要先把糯⽶⾯和好,醒透;然后做馅⼉,馅⼉⾥的⽔份含量⽐元宵馅⼉多,可以像饺⼦馅⼉⼀样散着,也可以揉成⼩球⼉;最后揪⼀块⼉⾯,捏成⽚⼉,把馅⼉包在⾥⾯,揉成球⼉就可以了。
四、⼝感:
1、元宵:表⽪⼉劲道,馅⼉料也有嚼劲⼉,煮出来的汤会⽐较粘稠,有点⼉像喝⽶汤的感觉。
2、汤圆:表⽪⼉光滑、⼝感细腻,由于馅⼉⾥⽔分多,所以汤圆被咬破的那⼀刹那,馅⼉会像流沙⼀样流出来;此外,汤圆煮出来的汤⽐元宵清亮。
五、烹饪⽅法:
1、元宵:除了煮以外,元宵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
2、汤圆:吃法⽐较单⼀,⼀般就是⽔煮。
总结:不知道的⼈以为这两种东西是⼀样的没什么区别,其实两者的区别⼤了,不管是⼝感上还是吃法上都很不⼀样,看完以后下次记得分清楚。
元宵古诗
《元⼣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影疑流⽔,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地,钟发琉璃台。
《正⽉⼗五夜》
(唐)苏味道
⽕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逐⼈来。
游妓皆穠李,⾏歌尽落梅。
⾦吾不禁夜,⽟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锁彻夜开。
谁家见⽉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悬。
别有千⾦笑,来映九枝前。
正⽉⼗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连袖舞,⼀进天上著词声。
诗⽈
(唐)李商隐
⽉⾊灯⼭满帝都,⾹车宝盖隘通衢。
⾝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赛紫姑。
诗⽈
(宋)姜⽩⽯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车拾坠钿。
风⾬夜深⼈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
(宋)姜⽩⽯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时来。
帘前花架⽆⾏路,不得⾦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指元宵)
《青⽟案元⼣》
(宋)⾟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