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摘要】跨国公司采用人才本土化的战略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明智的。

这一战略有利也有弊:有助于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技术和研发水平。

但加剧了中国人才流失;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造成逆向技术扩散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困难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人力资源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企业解决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即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主要由子公司所在国当地人员担任。

一、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现状及特点
跨国公司一直奉行“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在经营本土化过程中,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等都要通过员工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在本土化内容的诸多方面中,人才本土化无疑为重中之重。

自投资之日起,跨国公司就已经在寻求资本的最优化配置。

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的本土化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第一阶段,人力资源本土化仅局限在低端劳动力层面。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本土化向高端位移,并开始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对海外投资时,由于东道国与母国之间文化差异等因素,其子公司为适应当地区域的特性所进行的调整。

但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实施进程加快。

二、在华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企业的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引擎”,是全球直接投资的主体,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特别是通过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网罗了大量素质较高的中国研究开发人员。

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的中国研究开发人员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开发,而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进行全球化的研究开发活动。

这对于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研发体系,提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在跨国公司担任各种职务,本土人才可以吸收和学习跨国公司所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最终成为新型的企业管理专家,同时其驾驭国际经营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从而加速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自己的经营利润和切身利益,通常重视对其员工的培训,往往将技术转移和管理知识的输入与工作发生地的人才集中开发结合起来,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东道国人才素质的提高,也对中国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与在华跨国公司共同发展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最终还是中国的人才。

如果他们回到中国本土企业工作,等于把很多跨国公司经过几十年创造摸索出来的经验,进一步嫁接到中国企业中。

这些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如果靠中国本土企业自己去积累、摸索,可能会花很长时间。

从这一点看,跨国公司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全球有跨国公司6.5万家,拥有87万家国外分公司,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利权和尖端技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垄断者。

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不仅给它们本身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还把先进技术带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国企业科研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跨国公司与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将使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例如,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近几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技术开发,对于提高这些高等院校研究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研究开发人员又与中国企业、科研机构等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联合开发的技术能够较快地被中国企业、科研机构等所吸收,从而大大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

三、在华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企业的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虽然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一)中国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各类高级人才如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一些高科技产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控制了高级人才也就控制了该企业或整个行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面临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流动、被全球争夺的新形势,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激烈化。

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用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内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骨干人才,国内的企业管理和研究力量遭受损失,其中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尤为严重,对国内许多单位形成了极大冲击,加剧了我国企业技术依赖性和产业空心化倾向,人才的大量流失已使中国人才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间接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
由于本土人才十分熟悉中国的文化特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跨国企业聘用当地的管理人才,以利于开发更加适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和服务,抢占在中国同一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容易把部分效益低的企业挤出市场,进而形成跨国公司在本地的垄断地位。

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人才本土化的战略,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和
壮大。

(三)造成企业逆向技术扩散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困难
跨国公司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挖掘人才和技术,实际上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向跨国公司的免费逆向技术扩散。

同时,跨国公司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造成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和开发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直接制约了中国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

同时,随着研究开发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与跨国公司交流与合作的加深,中国技术保密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中国对技术资源的自主控制力。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负效应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人才在跨国公司的聚集和人才在大中沿海城市的聚集。

有全国范围内的本土企业人才吸引竞争力增强了,才能抵消人才在跨国公司的聚集,也才能分流部分人才回流到内陆省份,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